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尝试

2017-05-04赵宇宝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胆长方形老师

赵宇宝

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公众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全民族创新精神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注重创新环境的营造和保护

1.选定适当材料,打造创新环境

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有意识地设计能调动学生进行创新的方案,教学过程中机智地提供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实践,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如教学12.5×(8+2.5)×4时,学生经常会做成12.5×8+2.5×4=110。因为学生对两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容易出错,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过年时将大糕和果子分给爸爸和妈妈的情节,让学生想象出先将大糕和果子用袋子装好,再送给在房间的爸爸和妈妈的过程,再类比到将12.5与4先包装好,分给括号里的8和2.5。通过这样形象的创造,学生记忆深刻,在后来的检测中,这道题的正确率几乎达到100%。

2.注意提问艺术,营造创新氛围

在课堂40分钟时间内,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重要。良好的互动可以最大化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地活动,因此,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尽可能简短、明确,语调有变化,并有意识地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发学生的问题灵感。如,你可以帮助老师确定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吗?你可以告诉我答案吗?你愿意帮助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能提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吗?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结合其性格特点,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问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习后进的学生,要多问“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对学习中等的学生,要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使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能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对学习上等的学生,要多问“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还有问题吗?”,引导他们大胆地进行实践,积极地进行创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亲切友好的学习气氛中运用敏捷的大脑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

3.运用幽默语言,保护创新火苗

上课认真听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实施创新的基础。但是每节课中,总有一些学生会有意无意地破坏课堂纪律,所以教师要妥善地组织好课堂纪律,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同时还要避免被批评学生的抵制,所以采用温和、幽默的语言进行批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纠正缺陷,同时还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个单元时,一共总结出8个公式,它们分别是C=πd,C=2πr,d=2r,d=C÷π,r=d÷2,R=C÷π÷2,S=πr2,S环=πR2-πr2,要求学生认真地记忆,课后到组长处背诵。为了强调重要性,老师可说这是学习“圆的认识”单元的8个重要公式,千万不能胡说八道。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哈哈大笑,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了,学生在哈哈一笑中也明白了老师表达的意思,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发呆,老师可以提醒他,你现在的思维到班级门口了吗?这样,学生一定会马上坐好,并认真进行听讲,且不会招致学生的反感,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创新的火苗。

4.重视情感交流,营造创新情感

教育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知识的流通,更是情感的流动。所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带领学生去展示、去表达、去创新,让许多可能成为现实,从而使学生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如我班有个叫高×的学生,他不爱说话,总是一副极其安静的样子,无论怎么和他交流,他都是沉默应对。我真是纳闷极了,有时甚至希望他能偶尔调调皮、犯点小错。趁一次放学,他奶奶来接他的机会,我将孩子这段时间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了他奶奶。老人经我这么一说,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告诉我这么一情况,高×本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孩子,就在四年级上学期,一直争吵不休的父母离了婚,高×的妈妈离开了家,至今没回来过,也从未和家里联系,高×的奶奶还特别强调这事不怪他妈妈,是他爸爸的错。从那以后,孩子不愿理睬他爸爸,也失去了妈妈的呵护。我在心里暗暗叹息,原来是这样,对高×更多了一份怜爱。一有时间,我就与他交流,逗他说话,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表扬他、激励他,现在他说话主动了,有时我也会送点小礼品作为奖励,不经意间,发现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其实,我们老师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触及他们的伤痛,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给他们关怀。在生活上,从细微处入手,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注重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指导大胆尝试,注重能力形成

经验经过记忆就能变为知识,知识通过想象和创新才能形成能力。所以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环境,并不代表学生能进行创新,这时老师就要积极地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形成创新的能力,找到创新的灵感。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习题时,通过一组题的练习,我帮助学生总结出解决几何图形题的一般步骤:①能求先求。第一步求出的结论就是第二步的已知条件。②将题目的问题在图形中表示出来。让学生不仅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更要理解表示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题目。③运用转化的策略,寻找联系点,将未知向已知进行转化。这样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④认真读图,发现图形中隐藏的等量关系。如在解决“在一个长12厘米的长方形中锯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问题时,部分学生无法解决,这时我就鼓励学生按照总结出来的解题步骤大胆地进行尝试。学生在我的激励下,首先画出问题表示的剩下长方形的周长,真正地理解了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剩下长方形表示周长的线段与已知条件长12厘米的联系点是什么,学生发现剩下长方形的长与大长方形的长12厘米的部分线段是相等的,然后再探讨剩下长方形的宽与大长方形的长12厘米有什么联系,这时再来读题目中还有什么条件没有使用,学生发现“锯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还没用,终于解决了问题。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趁热打铁,激励学生不管解决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按照方法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方法、完善方法。

2.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注重能力发展

创新的驱动力,不仅同情绪有关,还同勇气、意志和耐心有关,在追求真理、发明创造过程中我们除了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会遇到失败。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恰当安排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促进学生乐观态度和积极心态的形成,用坚韧的毅力保证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如教學“定义新运算”时,我们先出示x□y=6x+5y,当学生发现它的规律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练习3□2,学生很快就解答出来了。当学生得意时,教师又增加一个条件x△y=3xy, 让他们求(3□2)△5的值,这时学生立即安静了下来,学生又一次地观察着题目的变化,回想着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去尝试,逐步地解答出来,这时让中等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又设计了两个变式题:如果(2□x)△3=405,求x=?如果(x□3)△2=405,求x=?学生探索的欲望又一次被激起,思维的火花又一次被点亮,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我们分小组进行研究、探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和学生一起研讨,终于得出了方法和结论。在这道题的小结时,引导学生反思刚才是如何寻求跨越障碍的办法而取得成功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也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教师精心地设计习题,巧妙地安排次序,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提升了创新的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是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理论,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二是需要教师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大胆尝试,三是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扎实的技能,最终赢得学生真实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育高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部曲[J].陕西教育,2000(3).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大胆长方形老师
我家的大胆蜗牛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大胆玩创意
长方形的困惑
突出重点 大胆创新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