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2017-05-11杨芳艳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

杨芳艳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提高学习效果,以至于将来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探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那么怎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以至于将来学会工作、学会生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呢?

一、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

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和原理掌握的情况,这是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使得学生建构的认知结构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因此,教学设计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学习。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诊断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

二、课堂任务的设置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技能。一般来说,要设计一个合理而有效的任务,要遵循以下原则:

数学任务的设置要浅显易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量适中,难易过渡自然。任务要明确,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学什么。如在进行分式加减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就应该从同分母分式加减着手,过渡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再过渡到有因式分解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让学生明确目标,即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进行加减。

任务设置要有趣味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置的任务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师的教学就自然成功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题目的设置要贴近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完成任务时才会主动,才能独立。

任务设置要注意的差异性。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设置任务时要让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事做,否则就会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同时,也要给优秀的学生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如在分式应用这节课,就可以设置稍微动脑筋的应用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务设置一般以3个为较为适中。一是基本任务: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主,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查找资料就能自行解决;二是提高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任务中,有学生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去解决;三是探索性任务,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优秀生准备的,这一部分的题目难度较大,往往和中考相链接。

三、课堂任务的实施

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師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注重抓好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要及时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够的学生,要查找原因,做到有准备教学。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探讨,主动研究,小组合作。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做出相应的提示,如果此时学生还解决不了的,教师要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讲解。

尽可能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人的天性就是自我展示,孩子更是如此。学习的成功最能让学生感到满足,是学生愿意继续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当学生出色完成任务的时候,让他展示自己,或者给出较高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对那些积极发言而又结果不对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实施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务设置目标要明确。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才有努力的方向,学生自学才能顺利进行。

任务有布置就要有检查,防止学生敷衍了事或抄袭作业。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具备鼓励性。课堂老师讲解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15分钟为宜,讲解得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减少,老师就会代替了学生。

另外,小组划分要科学合理,一般每小组6人较合适,各个小组之间水平要相当,每个小组要配备一个组长,一个中心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对课前没有弄懂的问题,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才懂的问题,学生要及时记录下来,课后及时巩固,反复思考,不断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本领。

总之,在实施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并对其教学结构采取不同的评价,这样才能体现任务驱动课堂实际的意义,才能真正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