融媒体背景下广播主持人直播状态的把握
2017-05-18冯峰
冯峰
【摘 要】我们正处在融媒体时代,融媒体带来了媒介环境和传播内容的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界限逐渐模糊,传统播音主持工作者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直播环境的改变,广播主持人该具备什么样的状态?本文着重探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主持人直播时应具备的良好状态及调整方法。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主持;直播状态
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对于传统媒体广播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于融媒体背景下的广播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广播节目主持人也走出了室内直播间,随着直播车来到了户外进行直播,甚至边行进边直播,成为了“流动的广播”主持人。
一、戶外直播车主持时的状态把握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在去年举办了很多场户外直播,有“沿着总书记视察安徽的路线回访”系列,有“全国百强县肥西:别样的春天”系列,还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等等,主持人因采访对象的不同,采访地点的不同,来到不同的户外直播地点进行现场直播,由频率同步播放。
户外直播和坐在原来传统的直播间是完全不一样的。传统的直播间里,直播前主持人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稿件。主持人备稿充分就一定成功吗?不一定。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话筒前临时发挥的问题,有些广播主持人明明已经在台下做了很多准备、提纲、台词、资料,话题等具体内容都尽可能地了解熟悉,可是一到话筒前,听着倒计时的数秒声,那些了熟于胸的句子或词语突然全不记得了,大脑一片空白,几秒钟之后才终于想起,直播勉强得以进行下去。这就是说,有了准备,话筒前的状态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良好,不一定就能如愿以偿。
有充分的时间准备稿件尚且如此,在户外的现场直播对主持人要求更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现场有许多干扰因素,比如技术保障一直在身边,直播车前可能早已围满观看的群众,现场信号能不能完整不掉线的传输,受访的嘉宾何时上车接受采访,中间上车的过渡等等突发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参与户外直播的主持人要思想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有相当好的心理素质和节目把控能力。
直播时的状态好,可以使原本的文字语言变成的有声语言更好听,可以脱离稿件在起承转合串联处体现出主持的功底和语言的魅力。在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使准备充分的语言内容非常自信地表达出来,整档节目一气呵成,结束时仍意犹未尽。有了良好的状态,即使遇到较紧急的稿件,也可以镇定自若,从容地接过,应付自如。
去年在做户外直播的多场活动时,很多次节目开始前稿件一改再改,不到最后一刻,稿件始终不定稿,主持人也要随之进行思想和语言上的调整。为什么?因为户外直播时,为了保证安全播出和时间上的完全吻合,和受访嘉宾的谈话都尽量精确到秒。
经过多年直播节目锻炼的主持人是有这样的体会的,直播很能锻炼主持人的播音基本功,好的直播状态,使得注意力更集中,情绪更专注,语言更自信,节目效果更好。
二、行进直播主持时的状态转换
什么是行进直播?去年,安徽新闻综合广播在进行几场大型户外直播活动中,还穿插进行了辅助的行进直播,结合视频,实现了节目的音视频同步直播。比如“全国百强县肥西:别样的春天”系列节目中,就安排了四场行进直播,分别让主持人转换成主持+导游的身份,边走边直播,带领受众共同体验了百强县肥西别样的美丽。在第四场《三河春色穿越游》中,两位主持人换上古装,撑着油纸伞,带着耳麦,带领着网络直播前的几万名观众尽情地游走在三河的粉墙黛瓦美丽春色中。
行进直播中主持人的直播状态转变更大。已经不再是坐在椅子上通过离话筒一拳头的距离沉稳端庄的播音,而是走了起来,话筒变成了耳麦,直播台变成了脚下的水泥路。这就要求广播主持人不仅要把当期节目的主要内容细心记下,还要清醒认识当期宣传的主要目的,在行进的过程中贯穿始终。
三、直播状态把握是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基本功
直播状态和每一位直播主持人息息相关,关系着节目质量的好坏。
(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
如果直播主持人工作态度不认真,临到直播开始前,才匆匆忙忙赶到直播地点,事先什么都不了解,稿件不熟悉或者和节目受访嘉宾没经过沟通就直接访谈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直播状态,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
(二)要加强业务素质的积累
