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

2017-05-11刘玉娟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刘玉娟

[摘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绿色教育,应当以语文先行。小学语文尤其是一块适合播种“环境意识”种子的沃土充分利用这块土地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环保教育 渗透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质污染加重……原本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现已变得“千疮百孔”。所以,环保教育,人人有责,更应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是人类未来的塑造者,环境保护的优劣将取决于他们所具备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并将对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我国《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新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一、深挖其材,丰富绿色教育内容

现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其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按一定的比例渗透了环保教育因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一年级下册第三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四年级上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等,这些文章都有明确的环保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深挖课文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恰当地选定环保教育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把环保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以丰富绿色教育内容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情境,唤醒绿色行动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不仅是教师“引”学生“悟”的过程,更是学生走进自然、情系自然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周围的情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在滲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地创设饱含激情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环保教育内容由书本走进生活,从抽象变为具体,化无声思考为有声承诺,将心灵的感悟升华到行动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三、读写结合,培养绿色行动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读写结合。通过指导学生读文、悟文、明理,可让学生初步懂得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再通过写,把学生懂得的环保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动,从具体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从曾经的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今日的“多灾多难的祸河”?这深刻地说明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如果单让学生读文,由于时间跨度大,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学生难于理解接受。为了缩短时间跨度,增强教育效果,我首先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黄河水泛滥”“人为乱砍滥伐”等场景片断,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人为破坏”是造成“黄河变化”的一大原因。接着组织学生抓住“黄河是怎么变化的”这一主线,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认识人类才是黄河的真正杀手。最后让学生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人为破坏”“黄河变化”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纵观全文,教师趁热打铁,相机点拨,给学生营造一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矛盾局面,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训练,学生心中不仅感受到环境变化给人类的灾难,同时更培养了他们的绿色行动意识,我手写我心,一句句肺腑之言发自学生内心深处,时刻提醒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走出课堂,强化绿色行动意识

环保教育不是封闭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感悟知识、形成观念的动态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在保持学科固有特点的同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中自由地吸吮“绿色乳汁”。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强化意识。如:一是开展环保专题讲座。二是以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园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三是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四是组织学生到附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深化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五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

当语文教学从挖掘环保内容、培养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空间时,我们的学生对保护环境无疑会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播下的“种子”也将会绿遍神州大地。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