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禁忌与贬损的猪肉

2017-05-17宗不争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樊哙鹌鹑厕所

文_宗不争

被禁忌与贬损的猪肉

文_宗不争

佛教戒荤,饮食禁忌当然是文化规约,也最容易被人记住,无禁忌的情况反倒是被轻视了,相对之下,流于随意和粗鄙。

猪肉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打击。以至于我们今天谈论这个话题,亦须谨小慎微。

上古时期的中国人对猪肉,并没有什么禁忌。古中国人较早地结束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日子,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为猪设立的单独的舍饲。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这段话讲的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后羿射日的故事最初载于《山海经》,后亡佚,《淮南子》添油加醋,扩充了这个故事。“封豨”是一种大野猪,十日并出之后妖兽横行,后羿“擒封豨于桑林”,没有杀它,就是把野猪驯化了。

驯化野猪,倒并不是猪比牛羊更容易饲养,事实上,猪易染病,养猪的技术难度更高。能养得起猪的人家,自然算得上是富庶的。很多和猪有关的字产生出来,比如“家”字,就是房子底下有猪,有猪就是有财产,自然能成家。再如“圂”,意思是厕所,厕所和猪圈不分。现代中国农村仍然能见到人的厕所就是猪圈、猪养在人的厕所里的实例。

把猪养在厕所里,不卫生,很脏。所以《礼记•少仪》里有个说法,叫“君子不食圂腴”。这句话总是被人曲解,说君子就不吃猪肉了。猪肉不吃,那养猪何用?猪又不好看,难不成拿来观赏?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君子不吃厕所养的猪。第二个字是“腴”,意思是肠子或者下水,君子不食猪下水,因猪以米粟为食,猪肠似人肠,君子不食以表不同类相残的仁爱之心。

当然,相比牛羊肉,猪肉等级略低,古有六牲,由高至低为“马牛羊猪狗鸡”。《礼记•王制》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猪对应贵族的最低等级“士”阶层,换句话说,诸侯大夫想吃猪肉,还是比较容易的。“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从山西晋侯墓出土的猪尊与湖南船形山出土猪尊的形体差别得知,在商周时期中国南北方已经培育出了不同的家猪品种:北方大耳猪与南方小耳猪。

汉代,牛受法律保护,汉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汉律对杀牛的惩罚十分严厉,犯禁者诛,要给牛偿命。到了唐宋时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残,都在禁杀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剥皮售卖或者自己吃用。

《楚辞》的“大招”和“招魂”篇里,可以看见先秦筵席的排场,主菜有:八宝饭、煨牛腱子肉、吴越羹汤、清炖甲鱼、炮羔羊、醋烹鹅、烤鸡、羊汤、炸麻花、烧鹌鹑、炖狗肉。唐代著名的烧尾宴之上,菜谱则是: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虾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尊贵的筵席中,有牛、羊、鸡、鹌鹑,甚至还有青蛙,就是没见到猪肉的身影。宋朝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这一幕项羽又赐酒,又给肉,许多人解释为项羽对樊哙很器重,要笼络人心。其实不然,筵席之中,主人命客人饮下四升酒,还要生吃猪肘子,换作谁,恐怕都不会感到器重之意,分明是项羽要戏耍侮辱樊哙。

“东坡肉”总是猪肉吧,却是苏轼无奈之下的创意。苏轼在京城的时候,主要吃的还是羊,以至于“十年京国厌肥羜”。后来,他遭王安石妒恨,自请出京,去徐州作知州。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取肉,送至州府感谢苏公。苏公推辞不掉,想了个办法,将这些肉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后来贬谪黄州,故技重施,还写了一首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

“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正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照,苏轼虽创了“东坡肉”,恐怕自己也并没有多么喜欢吃。

这一下就看出圣贤多么厚道了!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就是十条腊肉,孔子因为这句话,经常被诬陷,有人说这是圣人公开收取学费,学费还不便宜,一下子就要十条腊肉,这是把穷苦人拒之门外,那还得了!为《论语》作注疏的邢昺就说了“束脩,礼之薄者。”猪肉是贱物,十条腊肉,并不算多。束脩,是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孔子前就有,后世依然沿用此例——《唐摭言•两监》:“龙朔二年九月,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初入学,皆行束修之礼。”近代以前,从来没见人对此提什么反对意见。

如此看,好吃不好吃,倒不全是个人选择,有大半原因,是历史、文化、社会让你吃或不吃,让你觉得好吃还是不好吃,吃的学问就源于此,吃的乐趣也不仅是口舌之欲。

唐代著名的烧尾宴之上有牛、羊、鸡、鹌鹑,甚至还有青蛙,但无猪肉的身影。

历代医学家认为,猪肉不仅没有补的作用,还会闭人血脉、弱人筋骨、虚人肌肉。唯有苏轼写《猪肉颂》称: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修筑“苏堤”。百姓感谢苏东坡为民造福,纷纷杀猪取肉,苏轼将肉加工后又回馈给百姓。

猜你喜欢

樊哙鹌鹑厕所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鹌鹑与猎人
厕所囧事
猛人樊哙
警惕厕所性猝死
我孵出鹌鹑宝宝啦
智者不惑 勇者无惧 适者生存
——浅析《史记》中樊哙之形象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记得上厕所
鹌鹑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