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违法犯罪心理的案例分析及干预

2017-05-03刘卫国林智东卢炳祥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中职生

刘卫国 林智东 卢炳祥

【摘 要】中职生违法犯罪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本文从影响中职生违法犯罪心理因素的角度,探讨干预中职生违法犯罪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 违法犯罪心理 案例分析 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7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处理不好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障碍,轻者出现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离校出走的不良行为,重者甚至会走上盗窃、打架、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案例一,李某,女,某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因口红问题与同宿舍徐某发生争执。李某的口红不见了,怀疑徐某偷了自己的口红,指责对方。被指责的徐某不堪忍受,怀恨在心,通知自己的校外男朋友纠集社会上的青年闯入教室对李某进行殴打,把李某打伤后逃离,构成违法行为。

案例二,庄某,男,某中职学校二年级学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在社会上结交了很多朋友,但经常和老师、父母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煙……直至发展到去娱乐场所吸食K粉被派出所当场抓获。

案例三,钟某,男,某中职学校二年级学生,家里条件一般,但平时喜欢炫富,明明买了双 30 元的鞋子,他硬是和同学说 300 多元。见同班同学王某经常开一辆摩托车去上网,觉得威风、潇洒,便产生了自己也要拥有一辆这样的摩托车的念头,于是趁王某不注意时暗中私自配好摩托车钥匙,于 2015 年 6 月下旬的某晚晚自修下课后,趁王某把车停放在网吧外进室上网之时,偷偷用自配的钥匙把车开走,构成盗窃犯罪。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傅宏院长认为:“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多数是心理问题造成的。”上述三个案例,是目前中职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研究这些心理问题,并探索出科学的对策是中职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中职生违法犯罪心理的成因

影响中职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中职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客观方面的因素则包括家庭、社会及学校教育等三方对学生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的影响

1.生理因素

中职生年龄一般处在 16—19 岁之间,正是青少年心身发展最快的时期。在生理阶段划分刚好处于即将成人的边缘,但尚保留着青少年的特征。在外形上看,中职生的体型和成人差不多,但中职生的个体心理结构的变化却滞后于生理结构变化。生理结构上的变化导致了中职生出现认知能力低、情绪情感不稳定、意志力不强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很难正确面对思想上、学习上、情感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心理因素

自控能力较差。中职生精力旺盛、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但理性意志薄弱,逞强性心强,易激动、任性,为所欲为,稍有诱因,一触即发。而且大多数学生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生活自理能力差,遇事不会冷静思考,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情又没有父母在旁边监护时,很容易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夜不归宿、上网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嫉妒怀恨心理。中职生由于处在青春期,心理起伏跌宕、做事冲动,自我意识偏差,认知水平低,缺乏集体合作的精神,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行为。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只强调别人顺从,而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听不得不同意见或指责自己,稍不如意,即产生嫉妒、怀恨心理,想寻机报复、伤害对方。

逆反心理过度。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事一意孤行,常会出现与父母、老师“唱对台戏”“不受教不受管”“不听话”“对着干”的心理现象。以反常心态显示自己已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和管教,表达自我主张。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不是从自身努力去改变,而是指责同学、老师、学校。对父母、老师和学校抱有对立态度,甚至会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想寻机报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攀比和虚荣心作祟。很多中职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消费中容易出现相互攀比、盲目从众、讲究打扮、追求名牌衣服手机等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行为。由于学生还是消费者,没有经济来源,家里每月给的生活费用又不能支持其高消费,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产生偷盗的心理,趁人多或独自一人时盗窃同学的财物来达到目的。因此,校园内宿舍里学生丢失现金、衣物、手机、银行卡的现象屡有发生。

(二)客观因素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对中职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品行不良或违法犯罪的中职生,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不当之处,家庭氛围存在不良因素。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进中职学校学习之前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性强、情感脆弱、任性的心理;有的家长不理解进入青春期的子女的某些想法或做法,造成与子女的关系不融洽,使这部分学生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多疑;有的父母离婚或下岗后,生活态度不积极,从而影响到子女,使其产生悲观消极、意志薄弱的心理;有的父母生活方式不健康,家庭文化氛围庸俗,诱使学生滋生邪念、步入歧途。

2.学校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侧重于将来、以就业为主的教育,认为中职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与专业技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专业课上,倾向于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育培训,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只把这些教育作为走过场式的应付汇报交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种种难题与困惑得不到老师的疏导和指引。尽管有的中职学校也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只作为一门无足轻重的科目。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建设也得不到重视,参与咨询的老师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不足,缺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大多数中职生尚不能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从而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中职生思维活跃,充满躁动,长期处在学校的灌输式说教中,早已厌倦,在走向成年人的过程中,容易受社会上一些极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說,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到网络上泛滥的色情和血腥暴力等的冲击,中职生又缺乏甄别,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不健康的思想。处在现实与虚拟的世界之间游荡的中职生,如果不能分辨那么就容易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中职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干预

培养青少年健康发展是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都应协同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从心理上预防他们违法犯罪。其中,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心理素质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思想道德心理暗示也会在教学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能力培训,还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以便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配备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不健康的心理素质会导致中职生产生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为此,中职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学老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等心理调节手段,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克服不良行为,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发生,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加强自我约束,预防违法犯罪。

2.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及时化解心理疾病

中职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咨询室”等。通过各种讲座、咨询等心理教育活动,主动增进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化解心理障碍,消除心理压力,克服抑郁的情绪,塑造健康心灵,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三)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的激励辅导作用

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就是班主任了,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想倾诉时,有时却不敢向班主任反映寻求解决方法,这时,就更需要班主任在学习上关心、生活和精神上关怀。如果班主任过分地把时间、精力放在督促检查学生的纪律、宿舍卫生方面,那么过多的约束说教只会引起学生反感,从而使之走向对立面。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现象,如有时为了发泄不满和释放压抑情绪,就会出现破坏公物,乱扔杂物、空酒瓶,乱喷灭火器,聚众闹事等违法违纪行为。

因此,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交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善于和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其保持心理平衡,使他们的心理处于健康良好的状态。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课,组织一些比如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辩论会等活动,如针对盲目过度消费心理,可开展“我的消费主张”演讲等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预防违法犯罪。

同时,学校也要对热衷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加大绩效的奖励力度,让更多的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更有成效地投身于班主任工作中。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消除心理障碍,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慰问孤寡老人、义诊、(下转第96页)(上接第74页)保护环境、清扫街道、维持交通秩序、预防疾病卫生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更可以陶冶自己的心灵,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沟通。消除心理障碍,帮助中职生建立良好的心态,促进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成长。

预防中职生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安全教育真正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安全意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要共同努力,各种预防措施齐抓共管,加强正确引导,注重心理干预,从根本上杜绝产生违法犯罪的根源,让中职生远离违法犯罪,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肖 云.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4)

[2]康勇军,屈正良.中职学校学生校园暴力犯罪成因分析与预防[J].社会心理科学,2010(2)

[3]杨 辉.浅议学校安全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中职生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