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之“五指”教法实践

2017-04-29胡艳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法小学数学

胡艳英

【摘要】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面对懵懂不解的小学生,教师必须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长度单位、正确换算长度单位.本文基于我们的五个手指,探索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教法,来实现长度单位的难点突破,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与正确换算长度单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法;长度单位“五指”教法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开始用手指传授信息、表达经验、反映态度与思想.手指信息在人类文化的传播、知识的传授、经验的传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最常见、最有价值的传播手段.今天,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法改革,手指教学仍然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法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局面,而课堂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在小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找出规律.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以便于更好地汲取和吸收书本上的知识.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越广,所得到的知识就越多.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多给他们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

二、长度单位的“五指”教法实践

从内容来看,小学数学的长度单位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的计量与长度单位的换算.基于笔者的多年教学实践,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与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都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内容,学生常常会出现概念混淆、長短混乱、换算单位张冠李戴等错误.为此,教师必须寻找更加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本内容的教法突破.其中,“五指”教法实践是具有积极实践价值的教法之一.

看似枯燥的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更应该注意教学方法.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不够清晰和明确,经常出错.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这几个长度单位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发现其中的结合点.这几个长度单位和五指之间就可以建立一种联系.

大拇指代表着千米、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拇指代表毫米.因为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代表着千米与米,进制为1 000,其他四指之间的距离相等代表着十进制.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教学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这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随时伸出五指来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从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课后的练习反馈中,可以看到学生积极的进步.

实践教学与应用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五指”教法实践作为最常见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长度单位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数学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身边的数学,积极利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来实现数学难点的突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解能力很有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拥有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儿童能够理解的“儿童数学”的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来吸引学生,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让小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谢祎.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6):127-128.

[2]刘春清.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2):320.

猜你喜欢

教法小学数学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