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方式

2017-04-29贺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探索教学方式数学

贺锋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合理通过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式;探索

新课改下,对教学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学教学因其特殊性其教学方法也就区别于其他学科.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破除以往填鸭式教学,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重视对学生实施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预习应注意运用虚实相生的策略

预习必须要避免两种倾向.第一,预习不能过粗,必须能够“读进去”,对新课的内容要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与钻研,对某个知识点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第二,预习不宜过细,预习必须能够“走出来”.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便难以释怀,从而影响了进一步的学习,这便背离了预习的基本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更关注的应是准确提出问题.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提高自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发挥压力、推力、拉力的作用.教师的压力作用:教师要督导自学、鼓励自学.教师的推力作用:教师要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学生,给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拉力作用:针对自学能力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经验,挖掘知识的情感因素

可较快形成对新知识的猜想,促进知识的类比迁移.充分掌握这些已有经验,巧妙创设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实现知识主动建构的保障.按照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學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课堂上坚持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

(三)抓好课后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

课后将听课中的要点、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载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这些都便于今后复习巩固、消化记忆、加深理解,为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要载体,学习是他们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信息,而是依靠学生的积极参与,去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知识的意义无法通过直接传递实现,要靠学生自己去建构、自己学习、自己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主动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从而产生异中求同、同中见异、平中见奇的见解,让学生敢于质疑,不轻信不盲从,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所为,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主动性是现代学习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责任,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但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一)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合作模式,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合作层面,提高学生的合作频率.同时,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在学习小组合作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引导,维持小组的合作气氛,关注学生的合作心态,并适当调节学生的合作心理,特别是要鼓动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合作活动.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

(二)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和应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要进行数学合作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上两条途径来培养.

(三)在数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

四、合理通过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一定量练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没有足量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与解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在考试中往往会造成会做却做不完的现象.但也不能让学生陷入题海中去,教师应该找出一定量的典型题、同类型的题为学生来加强练习.练习是优化学习流程,达到做题快而准确的教育教学目标.

练习也是产生不同想法、提出不同观点、引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载体.每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在数学实践中都曾经积累了一定的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优点要继承,新课改要转变,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促进学生全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8.

[2]陈旭远.推进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探索教学方式数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