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之我见

2017-05-10刘建兰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良好课堂氛围营造

刘建兰

摘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共同积极探究的师生关系。这样的教学氛围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敏捷,积极地探究知识,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介绍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热情。其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使课堂焕发活力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共同积极探究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重建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把自己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形成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创建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愿学、乐学。下面就介绍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究。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信息、共同探讨的过程。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

二、运用赏识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態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三、教师应多听,让学生多说

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四、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在教学中我们应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互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笔者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力四射。

五、教师提升个人魅力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猜你喜欢

良好课堂氛围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