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和研究
2017-05-03项先进
项先进
摘要: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本文从五个方面研究了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从而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24
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实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高效课堂教学即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入的学习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课堂质量的整体提升。
但是多年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以致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压制了学生的活力和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的信心和热情,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
一、高效课堂的基础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中。重视初中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并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而教师本身需要哪些素质呢?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凸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使他们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风格和特色,无疑对学生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体现了课堂的价值。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状态,唯有这样的状态,才有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实现了课堂中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的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三、高效课堂的生成
“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觀点处理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数学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呢?笔者认为:促进课堂生成的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教学的机智和学生的心理环境。
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案预设得越周密,考虑得越详尽,生成就越精彩。也许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精心设计的一堂数学课,往往会因为学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或问题,而使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精彩教学环节与预设的精心提问全被打乱。所以,教师要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对策,对教材要有深刻理解,对学生原有数学知识经验的全面把握和对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参与探究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是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不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做过多的干预,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以达到课堂生成的有效实现,从而实现高水平的课堂生态。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在学习《勾股定理》那天的自修课,学生做课外练习时,学生一致反映有一道题不会做,笔者一看是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的勾股定理题目,设两直角边分别为2x,2y,求的是斜边:(2x)+(2y)的算术平方根,列的方程组是:(2x)+y=25X+(2y) =36
当笔者和大家一起忙着解方程组时,其中一个学生说不用解了,两个方程一加得到5x+5y,从而求得x+Y,而斜边先求4x+4y 整体代入不就得了。对呀!学生一片哗然,此时师生都沉浸在一片兴奋中。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事先预测到的,即时生成的思维亮点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使课堂焕发了生机,呈现出教学的高水平状态。这节课的闪光点在于:教师及时捕捉住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了一个学生,激发了一批学生,生成了满堂精彩。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态度、教学机智都影响着学生。
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的“灌输”和“接受”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从而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促使高效生成成为可能。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地趣味化。教师可适当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其中生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强调激励、唤醒和鼓舞。
总之,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生态的、高效的课堂,学生的生成信息会不断地涌现,其中不乏鲜活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并进行价值判断。
四、高效课堂的灵魂
人没有了思想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没有了思想就失去了灵魂。
有灵魂的课堂,强调人在其中的作用,而且只有富有灵魂的人存在于课堂中,课堂才能被赋予人的精神的力量;课堂的灵魂不是虚无的东西,而是依附在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精神产物,只有学生将学习融入其精神世界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样的学习生活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才会将学习作为一种心灵体验的过程,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数学的理性之美。把握住这些认识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从教师方面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这些认识方式的特征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就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善于思考,要有思想。思想源于思考。同样是教了10年书,有的教师可能相当于只教了一年,因为他不断地重复自己,只有实践而没有思考;而有的教师则真是教了10年,因为他在不断思考中,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简单重复走过的路。思考,积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学个性。
笔者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让思考的火炬照亮我们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在学习他人经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方法而感受他们的灵魂,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养料滋润我们的思想,以形成自己的教育个性。因为笔者越来越感觉到:教育个性当然不仅仅体现于思想,但没有思想,绝对就没有个性,没有思想,课堂也失去了灵魂。
五、高效课堂的活力
情感是生命主体的核心,也是高效课堂的活力。情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大的调节作用。师生间情感交流能够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是焕发学生价值的催化剂。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在数学教學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富有情感的人。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予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在严格的同时要给予更多的关心。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教室马上投入作为教师角色中,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
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这一特点,以情育情。我们知道,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是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及时捕捉良机,把鼓励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由衷的赞叹、殷切的期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所有学生,尤其要关爱后进生。“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借助课件,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比如,在学习《平移》这节课内容时,当笔者在课件里展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时,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叹之声:“多美呀!”“太美了!”,数学美的情感油然而生。
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学时,教师从教材出发,及时抓住学生心理,用积极的情感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情感教育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中学 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