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5-17曾贵利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曾贵利

【摘要】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实施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B组与A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B组患者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以后,A组患者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以后,A组患者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IL-18以及IFN-γ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实施抗病毒治疗时,在改善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具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45-02

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每年接近100万人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致使肝衰竭、肝硬化等而死亡。目前临床治疗主要药物为核苷酸类药物,其中,核苷酸类药物由于口服治疗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临床治疗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而恩替卡韦属于新型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也逐渐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医学难题,感染人数数目庞大,且数量仍旧呈现上升趋势[2]。全球至少有20亿人感染病毒,接近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而我国属于感染重灾区,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8%。因此,为研究更有效的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法,本文分析了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实施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B组与A组,每组40例。其中,A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1岁,平均(45.00±2.18)岁。B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平均(44.00±3.02)岁。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等基本资料经过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让患者餐前空腹服用恩替卡韦,服用量为0.5 mg,1次/d,持续治疗12周。

B组患者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具体如下:让患者口服拉米夫定,剂量为100 mg,1次/d。同时服用10 mg阿德福韦酯,1次/d,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24周与48周以后,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以及HBV-DNA阴转率;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以及IFN-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以后,A组患者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兩组患者在治疗48周以后,A组患者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中IL-18以及IFN-γ比较

治疗后A组患者IL-18以及IFN-γ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作为世界性的传染疾病,对全球人类生命健康已经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增加了出现肝硬化、肝癌的概率,而20%左右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病症,8%左右患者可转变为肝癌[3]。因此,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必不可少。恩替卡韦属于5-单磷酸脱氧阿糖腺苷无环类似物,主要功效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以达到治疗效果。恩替卡韦可以通过降低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作用,组织病毒DNA延长,使病毒DNA数量减少[4]。另一方面,恩替卡韦抗病毒功效小、显效慢,使得部分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可能为药量过小,或者患者已经出现恩替卡韦抗药性。

近年来。临床上对于核苷(酸)类药物的应用逐渐增加,HBV的耐药变异也越来越复杂。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之一便是拉米夫定,但由于这种药物单用治疗效果欠佳,而且长时间用药,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5-6]。因此,临床上常会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将这种治疗方式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7]。并且联合应用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案例,在国内较为常见,并且联治耐药日渐增加,很多治疗方案是换用干扰素、替诺福韦以及恩替卡韦等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显著[8]。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以后,A组患者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以后,A组患者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IL-18以及IFN-γ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实施抗病毒治疗时,恩替卡韦在改善HBeAg、HBV-DNA阴转率以及ALT复常率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血清中IL-18以及IFN-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Keeffe E B,Dieterich D T,Han S H,et al.A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update[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the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2006,8(8):1881-1884.

[2] Chen C J,Yang H I,Su J,et al.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J].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6,295(1):65-73.

[3] Liaw Y F,Leung N,Guan R,et al.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2005 update[J].Liver International,2008,2(3):263-283.

[4]王艳玲,张冰,李炳庆.脂肪肝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0):2772-2774.

[5]马玉秀,辛晓恩,于国英.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3(4):88-90.

[6]何麗杰,王静,笪宇蓉.维生素D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抗病毒疗效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5):729-733.

[7]盛秋菊,丁洋,窦晓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早期分层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3):167-171.

[8]陈鹏,赵桂鸣,李嘉,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评价[J].天津药学,2009,21(4):27-29.

(收稿日期:2016-11-28)

猜你喜欢

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安络化纤丸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核糖核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30例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