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研究
2017-05-17朱淼
朱淼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措施及建议,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31-02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1]信息化的普及,使得诸多高校已实现了网上教学、网上办公、教务管理、数字迎新、数字图书馆等教学目标。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学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高职学校也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但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信息化建设任务重,因而,在信息化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2]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措施及建议。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主要是仿照我国本科院校传统的信息化机构体系建立的。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上,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网上教学、网上科研等项目。例如:各学校已在教学楼、图书馆、教师办公区及学生宿舍等区域建立了校园网,并且还建设了网络中心机房,以方便师生使用。并且很多院校购买了教务管理系统,实施教务教学网络化管理,主要包括校园教育系统、图书资源信息以及学生后勤管理系统。由于高职院校科研起步较晚,导致其科研项目和成果数量明显少于各大高校,因而,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还是通过Excel表保存、查询。[3]尽管许多高职院校都建有独立的科研网站,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建有科研管理系统,并且科研管理信息化还不够深入、全面。科研信息化技术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科研业务的流程。科研管理体系就是从科研数据的获取、分析、挖掘、申报及学校专门管理系统建立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4]构建良好的数据资源共享环境能够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工作。
信息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购置,它是信息技术与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的过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仍存在很多问题。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入,通常是片面的理解,表现在观念上:信息化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情;信息化是可选项,是锦上添花;信息化花费大;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和软件,只需花钱就可解决等。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我们能够同时掌握很多信息,并且非常及时。因此,管理和服务可以分离,决策可以更科学化,评估可以量化等。科研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该平台的建设需立足于科研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然而,高职科研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相对比较封闭,这会极大地挫伤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对科研管理体系的支持,原有的机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多级管理扁平化;出现注册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等新机构的需求;信息化本身需要技术支撑机构;信息化本身需要新的协调能力与机构等。[5]
高职院校在具体实践中还面临着队伍建设的问题。信息化对人类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入的,它实际影响的是人类自身。这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工具;信息化办公要求行政办公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办公管理软件;信息化建设本身还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队伍。并且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感到眼花缭乱的同时却感叹没有有效的工具。[6]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注重其先进性;并且信息化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作支持,做好支持是关键;信息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经济性和高性能。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应遵循统一标准、整合数据、建立门户及突出服务的原则。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加强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信息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更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加强校园网络及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虚拟校园网络的建设,以促进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教育体制三个方面的创新发展。[6]
(一)培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信息化建设理念是付诸实践的基石,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冲破传统管理和教学观念的束缚。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学习信息化理念,使每一位领导及老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保证教学与管理工作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建设普及的背景下,培养大批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教师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加强基础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资源共享平台,这是推进教学和管理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从根本上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建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信息化指导中心。[7]同时还应加大、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及微格教室等先進设备的资金投入,以保障信息化教学手段更为丰富。除此之外,应加强科研资源平台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资源系统。这要求师生能够熟练掌握资料的查阅、下载、制作及共享资源的途径。通过引进在线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精品课程;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交流学习平台,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化体系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就是将科研成果整合、优化、挖掘、分析,以实现科研管理信息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科研管理部门应注重数据的有效性与标准,同时还应重视数据的积累、学习数据处理技术等。建立标准的科研数据,完善基础数据库,将科研管理问题简单化,以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经历了以基础设施、应用建设和运行服务为重点的不同阶段。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开展,首先,要培养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使每位教师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能够努力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其次,学校要加强基础建设,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最后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化体系,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2):1-4.
[2]付艳梅,赵纯芳.地方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2):25-26.
[3]张弢.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12):199-200.
[4]宗晓倩,汤慧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1(31):149-150.
[5]操惊雷.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创新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1):53-54.
[6]王磊,乔永会.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改进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27):138-139.
[7]王鹏,王妍,刘冬芳.医学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策略[J].价值工程,2011,10(28):164-165.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