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在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运用
2017-05-15朱红珍
朱红珍
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也提出: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课外阅读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真正落实课标要求,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笔者尝试继续利用绘本阅读,提高中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阅读绘本,感受语言表达的乐趣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非常适合中低年级学生阅读。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听教师大声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等。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让孩子们感受其语言的魅力。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基本成熟期,他们像诗人、作家、音乐家一样,渴望寻求创作的机会和满足感。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再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与内容丰富的故事。透过绘本阅读,孩子们聆听故事,积累语言。
比如: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其中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時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通过听老师读,和老师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在读完这个故事后,便可引导孩子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生们便以模仿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对妈妈的爱:“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海的那边。”“我爱你就像海那么深。”“我爱你到宇宙,再从宇宙那回到这里来。”……
二、拓展想象,激发思考表达的情趣
想象,是绘本的特质,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而学生阅读的基础是想象力,能够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无法看到的故事,才是真正学会了阅读,而绘本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媒介。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引领学生在“倾听”“欣赏”中放飞想象,激发学生思考表达的情趣。
三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洞悉和想象能力,尤其是在大量的绘本阅读熏陶下,孩子的想象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发表有新意的见解。绘本的故事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故事情节高低起伏,情节不断发展变化,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短小精薄的绘本,如同一部精彩的单元剧,任何一位喜爱与孩子相处、肯用心和孩子相处的教师,都可以利用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一直围绕着“小毯子”的变化,不断地制造悬念。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次变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画面内容进行想象,从而感受爷爷的心灵手巧。当约瑟的小背心变得又破又旧后,他向爷爷提出帮助的时候,爷爷将布喀哧喀哧地裁剪起来,并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让学生想象这小毯子在爷爷手中会变成什么。还可以想象,妈妈、邻居、同伴看到他穿上这外套后,会说些什么。适度的情节推想,让学生获得阅读和创造的愉悦。
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图画书的出现,图画书的丰富多彩,使得儿童文学有了真正的童年面貌。” 所以在指导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充分发挥绘本的优势,通过阅读各类经典绘本,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盈学生的想象,丰富他们的语言,使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