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阈下政治演讲互文性策略分析
——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引语为个案

2017-05-15陈玉莲

关键词:模因互文互文性

陈玉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模因论视阈下政治演讲互文性策略分析
——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引语为个案

陈玉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545)

互文性是一种新兴的文本理论,也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互文性策略的使用能促进读者或听众对说话人讲话意图的理解,帮助实现其讲话目的。模因论视阈下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互文性策略分析,为政治演讲语篇的互文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引用是总统就职演讲中最为明显的具体互文性策略之一。重大政治文件、《圣经》、开国先驱者和民权运动领袖的话语及前总统的话语是引语的主要来源。这些引语以及传达的价值观和理念演变为特殊的文化模因因子得以传播,被美国民众理解与接受。

互文性;模因论;总统就职演讲;引语

一、引 言

政治演讲是演讲者针对国内外政治情况,阐明自己的立场、政策和观点而发表的演讲,包括竞选演讲、就职演讲、外交演讲等。一般而言,政治演讲都是说服性的,蕴涵了演讲者改变听众现有观念并刺激听众采取相关行动的意图。其中总统就职演讲体现了总统的治国方略和伟大抱负,是一个国家的施政纲领,受到民众普遍期待。从语言学角度而言,总统就职演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演讲中采用的语言策略、演讲的语篇风格以及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都值得关注。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菲尔克劳(Fairclough)认为,互文性可以使语篇作者致力于某种价值观,操控语篇读者认同作者所建构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身份[1]。政治演讲语篇就可以在历史文化背景、伦理诉诸、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通过互文实现认同[2]。演讲者可通过与其他政治演讲的互文关系所体现的共同价值信仰,同化听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及情感观,以达到有效的认同,实现演讲的真正目的。那么经过总统智囊团深思熟虑后撰写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讲呈现出怎样的互文性特征?历任总统是如何将自己的观念传达给民众,并引起他们的共鸣?本文选取了包括奥巴马、布什、克林顿、尼克松等在内的12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为语料,从模因的角度对演讲中体现出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其倾向性,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背后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

二、互文性与模因论

1.互文性

互文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保加利亚籍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是把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及巴赫金的话语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Kristeva认为语篇是一个由写作主体、受话人和外部语篇三方参与的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纵横交叉的对话空间。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外一个语篇的吸收和改造[3]。她将互文性产生的动因归于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并将互文性分为水平互文性和垂直互文性,前者指一段话语与一连串其它话语之间的具有对话性的关系,后者指构成某一语篇较直接或间接的那些语境,即从历史或当代的角度看以各种方式与之相关的那些语篇。继Kristeva之后,许多研究从不同的立场对互文性的内涵、特征和类型进行了描述,使之成为话语和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视角。詹尼(Jenny)把互文性分为强势互文性和弱势互文性,前者指一个语篇中包含明显与其它语篇相关的话语,如引言、抄袭等,后者指语篇中存在语义上能引起对其它语篇联想的东西,如类似的观点、主题思想等。Fairclough从社会批判理论出发将互文性归于社会机构的权力建构,并把互文性分为显著互文性和构成互文性,前者指一个语篇中标明的与其它语篇的互文关系,后者指一个语篇中各种体裁或语篇类型规范的复杂关系,它“是语篇生成中涉及的那些话语规范的组合”。辛斌把互文性分为具体的(specific)和体裁的(generic)[4]。具体互文性指的是语篇中具有具体来源的(有名有姓或者匿名的)他人话语,体裁互文性指的是一个语篇中不同体裁、语域和风格的混合交融。辛斌认为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的划分能让研究者在对语篇互文性进行分析的时候,更容易操作。具体互文性既能涵盖Jenny的强势互文性,又能涵盖Fairclough的显著互文性以及不加表明引用他人话语而产生的互文关系。具体互文性主要通过引语、提及、用典、习语或谚语等手段表现,对具体互文手段的运用能更加有效地使听者理解自己的话语或语篇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5]。

