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与路径探析

2017-04-27郑弈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关键词:现状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农民工逐渐的老去与回乡,导致现阶段第二代农民工成为主要的生力军,而且近年来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而第二代农民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更高的受教育程度,使其更想成为城市市民,但是事实上依旧有着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就从我们高三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对新时期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开展分析,并对今后第二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路径做出浅显的探析。

【关键词】第二代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 现状 路径

一、前言

第二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年龄介于16岁到30岁间,在城市就业的具有农村户口的青年劳动力,这其中既包含有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过程中所生育的子女符合就业年龄的人口,也包含有一直在农村长大的,到就业年龄到城市中生活的青年劳动力。他们比第一代农民工具有着显著的三高一低特征,三高就是受教育程度、物质与精神享受以及职业期望三个方面较高,而一低便是忍耐力与吃苦精神相对较低。对于农民工市民化而言,含义为农民工能够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的身份与权力,进一步使价值观、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全面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的过程。

二、新时期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当今时期,城市中多数建筑物均农民工辛勤劳动的汗水,他们虽然有着同样的生活现实与社会环境,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个人能力、人际关系、个人机遇、生活经验和家庭条件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时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主要分化成为边缘化、半市民化与准市民化三种[1]。

(一)市民边缘化

在第二代农民工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这一类,多数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阅历,通常会从事部分没有过高技能需求的行业,而且工作相对不是很稳定,经常处于跳槽与失业状态,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类第二代农民工期望能够生活在城市当中,并不想再次回到农村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而且多数人根本不具备务农经验。虽然在城市中也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甚至存在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证的情况。总之,处于市民边缘化的第二代农民工既不想再次回到农村,但是城市对他们又感觉遥不可及,导致出现了双重边缘化的境况。

(二)半市民化

这一类人主要是少部分在城市打工的基层管理或者是技术人员,其中也有经营规模相对不大的个体户。他们通常具有的一定的资本,收入能够较普通打工人员稍高,可以在城市中有着较为安逸的生活,然而却没有能力将家人全部安顿在城市之中,而且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购买房产定居在城市中,常常是租房居住。处于半市民化的第二代农民工非常希望能够在城市定居,只是经济水平还不能满足,而且长时间的城市工作与生活,使他们根本不愿再回到农村生活。

(三)准市民化

准市民化的第二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是非常少见的,这些人大多数是私企管理者,这些人能将全家人全部迁徙到城市中,拥有着充足的收入可以确保整个家庭与城市生活相同,而且在城市拥有固定住所,生活方式和城市市民基本一致。换句话说便是,在形式上准市民化的第二代农民工和城市市民并不存在差异,但是户籍依旧是农民而已,只要城市户籍制度不断的开放,他们便能够成为完全的城市市民。

三、推动新时期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

(一)快速开展制度改革和创新

实现制度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第二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2]。对此应该不断的进行户籍制度方面的革新,使第二代农民工具有和城市市民相一致的公民权利与地位。并且建立统一劳务市场,由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证第二代农民工可以在公共服务以及就业等方面实现公平竞争,使其能够和城市市民拥有相同的机会。此外,构建出能够符合第二代农民工具有特征的社保体系,可以更好地使第二代农民工享有公共服务,不断使第二代农民工做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以及病有所医。

(二)提升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

不断提升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的能力,对融入城市社会的途径加以增加。首先,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对农村教育内容加以相应的改变,使农村孩子的基本素养得到提高。省級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扶持力度,将经费投入逐渐的向农村教育方向倾斜,而市级政府部门要不断地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与保障能力。其次,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对第二代农民工进行现代职业活动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育,对他们具有的自主创业能力加以深入的挖掘,推动第二代农民工逐渐具备终身学习意识,使他们的城市生活融入能力得到提高。再次,对第二代农民工进行正确三观的树立,使他们的就业领域愈发的广泛,进一步对他们的就业层次实现提高。此外,也要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进行增强,强化他们的法律与法制意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到侵害。

(三)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提升素质

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内容是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3]。对此今后应该对订单式培训加以大力的推广,逐渐形成劳动者、政府与用人企业三方均受益的方式,并将其作为今后主要的培训机制。对于教育培训过程中,还要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加以相应的改变,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城市之中,成为一名真正的市民。对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政府要大力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加大对这类学校的资金与师资的投入,逐渐使这类学校实现正规化办学。

四、结语

农民工市民化最为根本的目标便是使农民工不断的走向城市,与城市相融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对城镇化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推动城市化发展重要的动力源泉。农民工作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对此我根据高中学习阶段掌握的知识与社会经验,对推动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提出一些浅显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11,06(06):100-109.

[2]李荣彬,袁城,王国宏,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106个城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3,01(01):1-11+94.

[3]王瑶,杨红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16,08(15):124-126.

作者简介:郑弈(1999-),男,陕西西安人,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应用数学、信息技术、经济学。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