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中介语石化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7-04-26许陶萍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考试语言

许陶萍,纪 红,李 明

(1.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2.铜陵市第二中学,安徽 铜陵244000)

大学生英语中介语石化分析及应对策略

许陶萍1,纪 红1,李 明2

(1.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2.铜陵市第二中学,安徽 铜陵244000)

中介语是学习者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大学生在入学时出现的大范围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由于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制度的巨大反差造成的。通过分析某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5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数据,试图了解大学生中介语石化规模和程度,并建议通过调整教育者的教学策略和改革现有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去缩短学习者与英语语言以及英语文化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激活学生原生或继生的中介语僵点,使之不断朝目的语运动,获得进步。

中介语;石化;社会距离;心理距离;教学改革

一、引 言

英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它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它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体,不断发展,逐步向目的语接近。中介语的形成是外语水平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它是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系统,所以也被称作“过渡语”。[1]30-31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在发展的过程中未达到目的语状态之前很可能停止发展,即词条、规则和次系统都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过渡语当中,某些语言错误也作为一种语言习惯固定下来。也就是说,整个语言系统产生了石化,也被称为“僵化”。[2]55石化可能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而且会严重阻碍语言系统的发展,最终影响语言习得效果。石化的概念对于在中国环境下的外语教育教学同样也有指导意义。根据戴炜栋的观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经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知识积累后,外语水平稳步提高,在大学阶段显著提高,进入高原期后趋于稳定,经历石化状态。[3]10-11

石化是外语学习的普遍和必经阶段,也是中介语理论建构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4]92探讨石化发生起因、确认石化规模和程度以及如何消除石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中介语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中介语石化方面的文章,其中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介绍石化现象、 成因探索和解释的理论上,[5]37-41,[6]1-7还有些学者结合课堂教学探讨了如何防止和推后石化现象,[7]92更有个别文献采用实证研究对石化的发生学进行了分析。[4]93-95然而对于大学生石化规模和石化程度却少有人研究,特别是缺乏定量分析。运用信度和效度有保障的高校英语能力考试(B级)的数据对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英语中介语发展水平、石化规模和程度进行探索,对他们的石化成因进行分析,验证教学改革对其影响,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二、中介语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研究了某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2015年入校的17 618名公共英语学习者,男生有5 487人,女生有12 131人,其中2014级和2015级学生也是该院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对象。他们在完成公共英语课程学习后,基本都参加了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

(二)研究方法

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0.0版本)对2010—2015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B级成绩做出描述和分析,通过对比高中英语的《课程标准》和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对英语能力的词汇要求,发现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英语中介语发展水平和石化程度,同时分析该院2014年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

(三)研究步骤

分6次收集了该院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辨别、描述、研究和对比,运用SPSS中的均值比较和描述性统计等研究工具处理数据,分析成绩总体分布情况和趋势,发现学生的英语中介语发展水平和石化程度。在统计分析整体中介语水平后,再从性别上细分数据,进行第二次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男女生英语中介语发展差异以及石化程度。再运用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找出该院6年来同一级别的学生英语中介语水平整体差异,以此来分析该院英语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四)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它的词汇量要求掌握2 500个英语单词和词组,远远低于《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生掌握的3 300个。通过对不同入学年份的学生数据均值比较,发现学生的英语中介语入学水平不断降低,均值从2010级的70.39分降至2015级的55.40分。表1中6年来该院学生英语考试均值只有59.95分,即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英语B级考试要求。可以看出大部分学习者在掌握运用2 500个常见单词和词组的过程中,他们的英语中介语发生了石化现象,及格率为57%,意味着有43%的学生的英语中介语词汇系统在运用2 500个常见单词和词组以下。

表1 某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5级英语B级考试情况统计

再通过从性别上细分数据,进行第二次比较和分析(表2),发现男女生比例为1:2.2,显示该院考生性别比例存在失衡现象。数据里女生B级及格率为69%,均值为65.5,说明女生基本达到B级考试2 500个词汇要求;但是男生及格率只有29%,均值为47.6,说明男生远低于B级要求。该表说明男女生差异明显,女生的英语中介语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男生。同时亦可以推断出在2 500个词汇结点上,仍有31%的女生和71%的男生中介语系统未朝目的语不停发展,石化现象发生。

表2 某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5级男女生参加英语B级考试情况统计

为了进一步探索2010—2015级学生在英语中介语石化结点是否存在差异,对17 515条数据又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表3里的Levene值为40.836,远大于0.05,所以整体数据的方差是齐性的,可以做下一步的两两比较。表4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显著性值为0.000,小于0.05,显示组间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2010—2015级学生的英语中介语水平的确存在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做多重比较去确认哪些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3 方差齐性检验

表4 单因素方差分析

通过组间的多重比较(表5),可以发现2010级、2011级、2014级和其他组之间的比较p=0.000,均小于0.05,所以它们与其他组之间的成绩水平 (中介语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012级与2015级学生比较 (p= 0.293)、2013级与2015级学生比较(p=0.540)的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与其他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5 多重比较

