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堂英语公开课说起
2017-05-04李丽君
李丽君
[摘要]通过听公开课、评公开课的经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公开课教学的思考,指出教师应加强学习、参加培训、经常上公开课的必要性,以达到使教师更专业地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目标;整体考虑;设置情景;生活实际;新课标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6102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要通过公开课英语教研活动这一形式来体现。公开课是课堂教学的窗口,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合理所开展的课堂观察。教师多上公开课,能帮助自己自觉地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下面,是我听一堂英语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呈现内容要直截了当、直入主题, 符合教学目标
教师有效、直入主题呈现新知的方法,能促使学生英语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否则会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影响学生英语学习,降低课堂效果。
例如,钟老师所上的公开课是人教版PEP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4 《 Lets learn lets do》。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听、辩、认读教材图片上的bird,elephant,monkey,panda,tiger这五个动物单词和“Whats that?”句型以及其回答“Its a …”。 这几个单词的教学是利用动物的外貌特征、声音和动作依次呈现的,钟老师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学习单词。钟老师在教bird,monkey,tiger这几个单词时, 都利用了以上方法,但在教elephant,panda时她的呈现方式有些问题。在呈现elephant时,她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在PPT上用整个笑脸符号遮住大象的图画,让学生猜,结果没有一个学生猜出。在教panda时,她是用一幅竹子的图片呈现,结果造成教师提问,学生答非所问的局面。大象和熊猫这两种动物的外貌特征都很明显,大象的鼻子是很特别的,熊猫的身体是黑白相间的,颜色非常鲜明,如果露出它们身体的部分特征,再加上教师的英语辅助提示,如“It is big , it has a long nose .Its from China ,it is black and white.”。这样学生才能够比较轻松地猜出,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回答问题也能直接进入主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思考二:课时教学目标要与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相关联
英语PEP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教师要正确把握单元话题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发展。以上钟老师所教的内容,单元话题是“动物”,学生已经掌握了Part A Lets talk的核心句型“Whats this? Its a ...”以及 Part A Lets learn的五个动物单词pig,bear,cat,duck,dog等。但是钟老师在巩固操练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时,没有与前面所学的内容发生联系,取而代之的是一些Chant的机械操练,如“That, that, Whats that? panda, panda, Its a panda...”等。这样的操练既没有拓展,又没有意义。虽然钟老师用“Whats that?”提问学生很多遍,学生都能回答,但是钟老师在问到这些句子的意思时,学生却不太清楚。这都是因为没有与前几课学习的内容相联系,没有利用前几课的语境开展意义教学。因此,教师对于“Whats that”的句型教学,一定要采取比较句型“Whats this”来对比教学,设置符合学生意义认知的情景来理解“Whats this”和“Whats that”的语用意义。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作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能对学生理解语言起到良好的作用,只有学生把握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上好单元中的每一节课。
思考三:设置情景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今的教材提供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情景,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教学,要求学生能从课本走向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真实、自然地表达。”本节课钟老师设置了这样的情景:教师当巫婆,飞去动物园抓走了一些动物,需要学生去闯关救回来。对于这样的情景设置是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因为太不真实且不符合生活实际,而且学生知道巫婆不可能叼走像tiger,elephant这样凶猛、笨重的动物,他们也不可能把这些动物救回来,尤其是老虎,救了老虎恐怕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可见,钟老师应根据本节课的“动物”话题,创造一个带学生去动物园的真实场景进行教学,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参观动物园的经历,能紧扣学生生活,使学生既能感受到有意义的词汇、句型学习,又能使学生把以前参观动物园的场景浮现在眼前,从而激起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在巩固环节中,学生会自如地运用询问动物“Whats this? Whats that?”和介绍动物“Its a ...”的句子,表达真实、自然。另外,在小组猜测活动中,学生不仅会用动作、声音模仿bird,monkey,tiger让其他组员猜, 基础好的学生还会用英语说出其他动物的特征,如利用句子“Its from China ,it is blackand white ,I like it. It is big , 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long tail”等,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达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运用语言的目的。
思考四:教师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每堂公开课都要有评课。在评课时,为了从激励的观点出发,教师都是以好的方面来说,很多教师都评到钟老师利用了好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来教学。但是,我却找不到钟老师利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例子,只是钟老师在课前所发的教案上有写到。由此可见,这些教师既有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渴望,又有对新课改的迷茫;既有参与教改的热情,又有实操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实际操作是要用理论作支撑的。
教学过程中,钟老师设计了“当巫婆飞去动物园,抓走一些动物,需要学生去闯关救回来”这个情景,虽然设计得不够合理,但也可以说是利用了情景教学法。如果仅仅把钟老师设计的学习单词这几个环节学完,学完一个单词就算完成一次任务,就使用了任务型教学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贾志高学者曾将任务型教学法定义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的、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Forster学者將任务型教学法定义为:“教师给予学生任务让学生完成,自然而然地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
对比这两位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再看看钟老师的教学,游戏、比赛、唱歌、表演都很多,但学生对照图片听、说英语、对照英语看图片、自主观察、阅读文本的,特别是促进学生理解语言的活动较少。如像看图片听音连线、听音标号,看情景反映,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样的活动根本没有,就单纯操练单词,教师讲解得多。所以,钟老师的闯关设计不算利用了任务型教学法。
总之,从这位教师出现的公开课的教学现象中可以看出,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在校内、校外参加专业培训,多上公开课。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更专业地发展。
(责编容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