2.模因论

模因论最早由英国生物学家Dawkins提出,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各个领域学者们的关注。Dawkins的模因论视“模因(meme)”为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基本单位, 认为学说、思想、观点、言辞表达都是一个一个的模因,可以通过非遗传方式(模仿和复制)在个人、群体、地区之间得以传播[6]。国内学术界对模因论的关注主要是在Susan Blackmore 的The Meme Machine中文译本出版之后,模因论逐渐被广泛运用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借助语言这一载体实现复制传播,同时也寓于语言之中,通过模仿、变异和主体联想从字、词、句及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7]。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形式。其中基因型语言模因主要以重复方式传播,有的是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如成语、格言、名句等的直接引用,有的则是根据语境将相同信息以反讽、委婉、询问等变异形式传递出去。事实上,模因论把从小到一个词到大到一种文化都看作是一个模因或者是模因复合体。从文化角度而言,文化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因为某种交际的需要而被复制模仿,因此,文化中的任何元素都可能被称作模因,且模因因子会随着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而变化[8]。有的模因存活时间短,不易被复制;而有的模因存在寿命很长,容易被复制,如宗教律法、圣人之训之类的模因[9]。中国传统文化模因“道” “德” “仁” “义”等就得到了成功的传播[10]。美国公众崇尚的共同价值信仰如清教主义、个性自由、自力更生、机会平等、竞争意识等,通过特定的途径与方式,也在美国历史文化中成功得到复制、变异与传播。

3.互文性与模因

互文性反映了语篇之间的相似性,模因也即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模仿与变异。这两种理论都强调语言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相互模仿和动态传承。互文性的形成与模因的演化密不可分。互文性首先就是模因模仿的结果。模因通过对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复制和传递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模因论为考察互文性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11]。用模因论解释语言现象,可以加深或改变我们对语言起源、语言习得、语言使用等问题的认识。徐胜恒以模因为手段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互文性,指出“从幂姆论(模因论)的角度看,一个语篇的某一部分被另一个语篇所化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这个部分就是一个幂姆(模因),化用、改写、吸收、拓展、改造等就是对它不同程度的复制”[12]。模因的复制、重复或变异会构成语篇之间语言上的具体互文,或者体裁、风格等层面上的互文。

三、总统就职演讲具体互文性分析

本文自建语料库涵盖了12位美国总统共计23篇就职演讲,时间跨度从1789年至2012年。历年在任的总统也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人们知晓的名人,其中包括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弗逊、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亚伯拉罕·林肯、任期最长的总统富兰克林·德拉洛·罗斯福、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等,极具代表性。本文研究重点主要为出现频率较高的具体互文性策略——引用。引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互文手段,引用可以是引用讲话人自己之前的话语,或者引用他人的话语。在引用他人话语的时候,可以逐字地、原封不动地直接引用,也可能是运用不同的措辞进行间接转述。

1.引语的频率及分布

语料分析发现,美国历届总统在各自的就职演讲中均不可避免地引用了自己或者他人的话语。下表1显示了23篇演讲语料中的引用使用频率。

表1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引语使用频率统计

续表

由表1可知,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引语主要集中为对他人话语的引用,而且直接引用的次数超过间接引用的次数。通过对外部引语的来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来源包括:前总统、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重大政治文件、《圣经》、诗人、普通人(士兵、校长)等。下表2显示了外部引语来源归类情况,其中重大政治文件是美国总统就职演讲外部引语的最主要来源。其次,《圣经》中的话语、开国先驱者和民权运动领袖的话语、前总统的话语也是时常被引用的对象。

表2 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讲中外部引语来源类别

2.模因论视阈下的引语功能分析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外部引语对激发民众情感,提升演讲说服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引语或为对原信息的直接引用,或是对原信息的拓展,进而形成特定的文化模因,将一些思想观念或观点加以传播,甚至代代相传。