播音主持是一项创作性的活动,是对文字稿件的二次加工。这就要求作为创作主体的主持人必须通过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个优秀的广播主持人,一定是一位有知识沉淀,阅历丰富的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应付直播节目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才更有底气恰当掌控节目节奏。
自今年的央视春晚开始,董卿就一直是热搜榜的常客。继《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之后,近期,又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开播之后也瞬间火了,董卿不仅是主持人,还首度担任独立制作人。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场中,百人团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但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盲文书的习惯,还用口读的方式教自己诗歌。董卿当场念出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为什么董卿对于她所从事的主持工作那么游刃有余,源于她多年文学素养的积累。这个例子虽然是电视主持,但融媒体背景下的广播主持人已经面对随时音视频同步直播的调整和挑战,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在直播时呈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三)要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
记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老前辈林田老师播音时的真实故事。他在值早班,播出“早报摘”节目前,突然接到自己父亲病故的消息,但当时又找不到同事临时换班,她以工作为重,克制住失去亲人的悲痛情绪,完成了当天节目的播出任务。因为当天的“早报摘”内容多以捷报型内容为主,林田老师是以非常积极饱满的情绪播出的,新闻基调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当天的值班编辑还称赞她播时情绪非常好。节目结束后她向领导请假回家时,同事们才知道她为控制情绪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人的情绪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外部刺激引起的变化,又有自身内在因素产生的影响。播音创作,尤其是直播主持,要想获得最佳状态,就不能让个人情绪凌驾在节目之上。必须主动调节自我情绪,以工作为重,以节目的安全准确播出为重。
在直播时,主持人心中要排除一切与节目无关的杂念,沉入到节目稿件中去。所谓的杂念,就是与主持内容无关的思想念头,比如走神,脑子里开小差。杂念一旦处于主导地位,就会直接干扰思维的方向与内容,注意中心被抑制,注意的集中就被破坏。
注意的兴奋中心被抑制,思维没有指向并集中于所播的稿件内容上,而指向并集中于不该注意的杂念,遇到这种杂念纷扰时,可以采用杂念排除法,用所播稿件的内容或者采访、播讲的目的来引导自己,及时主动调节心绪,把注意力尽快集中到播音的内容和目的上去。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做到让注意力集中其实并不难,只要全身心投入到话筒前,明确自身的价值和节目所担负的责任,就能圆满完成直播任务。
(四)要做好直播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于稿件中的文字准备:在准备稿件的过程中,除了标注一些停连重音,地名、人名,最重要就是生字的注音,依据个人习惯,可以拼音标注,也可以音调标注,甚至同音字标注,但是一定在拿到稿件后快速浏览全篇,确认无误没有生僻字或者拿不准的字音。
其次是技术上的准备:确认话筒的按键指示灯。确认稿件是顺序页数整理好,不要钉在一起,否则翻页时容易通过话筒传出翻纸张的声音。
最后是表达上的准备:(1)在直播开始前的5分钟,主持人的心一定要静下来。手上有任何事,心中有任何牵绊都要放下,静下心来想想内容,想想本期节目想向受众传达什么。(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练声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直播开始之前。通过绕口令、古诗词或者轻声读读稿子,把嗓子打开,以免张口打磕巴。(3)直播台前的坐姿也很重要,坐在椅子前三分之一处,欠着身子为好。因为这样坐,可以使精神饱满,精气神十足,思維比较活跃,播讲愿望强,状态积极。如果把椅子坐满坐实,容易产生懒散的感觉。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要有很强的综合素养;要学会走出直播间积极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并且,融媒体时代更强调个性,广播主持人要塑造自己的独特风格,树立自己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吴郁.播音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