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课堂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08刘会兰

文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刘会兰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难,教材内容多,厌学情绪高,重视程度低,成绩进步慢,这些突出矛盾对语文新课改提出了严重挑战,值得研究探索。本文以课堂剧作为切入点,用案例的形式探讨了课堂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问题,并提出了改进之法。

关键词:课堂剧 语文教学 自主研究学习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明了的道理,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得已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却令人深思。虽然实行了新课标,但许多老师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到底,学生在课上只是静静地听,默默地记,课堂教学成了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语文教材,内容上包罗万象,文学、历史、政治、地理……无不涉及;时间上纵贯古今,空间上横跨东西,无所不包,无所不述。怎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怎样使平面的课本“活”起来,怎样使学生掌握高于知识的某项素质与能力,是语文教学新课改中应该探索的题中之义。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课堂剧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沉闷单一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能“活”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进入自主研究学习,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锻炼了表达、组织、收集整理的能力。

一.课堂剧的涵义与表现形式

所谓课堂剧作(classroom dramatizations),简单来说就是在没有正式观众观看而只有同学和老师作为观众的情境下,由学生来充当演员扮演所学课文当中的人物角色,出于探索、实验和学习的目的,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或描写的场景或采用的手法再现出来的创作活动。

课堂剧说通俗一点就是课堂表演,可以是即兴的,也可以是有所准备的。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表演,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大有帮助,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人人都想把自己展现给别人,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这种欲望更为强烈。而课堂剧的表演正适合这种表现的欲望,所不同的是,要想表演好课堂剧,必须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入和到位。所以,每次課堂表演,我提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读书,背诵角色的语句,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表演总是要拿着课本,照本宣科的读句子,很没有味道。要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作者文本的角色里面去,抓关键词,抓关键语句,角色转换,深深体会。

课堂剧具有简便的操作性、教学的娱乐性、广泛的参与性以及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将教材知识生动地承载在设定的情境中,寓教于乐,寄学于趣,“活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课堂剧案例

案例一:《荷花淀》教学中的细节描写讲授

本文中有一段写几个妇女在丈夫走后商量着要去看自己的丈夫的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要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洞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他——有什么看头。”

……

几个女人都想去看他们的丈夫,但由于性格不同,所以说出来的话或含蓄,或直爽,或羞涩。作者用传神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了每个人的不同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人物描写最重要之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这些,所以写出的人物语言没有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细节描写方面的妙处,并能把这种深刻的体会运用到作文之中,特安排了此课堂剧:

老师随机抽取学生A和B上台,其他的同学任意在纸条上写班上一位学生C的名字,交给学生A一个纸,要求A运用各种手法(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同学C的特征(不能说出C的名字和班干部职务),学生B通过A描述的各个特征,猜出C的名字,并列举出A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手法。底下学生观众对A的表演进行点评,对B的讲解进行分析,教师只作抛砖引玉式的引导。由不同的学生反复几次,即可使学生对细节描写的类型烂记于心,而且对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及要求(必须抓典型特征,不能千人一面)有更深刻地认识,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运用自如。

案例二:《鸿门宴》教学中的情景模拟

《鸿门宴》篇幅较长,上完第一节课后,在学生对本文有一些了解的前提下,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课后仔细揣摩本文,下一节课开始时由自愿参加的学生自主挑选角色上演“鸿门宴”,表演时语言用白话文,除了文中的话以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口语,但要注意动作和表情,力求逼真。其他的学生当评委,打分及点评。

这样做达到了较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读懂本文的热情,另一方面,文中的关键语句用动作和白话表演后,加深了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例:项庄“翼蔽沛公”。项庄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保护着沛公。表演的学生没有表演到位,被学生评委指出来并作演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课堂剧的作用

课堂剧的娱乐性是很明显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剧能够较快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锤炼学生的表达艺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转变学习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变简单知识存储为综合能力培养。

1.有助于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模式的形成

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振聋发聩地提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第思多惠还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其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古语即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知识再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处在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学习模式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长远地发展。课堂剧作为一种实践性、探索性的创作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进行研究探索,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要面对全班同学表演时自身必须首先具备展示引导和对教材熟悉、运用的能力,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前进行探索研究,以求在课堂中有完美的表现。久而久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研究学习模式。

2.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深刻地掌握课本知识

课堂剧是学生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或描写的场景或采用的手法再现出来的小戏剧,题材来源于教材。学生只有在揣摩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和分析创作手法后才能将课堂剧扮演得活灵活现,因此,表演的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底下观看的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也记忆得更深刻。

3.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更素养更全面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人是什么?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鲜活个体。马克思关于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要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生命的全面升华。”在课堂剧的准备、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夠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并能让肢体模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提升,能成长会一个能力更全面的人。

四.课堂剧的弊端及改进办法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剧有诸多方面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剧的最大缺陷就是不好控制,学生活跃起来容易超时,使得教学与表演本末倒置,开始一段时间内教学质量可能会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堂剧的编排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课前审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将课堂剧控制在适当的时间内,就能有效地避免。其次,课堂剧耗费学生课堂外的时间太多,需要不少的精力进行准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可能会造成某些程度的影响。因此,我认为课堂剧编排不宜过长,以一刻钟内为宜,次数不宜过多,以一月一次为度。只要课堂剧使学生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的担心就是多余的了。课堂剧的第三大问题就是对不参与编排演出的学生的安排。一场课堂剧,参与的人相对于整个班级来说只占少数,怎样将大多数学生的头脑调动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好的“评戏团”,底下的观众都是评委,都得对台上学生的演出进行点评,这就要求演戏的好好演,看戏的认真看,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一堂课要有一堂课的课绩,一场戏也要有一场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培瑞.《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012年版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吴式颖等.《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