重大政治文件,尤其是“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话语时常成为美国总统们引用的对象。文件中所奉仰的平等、自由、幸福等模因因子,在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讲中得到传播。譬如,1861年林肯引用了“美国宪法”中的条文,以该模因强调美国各州人民权利与利益的平等(见例1)。1981年,里根在演讲中引用了“美国宪法”中的言语“We the people”,将自己和美国人民放在同等位置(见例4)。1949年,杜鲁门引用了“独立宣言”中的名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见例2)。尼克松和奥巴马分别在1969年和2012年也引用了“独立宣言”中关于人人生而平等的话语,以此模因传达自己对社会平等信念的支持(见例3与例5)。

例1: And might it not be well at the same time to provide by law for the enforcement of that clause in the constitution which guarantees that “the citizens of each state shall be entitled to all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of citizens in the several States”?(林肯,1861)

例2:We believe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because they are created in the image of God. (杜鲁门,1949)

例3: What remains is to give life to what is in the law: to ensure at last that as all are born equal in dignity before God, all are born equal in dignity before man. (尼克松,1969)

例4: They are, in short, “We the people,” this breed called Americans. (里根,1981)

例5: What makes us exceptional——what makes us American——is our allegiance to an idea, articulated in a declaration made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ago:“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奥巴马,2012)

圣经文化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与文化当中,对美国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美国人推崇的律法条文、价值观念、习俗和谈吐,时常能从《圣经》中找到依据。圣经文化在美国社会的政治文明方面也拥有较深的历史沉淀。从美国的建国,到其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内政外交等各方面,圣经文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人权、独立、平等、个人主义等文化模因因子得到了广泛传播。1961年,肯尼迪在就职演讲引用了《圣经·旧约》中的话语,表达了对人权自由的渴望(见例6)。1993年,克林顿引用了《圣经》中的话语,以此模因激励美国人民在新的时代,心怀希望,努力奋斗(见例7)。

例6:Let both sides unite to heed in all corners of the earth the command of Isaiah—— to “undo the heavy burdens…and to let the oppressed go free.” (肯尼迪,1961)

例7:The scripture says, “And let us not be weary in well-doing, for in due season, we shall reap, if we faint not.”(克林顿,1993)

开国先驱者、民权运动领袖的话语也常常成为美国总统演讲中引用的对象。1981年,里根引用了开国先驱的话语,以此模因表达对自己和美国人民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与自由的信心(见例8)。1997年,克林顿间接引用了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话语,以此模因传达自己对美国崛起的信心和对平等的追求(见例9)。2008年,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就职演讲中回顾了黑人人权运动的历史,并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语“We shall overcome”,以此模因传达自信并激励人民面对困难,奋斗进取(见例10)。

例8: On the eve of our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a man who might have been one of the greatest among the Founding Fathers, Dr. Joseph Warren, President of the Massachusetts Congress, said to his fellow Americans, “Our country is in danger, but not to be despaired of… On you depend the fortunes of America. You are to decide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upon which rests the happiness and the liberty of millions yet unborn. Act worthy of yourselves.” (里根,1981)

例9:Like a prophet of old, he told of his dream that one day America would rise up and treat all its citizens as equals before the law and in the heart. (克林顿,1997)

例10: 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es in Montgomery, the hoses in Birmingham, a bridge in Selma, and a preacher from Atlanta who told a peopl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奥巴马,2008)

从美国建国至今,一共经历了44位总统。总统们在就职典礼上,时常会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引用前总统的言论,来强调相同严峻的形势,表达自己将带领美国人民努力奋斗,建设美好未来的决心。这些话语,逐渐成为特殊的模因,广为流传。1941年,罗斯福引用了第一届总统华盛顿的话语,以该模因激励民众为了捍卫共和党的地位,捍卫自由而努力(见例11)。1993年,克林顿间接引用了美国第三届总统——“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的话语,以此模因鼓励美国人民要做出改变,维护美国国家基石(见例12)。2008年奥巴马在自己的首次总统就职演讲上,引用了前总统林肯的话,以该模因强调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感情上的联系以及全民团结的价值观(见例13)。

