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与改进对策

2017-05-05周歧骥谭玉英周惠芳黄锁义

右江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典型案例抗菌药物改进对策

周歧骥 谭玉英 周惠芳 黄锁义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及解决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介绍可行的处方专项点评工作经验,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的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结果,总结出典型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结果 22 029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36张,占1.53%。不合理类型主要分布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占27.98%,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占23.21%,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的占17.56%,适应证不适宜的占11.01%,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占8.33%,无适应证用药的占7.44%。结论 通过对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促进了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在抗菌药物管理及处方专项点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典型案例;改进对策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是治疗及预防各种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近年全球出现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导致越来越多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对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我国也相继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实施了为期3年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其中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是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院在此項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在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模式,现将我院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践中总结的管理经验作一介绍,以期与广大药师交流,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每月以处方号为基准,利用美康PASS软件随机抽样,科室覆盖门急诊全部科室,时间覆盖月份每一天,按25%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固定数量抽样,固定抽样数50份/人,共计22 029张。

1.2点评方法 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审核标准,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对随机抽取的处方进行分析点评,最后导出并用EXCEL2007汇总点评分析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基本情况 从表1可见我院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维持在18%左右,达到了卫计委要求的不超过20%的比例,一联、二联使用抗菌药物分别为95.03%、4.89%,一线、二线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0.34%和14.51%。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共抽查的抗菌处方22 029张,其中不合理处方336张,占1.53%。详见表1。

2.2处方书写不规范情况 所查336张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4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3.10%,其中主要以未写临床诊断或诊断书写不全的不合理处方最多,占8.33%。见表2。

2.3用药不适宜处方情况 336张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处方共28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83.93%,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居首位,占27.98%;其次为遴选药品不适宜,占23.21%;第三为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占17.56%。结果详见表3。

2.4超常处方 336张不合理处方中,超常处方26张,占7.74%。结果见表4。

3.讨论

3.1处方总体情况 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维持在18%左右,达到卫计委规定的低于20%的要求。一联、二联使用抗菌药物分别为95.03%、4.89%,一线、二线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0.34%和14.51%,各项指标维持较好,与国内其他医院报道的数据基本相似。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不合格率波动于0.5%-2.5%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说明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不可仅依据抗菌药物指标,判定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卫计委用于规范全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所设定的各项指标是各医疗机构管理本院抗菌药物的基本指标,在这个指标之下仍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医院各部门抗感染专家去发现、协调解决,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达到治愈患者的感染性疾病,又延缓医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而这正是当前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的难点和核心所在。

3.2不规范处方分析 336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占13.10%,其中未书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不全占8.33%,主要以诊断栏所填内容不规范较多,例如诊断“术后”、“购药”、“待查”等。出现该类错误的原因,医生疏忽占很大比例,在门急诊就诊量较大时,工作强度随之增加,医生在输入诊断时因过于匆忙而缺少二次检查矫正,造成不该有的错误。针对该种情况,建议医院网络中心可在诊断栏设定“提示功能”,当医生输人含有“购药”、“待查”,“遵医嘱”等不规范词汇时,弹出提示,提醒医生。不规范处方中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医生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例如:门急诊处方原则上严禁三联用药,但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开具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三种抗菌药物,这与医生不了解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认识不到位等有关,经过质控部门书面反馈给该科室主任及医生本人之后,该类问题处方有所减少。

3.3用药不适宜处方分析

3.3.1用法用量不适宜 用药不适宜处方最突出的问题是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是未结合抗菌药物的半衰期、药动学、药效学使用药品。例如:地红霉素肠溶胶囊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为44小时,每日用药一次即可,医师开具处方为每日两次,每次减半剂量,可能使得药物浓度达不到既定的MIC,而引起治疗失败:五水头孢唑林钠在正常成人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为1.5-2小时,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开具处方: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1 g,ivgtt,qd。分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大多数B-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短,体内抗菌疗效与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抑菌浓度保持的时间有关,保持时间越长,抗菌作用越强,因此一日一次的用法,达不到有效的抗菌作用,还易引起耐药性的产生。出现该种错误原因为急诊科医生居多,一方面为急诊病人大部分是夜间就诊,多为一次用药,另一方面也与医生对抗菌药物PK/PD理论不熟悉有关,针对该种情况,临床药师与质控部门沟通,并对急诊科主任进行约谈之后,以上情况大为改观。

3.3.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排在用药不适宜处方第二位,占23.21%,出现该类错误的原因主要为医生不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特点,不熟悉感染部位最常見的致病菌,导致开具处方时张冠李戴,例如诊断尿路感染选用甲硝唑、克林霉素。单纯性尿路感染90%以上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的大肠埃希菌,选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以及针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的克林霉素,属于典型的不对症治疗。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只开具奥硝唑,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多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B组和C组溶血性链球菌,而奥硝唑适用于敏感原生动物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故化脓性扁桃体炎开具奥硝唑属于遴选的药品不适宜。针对医生出现的该种不熟悉病原学和药物特点的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与专科医生沟通,或如通过在不同的科室进行轮转,逐步发现并改正该科室的用药不合理情况,特别是熟悉该科室用药情况后针对性进行汇总分析.并对医生进行培训,但缺点是所需要耗费的时问和精力较多。

