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手机依赖现状、危害及对策浅析
2017-05-02陈晓伟吴风
陈晓伟+吴风
摘要:手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手机依赖会对高职生的学习、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针对手机依赖的现状与危害,尝试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角度提出帮助高职生摆脱手机依赖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 手机依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76-02
一、现状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功能的日益丰富,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6.56亿,近三分之一为20岁至29岁的年轻人,学生群体占比最高。笔者通过访谈法、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在受访的大学生中,61.2%的大学生表示刚刚结束的寒假是靠刷手机度过的,72.31%的大学生表示手机主要用来上网聊天、看视频等娱乐行为,42.3%的大学生表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
调查数据显示,手机已在大学生的生活圈内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有它的好处,也有一个依赖成瘾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和心理咨询中也发现,无论是课前、课间休息、食堂吃饭,甚至上课时,也有人争分夺秒地盯着掌中的屏幕。在约谈中,多数高职大学生也表示,上课忘记带手机,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课间会不时地看手机是否有新消息;在空余时间内总会用手机上网、看视频、聊天等。 因此,高职大学生在享受着手机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因为过于频繁地使用,影响了生活和学习。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也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二、手机依赖的危害
(一)给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隐患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经常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玩电子游戏的低头族颈椎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时间手指在触屏上划来划去会使指关节软骨磨光,导致手指无法弯曲,相关报道也显示,使用手机的姿势不对,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颈椎以及后背疼痛。除此之外,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缩短睡觉时间,甚至导致失眠,长时间在课间低头玩手机、睡前在黑暗中使用手机对视力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不利于大学生在校知识获取
笔者通过约谈发现,上课时学生被电话影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原本完整的教学过程变成了难以再连续的支离破碎的过程,不仅对手机使用者本身的学习产生影响,在课堂上接电话或者使用手机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甚至导致不良学习氛围的产生。除此之外,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频繁因学生玩手机被干扰,使得教师不得不把教学时间分散到维持秩序上,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感和教学思路。高职生习惯于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翻阅电子书、手机报、手机词典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探寻的能力,必将导致高职大学生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缺乏系统化,不利于专业知识的逐步积累,长期下去会导致记忆力、思维能力、理解力的萎缩。对知识获取的难度增大,会反过来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可能会产生学生不注意听课、对课程提不起兴趣、对学习产生厌恶和不在乎的情绪等问题。
(三)导致大学生社会功能发展受损
在虛拟网络里寻求慰藉,可以暂时消除刚入校不适应带来的孤独感,但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疏离同学的问题,长此以往造成无法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沟通能力弱化等问题。大学生过分依赖手机所创造的虚拟世界,削弱了他们的情感联系,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孤僻感和人际交往的障碍,因此,手机依赖不利于高职大学生培养健康的身心、开展正常的社会交际生活。
(四)不利于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在大学生眼里,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他们用来满足攀比心理、好奇心理、求新事物心理的工具。手机的品牌、款式、功能不断地翻新,大学生在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流量费用,同时,对于部分攀比心理较重的大学生,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手机的价值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感,这样就形成一个攀比的潮流,助长攀比之风,不仅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同学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真伪的辨别力还不完善,网络上的各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真伪的辨别力还不完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都可能危害高职院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研究
(一)学校层面
1.利用学校各种平台,宣传手机依赖的不良影响
广泛通过微信平台、校园广播、学校论坛、宣传栏、手机报等方式,传播有关手机不良文化影响的内容,让大学生意识到长时间、频繁地使用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处于人生黄金阶段的大学生肩负着严峻的任务和使命,学生自觉文明地使用手机,积极拥护良好社会公德,对文明校园建设、大学生人格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学生管理,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力
早操是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一个有效方式,早晨出操是加强学生管理的重要举措,不仅强健体魄,而且养成吃早餐的习惯,提高了上午的学习效果。学校要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充分发挥自我管理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发挥集体的团结协作力。
3.开展多种活动,增加学生交流学习机会
高校应充分调动好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性,比如班级、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月、知识讲座、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创造更多条件让学生能够经常和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拓展学生的社交能力的同时,充实大学生活,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以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逐渐在高校校园中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团体氛围,通过活动间合作、交流增加集体归属感,激发其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二)教师层面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引导作用
部分大学生由于进入大学后对学习缺乏方向目标、对未来彷徨迷茫、人际交往中负面情绪体验较多,缺乏合理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情绪宣泄渠道,为了排遣郁闷孤独、减轻痛苦焦虑甚至寻找安慰寄托而沉溺于手机中,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中心、团体心理活动及时地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状况并给予一定的辅导,让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通过正面的积极引导来降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高校课堂中的手机使用情况任课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在每堂课开始前,监督学生自觉将手机调成静音或者放入教室前排的手机袋里,倡导无手机课堂,在授课过程中加强纪律约束,对于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情况要坚决抵制,对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教师积极与辅导员联系,加强思想动态监管。
3.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作为当代高校学府日常学生管理重要部分的辅导员,是目前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力军,既是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者,又是平日生活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当中,应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开拓思维,开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思想引导作用。
(三)学生层面
1.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手机使用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是非辨别能力,因此,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无手机日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在意识到手机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大学校园中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也是不可以忽视的,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手机使用中不良因素带来不利影响,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正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
2.引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也是为以后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就业指导、讲座、辅导员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学生树立相关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充分认识到自己专业的前景,进而使学生逐步树立远期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除此以外,应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到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培养其兴趣爱好,让手机不再是学生的生活的中心。
参考文献:
[1]陈秀清.“90后”高职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34): 30-31.
[2]葛仁锴,钟小妹,陈荣.运动干预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21): 3919-3921.
[3]卜彦丽.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患者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71):1242-1244.
[4]龙军.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5(10):96-97.
[5]安述照,吴永琢,王海宾.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教育,2014(23): 80-81.
[6]曲鸣宇.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1-13.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