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高职高专思政课“双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7-05-17崔艳萍李程程卢嘉男
崔艳萍+李程程+卢嘉男
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及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构建“双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双融合 必要性 可行性 保障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11-02
一、“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内涵的丰富性
思政课“双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充分整合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合力的一种有益探索。它包括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双融合”、校内与校外的“双融合”、课上与课下“双融合”、现实与虚拟的“双融合”、过程与结果的“双融合”。
(一)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双融合”
就是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来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各专业院系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并与各专业院系学生的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共同完成。
(二)课上与课下“双融合”
课上教师理论讲授和学生的自学自讲实践活动与课读书自学及充分利用网络拓展教学内容相结合。既满足学生对知识系统化学习的需求和对学术前沿问题、典型案例及时了解的渴望,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三)校内与校外的“双融合”
在校内,思政课教师与学院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合作,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教育活动。在校外,组织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撰写课业论文和调查手记; 参观爱国主义教学基地、开展“三下乡”活动、走进工厂和社区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学会用科学理论来分析和说明社会中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
(四)传统与新媒体的“双融合”
传统的实践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批改作业、课堂讨论、面对面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成长成才的一般性和某些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特殊性。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微博、QQ、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沟通,从心理、观念、社交、学习、生活、情感、择业等多个层面亲自了解学生群体的一般状况, 发现学生受网络影响而产生的思想与道德的偏离等深层次的问题,传播正能量,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双融合”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双融合,就是要改变学生一卷定终身的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把实践考核纳入考核体系中,既能检验学生对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理论、道德的实践能力,又能防止实践教学搞形式主义及消极应付。
二、构建“双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完成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论断,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具体要做到“立四德”“三树人”。“立四德”的内容包括:立政治品德、立社会公德、立职业道德、立生活美德。“三树人”的内容有树人的社会责任感、树人的创新精神、树人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教学,了解社会,增长阅历,通过反思其行为经验,内化对“四德”的认知,提升整体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教学,在具体活动的策划、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其创新能力。
(二)适应世情变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价值多元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彰显,网络化在多元主体的主动与交互中演进,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在人与人之间迅速流转消弭了社会与学校的“围墙”。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提出了新的挑战。表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立体化、全方位的视角来审视思政课教学任务的落实。“双融合”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永不迷失政治方向。
(三)适应国情变化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至沓来,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值得警惕的是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等思潮在我国弥漫开来,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质疑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声音甚嚣尘上,致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认同危机和信仰危机,甚至动摇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社会呼唤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期待社会新风气的形成。思政课“双融合”实践教学能够在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结合上,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此凝聚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真正形成巨大的思想共鸣和价值共识,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高职院校定位与发展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注重与就业对接。这必然导致领导和老师更偏重专业课实践,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这样的学生还只能是个半成品,因为受社会各种思潮影响,易诱发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公德心淡漠、社会责任感弱化等一系列问题。理想信念的树立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重要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理想信念树立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个立德树人“主渠道”来最终实现的。“双融合”实践教学可以达到“育人”和“育才”并重的双赢局面。
三、构建“双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双融合”实践教学保驾护航
中共中央历来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视,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高职院校为落实中央精神,积极建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牵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导小组和独立运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不仅在体制结构上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而且形成了校领导直接负责、各部门全力配合、全校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的机制,有效推动了“双融合”实践教学的开展和落实。
(二)思政课教师双轮驱动,提高“双融合”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高专拥有一批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讲者和传播者。他们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和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较为全面地掌握和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内容和精神实质。其出色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政治方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思政课教师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深度挖掘内容,精心设计环节,不断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弘扬科学、独立、批判的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大胆创新,使校园里始终洋溢着研究和探索的活力,活跃着交流和争鸣的氛围,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和获得未来发展的多种准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作为思政课的两大要素,思政课教师实施双轮驱动使二者相互促进,实现理论教学有深度,实践教学有亮点。大大提高了“双融合”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双融合”实践教学提供环境支撑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任务,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施,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体现在实践中。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校内由教务处负责审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并进行教学检查与监督,由学生处和团委积极配合和专业课教师协助开展,组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全员育人工作网络和联动服务机制,通过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实施。高职高专最终培养目标是企业或行业想用又能用的人才,“双融合”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理所当然会得到企业和行业的响应和支持。各种育人力量要交汇到一起,搭建全方位的育人平台,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双融合”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构建“双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性
(1)组织上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应建立由主管教学院长直接领导、职权明确、指挥有力的管理系统,对实践教学统一安排和协调。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明确规定指导思想、组织、奖励、绩效评估、工作量和相关政策,使其有章可循。另外,还要定期商讨、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运作。条件成熟时,可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形成整体合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2)制度上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常教学安排。每学期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拟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要求、任务、内容、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研室要根据教学计划组织任课教师商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和管理实践教学过程,评定学生成绩,并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典型材料案例存档,重点课题跟踪。
(3)考核上制订符合实践教学特色的考核标准。一是对学生实践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应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情况纳入教学考核中。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更应关注过程性评价,特别是考核学生思维发展的变化。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平时课堂表现成绩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科学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進行全面考查,同时也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有效激励。二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考评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学计划是否科学,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明确教师的职责定位,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活动过程有记录,结束后要有总结,有新闻报道,有学生的学习体会或报告,学期末有整个学期实践教学材料汇编集,形成一套规范性的操作体系。
(4)经费上确保有足够固定的投入。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必须为学生参观调研和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其不断完善、不断优化。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学科、教师、教材、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原则,从多个角度探索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让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使信仰、理想、道德的“泉水”真正涌入学生心田,化为成才的动力,才能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卢诚.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9).
[2]刘玲.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
[3]梁春媚.“双三元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双基地”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1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