例11: The destiny of America was proclaimed in words of prophecy spoken by our first President in his first inaugural in 1789… “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acred fire of liberty and the destiny of the republican model… intrusted to the hand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罗斯福,1941)

例12: Thomas Jefferson believed that to preserve the very foundations of our nation, we would need dramatic change from time to time. (克林顿,1993)

例13: As Lincoln said to a nation far more divided than ours, “We are not enemies, but friends…though passion may have strained it must not break our bonds of affection.”(奥巴马,2008)

除重大政治文件、 《圣经》、开国先驱、民权运动领袖的话语及前总统的话语外,总统就职演讲中也或多或少的引用了一些思想家、诗人、普通士兵、教师的话语。如1969年尼克松就引用了一位诗人的话语,以该模因警示美国人民在成就面前不能骄傲,要目标明确,抓住机会,持续前进(见例14)。

例14: In that moment, their view from the moon moved poet Archibald MacLeish to write: “To see the earth as it truly is, small and blue and beautiful in that eternal silence where it floats, is to see ourselves as riders on the earth together, brothers on that bright loveliness in the eternal cold——brothers who know how they are truly brothers.”(尼克松,1969)

四、结 语

本研究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采取的具体互文性策略——引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引用是总统就职演讲中最为明显的具体互文性策略之一。而重大政治文件、《圣经》、开国先驱者和民权运动领袖的话语及前总统的话语则是引语的最主要来源。此外,这些资源丰富的引语及其传达的价值观和理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演变为特殊的文化模因因子得以传播。诸如平等、民主、责任、勇敢、进步等模因因子感染了演讲者,被其注意、理解和接受,并从他们的记忆中被调用出来加以模仿和变异,以互文的方式呈现于演讲话语中去感染他人。

[1] FAIRCLOUGH N. Analyzing Discourse: 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03.

[2] 孙瑜,赵静. 互文性视角下希拉里退选演讲策略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193-196.

[3] KRISTEVA J. The Kristeva Reader[M]. MOI T. (Ed.) Oxford: Blackwell, 1986.

[4] 辛斌. 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6-10.

[5] 辛斌. 中美领导人互访演讲中具体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16(2):3-11.

[6] 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 New York: OUP, 1976.

[7]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11): 54-64.

[8] 李艺辉,唐德根. 模因论视角下的文化内涵[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194-195.

[9] 张小霞. 从模因论角度解读美国大众文化[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7):90-92.

[10] 刘静. 中国传统文化模因在西方传播的适应与变异—— 一个模因论的视角[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110-114.

[11] 庞玉厚. 从模因论看互文性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2): 148-155.

[12] 徐盛恒.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1): 59-67.

(责任编辑 谢媛媛)

A Memetic-based Analysis of Intertextuality Strategies in Political Speeches: Taking Quotations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Speeches as an Example

CHEN Yulian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545, China)

Intertextuality is a newly-developed text theory and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discourse analysi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strategies can promote readers'/liste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aker's words and help the speaker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peaking. A memetic-based analysis of intertextuality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speeche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intertextuality researches. It is found out that quotation is the most obviously-applied strategy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speeches, and political documents, the Bible, words of founding fathers, civil right leaders and former president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quotations. These quotations, the values and ideas they transfer develop into particular memetic factors which are well-understood and widely-accepted by American people.

intertextuality; memetics; presidential inaugural speech; quotation

2016-10-2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4XWW14);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SJ-JXTD2015-002)

陈玉莲(1982-),女,重庆人,讲师。

H311.9

A

1008-3634(2017)02-0064-5.5

猜你喜欢

模因互文互文性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注释、参考文献与新闻类学术语篇的互文性研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