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改革
2017-05-06李娟
李娟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新课改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任务也随之加强。根据多年高校公共教育学教学实践经验,在新课改“三大新理念”指导下,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参考国内外公共教育先进理念,针对当前高师公共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改革对策,包括进行“三个结合”改革探索、遵循“三个注重”原则提高教学改革成效等,以期为高师公共教育学领域在新课改观念下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师;公共教育学;新课改;教学改革
自从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有效促进了中小学及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在适应新课改理念基础上,在公共教育学领域对课程功能、教学结构、授课内容及教师、教学评价考核体系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在传统教育体制上突破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落后部分,对公共教育学体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与创新。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培养师范学生公共文化素养、教学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重要课程,是为社会输送一批批先进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载体,是为中小学培养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教书育人能力教师的“孵化器”之一,因此,加快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因分析
当下,如何正确认识新课改主要理念和方向,如何科学把握高师公共教育课程内涵与意义,如何加快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创新并适应新改革形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此外,如何培养培育出教学能力过硬、教学素养优良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如何增强师范学生在新形势、新常态、新课改下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心理活动波动的能力,也成为了摆在每一个高师院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十分紧急而迫切的工作任务。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白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什么。新课改理念核心部分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在人的完整性有保证及生活的完整性有依靠的基础上成长发育;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作为主体对知识的吸收与接纳,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构建学生主体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教育要更加重视社会实践与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之于行,把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融合为统一的人生世界。
首先,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协调发展。教育要从过度重视单纯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智力发展、人格完善等方面转化,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要求。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做到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在促进学生总体全面进步的基础上,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形成教育中“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自由成長与发展局面。新课改要求教育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存在,要积极融入自然、融人社会,不能脱离周围环境成为“孤岛”,而是与自然、社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完整的协调发展模式。
其次,寻求学生作为主体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思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单纯而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填鸭式”的落后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要求。“我思故我在”,只有不断在学习中加强思考能力,在知识接受过程中学会消化与溶解,不断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用具有批判性质的眼光看世界,用具有辩证倾向的思维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甄别与鉴赏,提高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共同发展,而不是成为传统教育体制下的试验品。
最后,统一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科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总结和升华,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来源和基础。教育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关系,在生活世界中贯彻教育意义,在科学世界中普及教育的普世价值,进行富有意义、充满人性的教育。在新课改要求下,教育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破除传统授课内容“繁复、难度大、偏科、陈旧”等缺点,把教育重点从书本知识传递转变到关注人性发展、社会进步、审美情趣等方面上来,增强课程改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联系程度,增强科学世界中的知识与生活世界中的实践逐渐融合与交汇,让科学更加生活化,让生活更加科学化,让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融合得更好。
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行“三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探索
新课改理念要求下,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行教学改革探索,提高师范学院学生素质,为培养广大中小学教师做好准备,为各中小学校输送一批批能够胜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优秀教师。对此,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要实行以“三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探索,包括“案例教学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教师精讲与学生试讲相结合”、“教学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三个方面。
1.案例教学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师公共教育课程在课堂上以案例教学为主是基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私塾教育”等传统教学的结果。从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教学要求来看,无论是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研究生及博士生教育,还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都对课堂教育提出了最基本的目标任务,包括教学课堂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向作用,具有明确的示范带动作用,课堂教师要将指向作用与示范作用相结合统一推进教学,而不能将两者进行剥离、分离,只对其中一个进行“重点突出”教育。案例教学方案中,教师首先对授课内容进行系统化讲解,其次引导学生就所教授内容进行思考,结合自我简介形成具有一定观点,并与其他学生、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在辨析与讨论中构建自我价值体系和知识架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与集体讨论进行有机结合,让两种教学方法相互借鉴与补充,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共同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知识接受压力之下会不自觉地提高获取知识的层次性,课前对教师指定的教学教材、课堂主题进行预习;集体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成长经历让他们形成各有特色的见解,积极投入发言过程之中,将自己的思考与结论分享给课堂,并从课堂中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感受到不同思想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感受到“我思故我在”的学习真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热爱学习,从自身学习中感受到师生互动的乐趣和积极作用,能够从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提升创新能力,从承受错误、接受质疑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从模拟教学决策过程中感受“教师”的神圣魅力,为以后从高师毕业走向各学校,承担教师任务做好准备。
2.教师精讲与学生试讲相结合
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课堂内容一下子全部交给学生,难以把重点、难点等进行分类精讲,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少锻炼机会。为改变传统一言堂教学弊端,高师公共教育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加强教师精讲与学生试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要在课堂开课初期就对整个学期甚至学年的教学任务、课程重点等内容向学生讲解清楚,与学生一起编制教学单元计划以及重点课程教学课件方向。将学生兴趣较强、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进行分配,让学生提前熟悉授课内容,为课堂试讲做准备工作。学生试讲时,教师要认真听讲并针对学生试讲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详细记录,对教学内容的缺失进行补充。这样既能保证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又能提高试讲学生的教课技能和水平,提前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课堂优秀标准、评价体系、指标任务等内容进行传授,让学生逐步获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优秀教师资质,提高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能力、现代化教学设施使用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等。
3.教学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时间、空间、地域和人数限制,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打造出前所未有的思维跳跃空间和灵感爆发空间,让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以更加逼真、更加形象、更加真实的方式被学生接受。这种创新型的将教学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所无法代替和比拟的。此外,视频播放、PPT展示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动眼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和动口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积极创新、提高技能。
三、“三个注重”的课堂教学改革原则
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针对师范学生特点在“三个尊重”原则上提高教学改革成效。“三个尊重”原则指的是注重课改的渐进性,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注重评价的激励性。首先,注重课改的渐进性。公共教育学课程要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速,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逐步适应新的课程范围、节奏和要求,让学生在参与新课改中主动投入到公共教学课程的完善工作之中。如果急于求成,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新课改的抵触情绪,出现对公共教学课程的认识程度达不到要求等问题。其次,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涉及人数较多、内容较广泛,如果改革忽视了趣味性,容易让课程内容变得沉闷、单板,难以达到改革预定目标。最后,注重评价的激励性。高师公共教育课程改革要適当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改革效果。例如,以赠送签字笔、PPT课件或者当众表扬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公共教育课程的完善工作中,并将奖励项目进行如实汇报,在期末考试总成绩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其中,将课程试讲成绩以15%计人,将平时作业以15%计入,将课堂积极发言及参与程度以5%计人,将所获奖励以5%计入等。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高师公共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要进行包括“三个结合”在内的探索、遵循“三个注重”原则以提高教学改革成效,提高当前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