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读”我们来了

2017-05-16黄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讲故事班级家长

黄爽

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曾经的恩师们、现在的教研员们,不止一人将语文教学概括为“阅读”。学生时代我读课本、读作文选就认为自己在阅读,工作之初我读教学方法、语言背景的书籍就认为自己在阅读。几年前,我有幸接触到从山东学习归来的几位教师介绍的“海读”,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首先徜徉在书海之中,几年来我阅读了有关阅读教学的书籍30余部,文学作品百余部,其中不乏儿童文学作品,这是我和学生进行阅读交流的必要储备。并且,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切体验到阅读不仅仅是文科教学的重头戏,它渗透在各学科的学习以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小学而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过程,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愉悦的过程。

一、激发学生海量阅读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读书感兴趣,并能主动找书读,说来容易,做到不易。如有的家长是从孩子喜欢的书入手,再大一点就带孩子亲自去书店选书,这当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有些孩子的热情只停留在选书的过程,就像有些人只是陶醉在shopping的快乐中,而不去真正考虑所买的东西是否需要,兴高采烈地买回来的书很快躺在书架上睡起了大觉。怎么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1.老师给学生讲故事。

我的灵感来源于低年级时课间穿插的“讲小故事”活动,一般来讲,低年级学生很难做到注意力持续40分钟。根据这种情况,在一年级时,每到一节课的中间,我都会带着学生做一个韵律操或是讲一个小故事。我发现当我讲故事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小眼睛直发光。看到学生们这么喜欢听故事,我就每周一、三下午雷打不动地利用一节辅导课时间给学生讲故事。我会把椅子搬到讲台上,略微地高出学生一些,前面是一张课桌,课桌上有灵活的实物展台,我允许学生在桌面上摆放一张纸和一支笔,如果他们实在觉得故事的内容无聊,就可以在纸上画画(班级里3个专注力较差一些的学生总会随意地在纸上画些什么),或记录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起初读绘本我都是利用实物投影的形式,指着给学生讲。自己手里的一些经典资源用完了,学生又自愿把家里有趣的书带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按照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的顺序细致阅读,不落下每一个细节,更加深入了解图书作者的背景。最重要的是讲完故事之后,我一定会跟学生聊一聊书里的人物和情节,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由于阅读时间有限,我还会说起自己还读过一些什么书,内容大概是什么,我营造着或紧张或愉悦的气氛,但是故意不说出故事的一些细节或结局,就等着学生自己去揭晓。有些学生会兴冲冲地奔到书店找来读,下课时悄悄地问教师结局是不是怎样的,显然这些学生已经读过了这些书,看来我的“广告”做得还不错。最后,我还会补充一句“这是我们的秘密,先不告诉没读完的同学”。学生很天真,就是这样的“小秘密”调动起了学生潜在的读书欲望。随着阅读活动的兴起,学生开始主动要求家长给他们买书。我对学生的“海量阅读”不做过多限制,他们会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另外,正是这种急于揭晓秘密的心情,使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了惊人的变化。怕他们读得不够细致,我还会对一些书中的细节进行特别阅读。学生更加热爱阅读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聊书,我发现学生说话越来越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有角度了,阅读让学生更加智慧了。

2.亲子互动讲故事。

学生越来越渴望阅读的热情,感召着每一个家庭,“亲子阅读俱乐部”活动就应运而生,家长朋友们理解老师的辛劳,于是有的家长主动跟我约课,走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承担起了为全班学生讲故事的任务,给学生们讲故事,跟学生们聊书,家长朋友们开始更加深入地关注学生们的阅读了。

活动开展一年后我在班级做了一个小调查。我问:现在谁的父母在家里面能经常为你们讲故事或是读报呢?全班38人中有15人举起手来。又问:现在谁的父母在家里面能偶尔为你们讲故事或是读报呢?又有17人举起手来。在同学年其他班级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和比较,我们班的这个数字已经可以用喜人来形容了。确实,在很多家庭,到了小学阶段之后,家长根本就没有给孩子朗读故事。成人们在家中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们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怎么来要求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们呢?

二、系列阅读班本课程的开发

阅读并不仅仅是有声朗读,一个好的阅读者能够更快地获取自己不知道并想要了解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是需要一些技巧性训练的。从这届学生起,我系统地开展了阅读策略班本课程。

1.朗读训练。

学生有了爱阅读的愿望,就会使后面所开展的活动事半功倍。首先,我训练学生朗读。朗读在小学阶段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朗读时的站姿、坐姿、拿书的姿势、音量、语速、按照意群停顿,可谓是口语表达的基本功训练,这些都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外在体现。学生们的朗读表现甚至成为很多公开教学观摩中考核一名老师对班级学生平时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的语文课上和班级微信群里,朗读都是我的重点训练项目,特别是微信群里的朗读任务做到了每天坚持,从一年级的自愿汇报朗读内容,到加入海读后的儿歌、日有所诵等计划性内容,三年来,没有一天间断。另外,中午的班会时间如没有待解决的议程,学生也可自愿报名主动给同学们讲故事,或是需要代表班级去和哪位教师打交道时,我和学生都会很重视动作、表情、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训练和养成。

2.默读训练。

进入二年级后,我们增加了每天晨读10分钟这个环节,学生采用默读的形式,清晨把大脑开动起来,提前处于思考状态的大脑进入第一节课后,会更加灵活。学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来学校。当然选书是关键。不允许看教科书,只看一些比较轻松的随笔或是小说之类,文章篇幅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能在10分钟左右读完为佳,内容要积极乐观。经过几年实践的教师指出,需要至少半年的坚持才会形成习惯性的晨读氛围,教师陪伴学生共同进入晨读效果更佳。在下午的自习课上,教师还可以拿出一些例文,练习阅读的技巧,如抓关键词读、标画重点读、边想象边读、像诗人一样读、像建筑家一样读、像侦探一样读……最重要的就是多联系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乐在其中。

3.其他阅读技巧的训练。

进入中、高年段后,我还会增加群文阅读的班本課程内容,并加入了群文阅读研习群,关注其他教师的一些优秀做法。在之前单一技巧的训练之后,在群文阅读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比较、整合等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写作手法和精妙之处,读出滋味,读出温度。我还借助群文阅读设立了浏览、扫读、跳读等阅读技巧的指导课程,可先读文再回答问题,也可带着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学习不同情况下不同的阅读技巧,学习性的精读和获取信息的略读是不同的。但无论什么样的阅读技巧都需要学生继续以海量阅读作为支撑,只有方法论,而没有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

几年的实践证明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班级已经初见成效,原来教材即世界,现在世界即教材,学生也不会再纠结卷子上那几个教材里没有的字了,在阅读时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少,同学年教师认为我们班的阅读理解水平非常好,作文更是百花齐放,而不是靠背诵几篇范文应对考试的套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学生、家长和我的信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推广“海读”。另外,我发现无论哪一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与研究,都是一个团队在做,他们彼此交流研究,有了彼此的支撑与分享,活动进行得更加深入、更加有效,所以我把自己的实践成果主动与我校也在深入研究阅读教学的教师们互通有无,希望把这份花的事业、根的工程做得更加有温度、有高度。

最后,我想用一句自己实践班本教育的“初衷”来结束这篇论述: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引领学生海量阅读,让我的学生们愿意“终身阅读”是我最大的心愿。

猜你喜欢

讲故事班级家长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听冬神讲故事
我心中的好家长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