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有效性的探索

2017-04-29徐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徐锦

【摘要】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工具,不仅有助于教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科学选取制作学具、巧抓学具操作时机、强化学具操作指导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操作;有效性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工具,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广泛运用.有效地使用学具不仅有助于教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然而,在学具操作中还存在低效与不科学等现象,影响了学具的运用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探索,提升学具操作的有效性,使学具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一、科学选取制作学具,确保学具效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有效性取决于科学地选制学具,只有根据学情、数学学科特点等科学选制学具,才能确保学具效应.

(一)依据学生学情选制学具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将学具使用与操作作为一个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情实际,包括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能力、认知特点等精心选制学具,使学具能够贴近学生实际.只有依据学情实际选制学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操作学具的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够使用学具,促进数学学习,提升学具操作的有效性.

例如,小学低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加法”的教学,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小学,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注意小学数学教育与幼儿园教学的有机衔接,我在教学中选择学具时,就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了糖果学具,要求学生每人带一颗自己最喜欢吃的糖果.这些学具不仅易得,学生也非常熟悉,在使用糖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兴趣比较浓厚.我将学生每5人分为一组,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5以内糖果叠加游戏:1+1=2,1+1+1=3,1+1+1+1=4,1+1+1+1+1=5,1+(1+1)=3,….正是根据低年级学生学情实际采用游戏的形式操作学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寓教于乐.

(二)尊重学科特点选制学具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选制学具时要尊重学科特点,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使学具能够更好地体现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贴近数学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年级“位置”这部分内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这些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就地选择学具,利用学生的左手与右手、左脚与右脚、左眼与右眼等,再由此扩展,利用教室空间、学生,进行站位游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强化了学生的位置感.

二、巧抓学具操作时机,放大学具效应

学具操作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操作时机,小学数学教师要巧抓学具操作时机,以进一步放大学具操作效应.

(一)于思维受阻时巧用学具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抽象思维有待加强.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受到束缚,出现学习思维受阻现象.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思维受阻时巧抓操作时机,将能够有效放大学具效应,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困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节,在三角形内画高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在学生思维受到阻碍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小棒制作一个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用小棒演示出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使学生在运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形象地感受到三角形的“高”,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高的认识.

(二)于重点、难点处巧用学具

一节高效的课堂必然是重点突出,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巧用学具,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在运用学具时,教师要突出学生学具操作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操作学具,这样才能利用学具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几分之一”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使学生自主探索,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其中,“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思维与理解“平均”的含义是关键,为此,我利用学生自然生成的学具,将一个班级、一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将每一名学生、组员作为其中一份,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与一份的概念;再通过利用纸张学具,进行对折、多次重复折叠等,理解平均的概念,从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强化学具操作指导,升华学具效应

操作的有效性还与学生学具操作的规范性与创造性有关,教师要强化学具操作指导,升华学具运用效应.

为了升华学具运用效应,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学具,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具操作习惯,明确学具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操作规则,促使在操作过程中养成边操作边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故意制造“误操作”案例,强化学生学具规范操作意识.

仍以“三角形的特性”为例,在运用学具小棒演示三角形的“边”时,我故意折弯了一根塑料小棒,然后,用三根小棒组合成一个图形,让学生点评这是什么图形,在我制造的“误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规范操作意识,也强化了对三角形“边”的认识.在确保规范性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学具操作创新,培养学生创造力.

总之,学具操作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学具的使用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学具操作有效性探索,使学具发挥更好的作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伍兰芳.浅谈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4,117.

[2]胡洪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与思维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29.

[3]黄卉佳.小学数学学具在課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23):200-202.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