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 贴近数学本质
2017-05-04吴元井
吴元井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关键词:图形表示;数形结合;数学本质
【情境描述】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片段】
一、用图形表示
师:14×12是什么意思呢?
生:12个14是多少?
师: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你想想看12个14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独立用图来表示。
师:你们想的图和老师的图是否一样呢?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练习纸(印有14乘12的点子图)
二、用图形帮助理解
师:14×12还没有教,你们能否根据图,来圈一圈、算一算14×12呢?
学生第一次尝试做。
反馈1:
生1:我算不出来,就数一下小点有多少个?
师: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数出来。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算法吗?老师现在有两位同学的方法,他们都是用乘法算式来解决的,你能看懂吗?
生2:14×4=56 56×3=168
生3:14×6=84 84×2=168
師: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们会怎么分呢?
学生再一次尝试做。
反馈2:
生4:14×10=140 2×14=28 140+28=168(这样的学生全班5、6名)
师:你能看得懂吗?图上又该怎么样来表示?
师: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先分算的,再合起来。
师: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齐说:第三种好。
【分析与反思】
一、教学现象分析
1.用图表示算式
学生用图来表示比较困难。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你想想看12个14是怎么样的呢?给我们的感觉是,老师要我用图来表示就用图来表示吧。也就是说用图的需求不强;学生用图表示指向性不强。
2.有图怎么用
学生的第一次尝试,很多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要干什么?图给出的目的性不强。有部分学生的思维是:10×10+4×2。在尝试中,学生寻找到的解决方法:14×4=56 56×3=168;14×6=84 84×2=168;却没有我们想要的第三种,14×10=140 2×14=28 140+28=168。只好在看懂前面两种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去尝试。
3.用图如何突破
14×12,有较多学生的想法:先算10×10,再算4×2,最后相加。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几何直观来突破难点。
二、教学后反思
1.画图要明确
在备课时,担心学生出不来点子图,故在教学中问学生: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你想想看12个14是怎样表示呢?其实这句问话的指向性是不强的。如有学生画长方形来表示,有学生画线来表示。这样问会不会更好一些:如果用我们以前熟悉的点子图来表示,你想想看12个14点子图是怎么样的呢?
2.用图要充分
有人说:计算是程序性的教学,思维含量比较低,重要是在计算前用什么样的材料,怎么用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部分。如果我们把干扰计算探索的因素都排除了,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没有影响。就如这样教学:
出示点子图,现在知道他是怎么算的了吧?
生:全数的。
师:我们已经三年级了,你还会一个一个去数吗?你会怎么去数?
学生会说一排一排,几排几排……
把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的两次尝试合并成一次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图,也充分利用学生的想法。
3.利用图突破难点
14×12,有较多学生会想:先算10×10,再算4×2,最后相加。这样想的学生就是看算式,利用加法的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知识迁移到乘法中来。当我们用点子图来呈现这题算式时,我们就自然地突破了学生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1]李昂.上海一、二期课改高中地理教材比较[J].新课程(综合版),2009(10).
[2]张元文.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研,2009(5).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