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2017-05-08谢琪
谢琪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当代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了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希望利用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更好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传承 渗透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了十分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很长时间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因为其自身独特的丰富内涵,养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但近些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当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进行,这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的问题,现代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没有有效的进行认知,十分缺乏古代常识,而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也使得现代学生出现了缺乏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等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的指出,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更是人类文化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对语文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的统一。除此之外,《标准》当中还强调要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认识到我国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吸收到民族文化当中的智慧精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传统古文化进行传承可以说是当代教师十分重要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教材进行密切的集合,并利用在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来使得學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使得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以教材为立足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从初中语文的教材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只对语文的工具性进行了重视,却因此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过于重视对诗文的传授但却忽略了对这些诗文体现出来的文化进行传承。因此,本文认为,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重视对教材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
我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的传承、发展,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正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着“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而以人为本的观念更在儒家、道家的思想当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直至今天,仍然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从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到,儒家对于神学并不重视,而是格外的对人学十分重视。儒家强调人格修养,激励人应该不断的努力奋进。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一点,例如《<论语>十则》等,这些文章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当中十分重要的人生态度。而在古代,文人大多会表现出儒家的风范,《孙权劝学》鼓励人勤奋好学,李白也有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道家的思想当中,也对以人为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体现。道家强调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在《塞翁失马》当中就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思想,而通过对这些文章进行阅读,则能够发人深省。古代的很多文人,在面临逆境的时候都常常利用道家的思想来对自己进行抚慰,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对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进行了体现。
2.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又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古代开始,中华民族就有十分完善的礼仪制度。还以《<论语十则>为例》,其中写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等,都是向后人传递如何待人接物,而《礼记》更是专门对礼仪制度进行阐述的经典论著。这些传统美德的传承,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
3.爱国主义思想
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古诗文,文天祥写道“人生似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诸葛亮则在《出师表》当中写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些文章都体现了古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传统文化是十分丰富的宝藏,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上文提到的这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需要从初中语文教材当中不断的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挖掘,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1.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热情
古文是比较难学的,因此很多的学生都比较害怕对古文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教学方法来对古文进行教学,从而让古文能够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的五分钟当中,利用一些课前活动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例如“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很多学生都推荐了外国的名著,但对于我国的古典文学却很少有人会推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的经典名著,我国的古代文学大多篇幅较长,例如《红楼梦》共有一百零八回,如此大量的古代文学阅读量学生往往是不愿意主动接触的,教师则可以从《红楼小讲》等一些对红楼诗词的讲解当中入手,吸引学生主动的对《红楼梦》进行阅读。
2.品读鉴赏,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对于传统文化来讲,古诗有着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而古诗文更是对古人思想精华的凝缩。因此在对古诗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审美,在更好的欣赏优美的诗词过程当中吸取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
《使至塞上》当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十分经典的一联,在对该诗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场景进行联想,从而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的意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这一联进行改写,从而更深刻的让学生了解到每局最后一字的妙处,例如“大漠孤烟立,长河落日悬”就缺乏了原文当中的动态美感。
3.分点分项,提高学生解读能力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当中,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性的,因此,对于古代人物的解读,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点进行品析。例如在对《木兰诗》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将木兰的身份进行分点阅读,木兰不仅是一名英雄,同时也是一名女子,但在成为英雄之后,木兰的女性特征上同时也体现了男性的特征,这样的对比,能够给与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4.比较阅读,加深学生理解
利用比较的方法,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实质,而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通常对不同的表现方法、字音等进行对比。例如,《小石潭记》当中,表达了柳宗元被贬之后的感受,而在《岳阳楼记》,范仲淹则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中可以看出,两者的思想是较为矛盾的,而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当中表现出了自己为政一方与民同乐,这三者之间的比较能够使得学生的阅读热情得到更好的提高。
三.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1.成立国学启蒙班
利用国学启蒙班的成立,能够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潮流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近些年来,在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栏目“我们的节日”,在佳节当中经常会举办诗文朗诵会。经过央视的努力,诗文朗诵在我国呈现出是很良好的趋势。因此,在学校当中,也可以与这种文化潮流进行适应,并开展相应的“国学启蒙班”。在一些学校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朗诵班的举办,而经过实践证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赏析能力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2.推出教学新视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力度进行不断的加强。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在教材当中,由于篇幅有限,因此难以只依靠教材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本文认为,设置教学新视点等课堂拓展的形式,能够使得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得到有效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论语》、四大名著等书籍,并推荐其助读性书籍如《易中天品三国》、《<论语>心得》、《孟子旁通》等,这些论著以及视频的使用,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3.开展多彩的的文化活动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当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举办综合性的活动、结合校本以及本地文化举办活动、根据语文兴趣班来举行活动,此外,还可以根据书法班、国画班等传统文化的兴趣班来举办相应的比赛活动,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课内走到课外,并利用学生更加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触到我国的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凝结了重要的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传统的文化进行传承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当代语文教学工作人员,更应该肩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使命,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行不断的探索,使得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真正的成长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参考文献
[1]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民族文化[J].高君英.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
[2]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刘忠.语文知识.2015(03)
[3]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改进思考[J].王翘楚.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4]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J].霍旭光.学周刊.2017(08)
[5]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養[J].王琦.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