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17-05-04林海雪
林海雪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现状;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1601
一、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曾对我县4个村委小学近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56%的学生表示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66%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没有发言的习惯;38%的学生表示一对人说话就脸红;42%的学生表示缺乏表达训练。经调查研究发现,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有多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二、农村学生口语表达欠佳的原因
1.语言环境杂乱
由于家里的爷爷奶奶所说的普通话带有太重的乡土语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视野狭窄,缺乏口语训练
农村小学生见识少,阅读量少,导致无话可说。另外,由于同村的孩子在一起大多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所以长期缺少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
3.应试教育,忽视口语训练
语文教学为了应对考试,导致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缺乏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没有把口语作为一项技能来训练学生,平时检测学生也不涉及口语表达。由此可见,长期缺少口语训练,使学生产生了思维上的误区,忽视口语训练,不利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消除怯懦的心理
害羞怯懦的心理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走入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不愿说到愿意说。
(1)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与学生真诚相待时,学生才有可能向教师敞开心扉。因此,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充满鼓励性的语言来组织教学,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经常与学生聊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并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新鲜事与学生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源”而发。在我看来,教师与学生谈论动画片、童话故事、游戏等,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扩大口语交际面。
2.创设表达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要有良好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去讨论、去感受。例如,设计“瞎子击鼓”“水果蹲”等游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结束后教师指导表达训练,并作提示:“游戏有哪些规则?如何开始?过程有什么?结果怎样?你最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喜欢……”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说话的条理、词语的运用、语言表达等是否恰当。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慢慢得到培养。
3.指导学生说话
教材具有很多口语表达训练的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
(1)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教师可以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教学“ a”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医生在给小学生看病。”这样教学,学生既能认识拼音,又能得口语训练。
(2)利用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词语、句子指导学生练习说话,如用“……像……”“好像……又好像……”“不论……都……”每个句式说一句话,让学生先做准备,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复述等形式进行。例如,教学《小山羊》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小山羊和小熊貓是朋友,猜猜他们见面会说些什么?”小熊猫对小山羊说:“你吃我的竹子好吗?”小山羊说:“竹子不是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这样的训练,既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因材施教
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克服说话的困难。首先,让优秀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其次,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再次,点拨学生说话的技巧。另外,教师还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消除害羞、怯懦的心理,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多进行表达,不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责编蓝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