3.3.3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和不良相互作用方面共59张处方,占17.56%,排名第三位,其主要为一些口服药品之间存在干扰吸收问题时,医生没有在处方注明分开服用。例如: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开具铝碳酸镁片和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喹诺酮类药物可与多价金属离子螯合而减少吸收,故两者不宜合用或服用时两者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除此之外,该类问题还存在个别危及生命的合并用药,例如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和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均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联合应用时药物副作用可能累加,有引起威胁生命的尖端扭转室速的风险,这类问题主要与医生不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有关,我们在点评中发现了该类可能危及生命的联合用药问题后,及时书面提醒医师注意避免该类联合用药错误的再次出现,大大减少了医疗风险。除此之外,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相互作用是临床药师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基础知识,也正是临床医生和护士需要我们体现药师专业特点的地方,因此我们每发现一例该类处方,便收集并总结,希望系统化、细化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方面的知识,以便为新的临床药师培养及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提供案例支持。

3.3.4适应证不适宜 共发现37张适应证不适宜处方,占11.01%,主要涉及一些病毒感染违规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例如:上呼吸道感染静脉使用五水头孢唑啉钠等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急性炎症的总称,90%左右是由病毒引起,临床未明确细菌感染,习惯性开具抗菌药物五水头孢唑林钠属于适应证不适宜;针对该种情况,我们在点评时注明,除非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很多医生仍持有过去经验用药的思想,该项问题的解决仍需一定的时间和策略。

3.3.5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与不规范的处方一样,大部分是由于医生疏忽引起。例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用于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用于肌注;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用于静脉滴注等。

3.3.6联合用药不适宜与重复给药 联合用药不适宜与重复给药主要涉及同时使用具有相同肝肾毒性的药物或同类药物。例如: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联合使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静脉滴注,两药合用时肾毒性叠加;临床诊断为膀胱癌,联合使用莫西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两者均为氟喹诺酮类药,抗菌谱高度重叠,属重复用药。为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除了要加强对医生进行抗菌药物培训,对药师审方的培训也非常关键。这就要求审核处方的药师不但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还要提高医学素养,了解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够在百忙中练就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从而及时阻止该类处方的发出,避免医疗损害发生。而目前我院门诊审方药师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仍旧持“不发错药的药师便是好药师”的落后观念,需要医院领导、药剂科主任及临床药学等的大力支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才能促使门诊审方药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及时阻止医疗纠纷发生。

3.4超常处方 超常处方主要是无适应证用药,占7.4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指出诊断为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在处方点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非感染引起的疾病也开具了抗生素,例如:诊断哮喘开具头孢唑林;诊断乳腺癌,开具头孢曲松;诊断晚孕开具头孢呋辛等。为减少超常处方出现,医院临床药学部采取了对新入职员工的抗菌药物专项培训,经过培训的医生处方点评结果中未出现该类问题,说明医生对抗菌药物的具体使用上,缺乏了解,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个别屡教不改的医生,经过书面的处方点评反馈单以及质控部门领导的重点谈话后都能及时改正错误。

3.5存在问题及建议

3.5.1处方点评有一定滞后性,缺乏客观性 处方有别于病历,包含的患者信息较少,不了解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不能跟踪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无法进行全面分析,故点评存在片面性,缺乏客观性的问题;同时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是回顾性分析,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此我们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向质控部门申请赋予临床药师账号查看医院HIS系统门诊患者病历信息的权限,对不合理处方应在查看患者病历信息进行综合评判后再行决定。此外,针对处方点评滞后的问题,我们建议对门诊药房的药师进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后设立门诊药房抗生素审方药师,对所有门诊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合格后再发出药品,以保证门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5.2点评结果不一致,缺乏标准化 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工作由多名临床药师参与,由于知识水平及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出现了相同处方不同人点评,结果可能不一致的情况,点评缺乏一定的标准化。对此我们积极与科主任沟通,对每月点评结果先进行临床药学小组内讨论,集体通过后上交质控科,由质控科主任审核后再行生效。医生接到反馈单后有异议的,可电话直接反馈质控科主任及临床药学主任。这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一方面提升了新员工及实习生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由质控科审核并发放点评反馈单,避免了药学思维点评的片面性,保护了新人职临床药师的点评积极性,形成点评工作常态化、标准化,营造共同促进合理用药的大环境。

3.5.3医院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主管部门专业性不高、部门之间责任不清、管理缺乏针对性 我院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经过3年的抗生素专项整治后,基本形成常态化,相关指标基本均达标,但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唯指标用药,缺乏针对性改进措施等问题。主要原因为抗菌药物管理涉及医务部、质控科、感控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等部门,各自负责方向有一定差别,而主管部门专业性不高,缺乏全院感染管理的统筹性,造成一切唯指标用药情况的出现,且不能区分出现问题的严重与否进而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和改进。对此,需要医院在推进点评工作不断开展的同时,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理顺各部门的责任关系,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人才培养和工作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4.小结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切实做好这项长期工作,需要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疗管理等多学科、多部门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相互配合,才能不断提高门急诊处方质量,实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我院在实施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工作的同时,基本做到了持续改进的目标,门急诊各项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抗菌药物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抗菌药物改进对策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