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深化概念理解
2017-04-29郑晓婧
郑晓婧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当教师教学某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除了关注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知识背后“大的思想”,也就是知识背后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文化内涵.从“计数单位直观模型”到“计数器直观模型”再到“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由此引发学生对位值制的深刻理解.在教学中,将借助教材提供的直观模型——小方块,由零散到系统、逐层深入、细致地展示了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计数过程中“单位”“位值”“满十进一”等重要思想.
【关键词】数学;模型
一、借助多种模型,让学生经历完整数学建模过程
数的认识隐含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而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理解,首先,就是对计数单位的理解.面对计数单位这样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润物无声、浸润心田呢?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多样化的模型为支撑,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概念,而有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后,学生所认识的数概念就有了参照物,就能更好地发展其数感.再借助多种模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感受位值制思想这一环节时,我预设如下教学.
1.课件出示一堆凌乱的正方体,学生估计数量.
2.数一数:无序堆放—有序摆放.
(1)把上述凌乱的正方体整理,有序摆放.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999.
(3)提问:这三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模型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概念的最好支撑,首先,借助计数单位直观模型——小正方体,由零散到系统、逐层深入、细致地展示了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计数过程中“单位”“位值”等重要思想.在整理数出小正方体个数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经历了一次“数学建模”的过程,即从“计数单位直观模型”到“计数器直观模型”,再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通过“999”这一特殊数字,由此引发学生对位值制的思考和感悟:这3个“9”由于出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代表的数值也就不同,所以用数位计数是一个简便、科学的好办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也帮助学生对位值制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样,借助教材提供的直观模型——小方块,由直观具体到抽象概括,揭示了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计数过程中“单位”“位值”“满十进一”等重要思想,经历了一次数学建模的完整过程.
二、打破教学常规,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思考过程
数与数学如影随形,无论对数学学科还是数学学习来说,数概念都是最为重要的基石.只要对自然数的产生与扩展过程稍微有些了解,就不能不敬畏人类创造位值制的智慧.马克思赞十进制计数法是“最妙的发明之一”.然而,由于现在人们对自然数太过熟悉了,并且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十进制计数规则,已经很难体会到创造位值制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其数学思想与文化内涵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因为就这些数字本身来说,完全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代替.位值制更重要的价值内核是建立了一套简单而實用的规则,即把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出不同的数值,也就是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按照这个规则,仅用10个数字就可以表示出无穷无尽的自然数.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把“满十进一”作为结果来教学,而没有深层的思考,不去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谈不上是智慧的发展.
三、挖掘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人类设计计数规则的智慧
在本堂课教学中,创设“古人计数”的情境,让学生用手指头来数羊,数到10后,手指头不够用了,由此了解十进制的起源,渗透数学文化;中国古代的算筹计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计数法是完全一致的.通过中国算筹数码的简单介绍和让学生观察同样一根算筹,在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数值不一样,初步感知位值制(个位、十位、百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联系《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句子,从另一角度表述了数学中“满十进一”的道理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师巧妙利用这一文化资源,既渗透数学文化,又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总之,为了把握数概念的核心“数感”——“位值制”.我通过创设古人计数情境,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起源,初步感知位值制;让学生观察丰富图片,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验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借助多种模型,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万”,感受位值制思想;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千”“万”的大小,真正发展学生的数感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感受位值制思想,经历数学建模过程,体会人类计数规则的伟大智慧,从科学预设到有效的生成的过程正是学生经历从知识到智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