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研方式,实现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

2017-05-16李德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研讨教研

李德凤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网络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实现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的紧密结合,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是今后教研活动的发展趋势。现将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多年来依托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院借助网络平台,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研究、培训,让教师在信息共享、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系列的教研、培训中提高专业水平。

创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教研员要做好教师网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从2007年第一轮初中各学科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起,我们就开通了各学科工作邮箱,建立了各学科QQ群。从2008年起,开通了学科教师论坛,利用网络与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把网上的教学资源下载后传到博客上去,也把教研员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心得、材料上传,供广大教师使用。以英语学科为例,其博客链接了28家网站,到目前为止开设栏目51个,上传文章2 332篇,访问量25.6万余次。

创建以问题为中心、寻求问题解决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员为网络主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引导教师紧紧围绕每次活动研究的主题展开研讨,努力创设自己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碰撞的研讨氛围。每次网络教研活动只集中研讨学科教学中某一领域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使研讨更具针对性,力求把研究的主题谈深谈透,以期达到一次教研活动真正解决一个问题,让所有参与者都受益的目的。2011年学院组织了“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及“略读课专题研讨”教研活动,参与人数达到420人,占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的50%;2012年开展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参与人数为498人,参与率为59.2%;2013年组织开展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文本解读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统一”的教研活动,参与人数534人,参与率63.6%;2014年组织开展了“学语言、用语言”专题研讨活动;2015年开展了“情境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参与人数近800人,参与率达到95.2%。2012年伊春区黎明小学、铁林小学被评为黑龙江省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小学英语、数学 、科学、品生品社等学科均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人数逐年增加。

创建以教研员工作室为核心的教师学习、交流、成长乐园。教研员作为学科研究工作室的主要建设者和专业引领者,要与成员协同合作,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创建由全市教师参与和共享、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乐园。自“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学段学科教研员工作室已初步建立,截至目前,共组建了58个网络教研工作室。2014年全市有612名教师参加了2014年度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获得省级优质课的有80人、获市级优质课的139人。

创建以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为目的的网络培训平台。我们通过伊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活动。

二、常规教研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创新常规教研工作方式,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重点,以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为引领,把常规教研与网络相结合,搭建一个方便、实用、开放、集成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

送教下乡,名师引领,促进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展送教到校进班活动,探索实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研培服务新方式,提升教研人员的实践意识,提高教研工作服务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组成由教研员、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参加的送教下乡队伍,开展名师送教活动。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5年来,我们累计送教1 120多次,走遍了全市的各个中小学校。

同课异构,以赛代训,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从2013年始,各学科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手段,以“同课异构”个性化教学为形式,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赛课活动,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举办全市“小学数学、英语新教材培训班”,培训教师1 139人;举办初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6学科新教材培训班,共有887名教师参加培训;举办全市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新课标教材培训班,563名教师参加。这些新课标教材培训材料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培训资源、经验成果共享。

联片教研,方法展示,实现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点多线长的实际开展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一个研讨主题。几年来组织观摩了朗乡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模式,乌伊岭区中學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模式、西林一中的“四步三查”教学模式(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近3年共开展联片教研32 次,有5 625人参与了联片教研活动。联片教研对全市的高效课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推广经验,共享成果,实现各校、各教师共同提升

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常规教研相结合,要求教研员及时总结全市各学科、各学校、各区域好的网络教研经验,加强指导,实现典型引领,积极推进,促进全市网络教研活动开展。

组建网络教研合作体,实现薄弱学校与名师名校共发展。自2010年5月起,在小学部数学教研员的推动下,伊春区黎明小学与铁力市年丰中心校组建为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两校定期联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备课、专题研讨,观看示范课、理论讲座,农村薄弱学校和市级名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经验分享。两校开展了主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的研讨活动,开展了题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的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研员通过新浪UC平台,组织教师每周定时参与“小学教研在线”及“教科语文之家”的备课交流活动。2015年铁力局第二小学、铁力市小学语文教研团队被授予黑龙江省网络教研先进集体。

友好区教育局选派骨干教师赴北京参观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和“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学校的优秀教学成果,之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将微格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全区中小学与亚太实验学校结成教学合作伙伴,通过网络平台互助,现已初见成效,友好三中形成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推广网络课堂直播活动,实现跨学科跨地域同步教学研讨。嘉荫县依托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展网络课堂直播活动。自2015年网络课堂直播活动开播以来,进修校教研室深入学校20余次,在线直播课堂教学100多节课。网络课堂直播活动的开展,锻炼了教师的备授课能力和网络课堂的驾驭能力,实现了无课教师跨学科在线同步观课,在第一时间把观课的所感所思上传,及时给与评价,参与网络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网络直播活动使网络教研真正与教师日常工作融合在一起。

分层分片开展教学质量监测活动,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们按照“就近分层分片”的原则,利用网络开展了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活动、中高考复习策略的研讨及教学质量分析等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测活动,为了使监测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提前在网络上公布活动方案征求意见,不仅是学校的领导,广大教师也都能在网上建言献策,我们博采众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测办法和内容。活动结束后我们利用网络、分层分片进行质量监测活动总结。新的教研模式改变了以往只有业务校长、教导主任才能参加会议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分享经验、解开困惑、明确不足,使得今后教学的方向更加明确。这种做法既解决了我市点多线长、学校布局分散的难题,又为学校节省了差旅费用的支出,这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衍生出的又一种新的教研模式。

回顾我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拓宽视野,明确我们教研工作前行的方向,看清前行的路。美国著名教育家戈尔曼说过:“当我们用开阔的眼光看世界、看教育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就会感到我们的教育必须加快改革。”

猜你喜欢

教研员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