(五)报告

结合表1的均值比较和表5的多重比较,2010—2015级生源人数质量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2和2013年入学的学生明显,成绩均值在50多分。反观2010级、2011级学生成绩均值分别为70.39、64.34,远远高于平均值59.95,这说明2012年入学后的学生的英语中介语水平低于之前入学的学生。在2014年执行教学改革后,2014级学生的成绩均值为59.73,及格率为57%,虽然数据增幅不是很明显,但已经和2012级、2013级有了显著差异。2015级学生成绩的均值为55.40,及格率为45%,比2014级有所下降,和2012级、2013级数值比较接近。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该院在2015年自主招生生源达到1 700多人,总体生源入学成绩水平进一步下降,但是在2016年该校放开了英语B级考试,自主招生和原有的五年制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有不少学生参加此次考试,这可以解释2015级学生及格率和均值比2014级有所回落的现象。在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下,英语B级的均值和及格率保持在稳定水平,该院的英语公共课改革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综合各表数据,可以看到该院生源入学英语水平存在下滑趋势,男女生中介语水平存在明显差异。69%的女生符合高等英语能力考试要求,而达标的男生只有29%,这就表明大约31%的女生和71%的男生英语中介语发展水平不符合高职高专英语能力基本要求。虽然该院进行了教学改革,但2014级和2015级的男女生差异并未明显减小,下一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重点可以放在如何缩小男女生英语中介语差异上。

三、中介语石化成因分析

针对以上定量数据并结合之后的深度访谈,确定了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学英语应试教育体制下产生的“原生”和“后生”这两个中介语提前石化的群体。

(一)自主招生和五年制学生

普通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以及五年制生源学生是应试英语教育中原生的中介语石化群体。五年制学生通常在初等中学教育结束后被筛选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五年一贯制的学习;自主招生学生是在高考之前被筛选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由于体验过学习上的各种挫败感和无力感,他们的英语中介语系统在之前的不同时间点就形成了石化。对于这些在应试教育体制里原生的中介语石化群体来说,过早的石化危害极大,后续的英语学习相当困难,直接影响后期的职业和学业提升。

(二)普高入学学生

中学英语与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评估模式的巨大差异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困惑,这种差异直接导致普高入学学生英语中介语系统塌方式石化。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至高中英语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9个级别,教学从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和写作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时效监督评价机制,相应的教学管理部门保证了以应试为导向的英语课程的大密度高频排课,高强度的测验、考试和评价体系与教学形成了不断循环前进的周期,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目标。从学习的生态环境上说,学生处在一种较为被动的必须学的状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考虑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和个体差异、专业要求以及具体师资情况,只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基本要求》中《交际范围表》设计教学任务,组织安排教学。教与学遵循的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原则。教学管理部门对公共英语排课一般是在大一两个学期,一周四节,排课相对比较集中。课后练习较少,考试主要安排在期中和期末。为了避免后期出现大范围补考,考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阶段性和总体性的学习效果,从学习的生态环境上说,学生必须调整成自主学习模式。

英语学习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因为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充分体会了挫败感和无助感,缺乏主观能动性,到了管理相对较宽的大学阶段,只有少数对英语应用能力有着特殊要求的专业的学生和部分一直对英语维持兴趣的学生会继续主动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由于倦怠而停止主动学习,英语中介语突然僵化。这种大面积塌方式的英语中介语石化现象不仅影响进一步学习,而且也是对之前所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大量浪费,更加凸显了当前高等学校英语教育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上这两类群体从表象上看,基本都是由于对原有的教育体制产生学习倦怠而先后产生了石化现象,但从深层次来说,是原来的英语教育让他们在心理和社会两方面对英语以及英语文化产生了较深的距离感。根据Schumann 1978年提出 “社会和心理距离假说”的定义,社会距离指的是一系列社会因素阻挠群体文化中的外语学习者同目的语文化的接触,致使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困难,从而产生语言学习方面难以跨越的距离。心理距离指的是一系列情感因素影响个体习得语言,涉及到个体所经历的情感,比如战胜语言冲击的决心、文化冲击、文化压力、综合型和工具型动机,还有自我渗透。它们能影响学习者接触外语的多少以及吸收输入的多少,其中社会距离起主导作用。学习外语同时也是学习和适应一种外国文化。文化适应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石化现象的原因。Schumann认为,外语学习的成功程度是由外语学习者的群体文化与目的语的群体文化之间的社会和心理距离决定的。当心理距离较大时,外语学习者不能把语言输入变成语言吸入,中介语就容易充满错误而洋泾浜化,持续的洋泾浜化就导致了外语学习者过渡语的石化。[8]104-105

四、中介语石化应对策略

(一)教育者个体策略

要想帮助学生摆脱石化困局,对于教育者个体来说,首先要去了解学生的石化程度。通过分析学习者错误的言语和写作,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具体在哪个环节、哪些内容上形成了“僵”点,因为错误是学习者第二语言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然后制定具体应对的授课计划去解决这些“僵”点,帮助学生形成贯穿的中介语系统,让系统再次激活并不断向目的语靠近。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提升学生的动机水平、在情感上给予激励、用脱敏法降低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缩短学习者与英语和英语文化的社会和心理距离。

(二)教学管理部门策略

教育者个体的努力虽然有效,但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和运用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英语自学能力,就必须改革现行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当前的评价体系,使所有的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

2012年秋季以来,笔者所调查的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自主招生生源人数不断增加,在2015年增至1 700多人,给公共英语课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不断新增和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公共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于是教学管理部门在2014年秋开始了英语公共课改革,从班级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考试模式这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从班级设置上改革。根据生源不同,将自主招生和五年制生源的学生尽量依据专业单独编班,英语教学将全院学生大致分成A、B两个大的层次来进行分层教学。

其次,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改革。根据这两类学生各自的实际英语水平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英语教学宜采用两种教材以适应不同的需要。A级班采用高教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教程》1—2册,它保持了重视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培养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优点,教学上应该加大口语交际和听力训练,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B级班学生,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降低教学的难度,更多加强口语训练,采用《新编实用英语预备级教程》,以便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过度和衔接。

再次,从课程体系方面改革。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将传统的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初步形成综合英语类课型 (主要讲授普通语言知识和实用英语知识)、语言技能类课型(主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语言文化类课型(主要以讲授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历史等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三种课程可通过每周四节的课堂讲授,同时结合第二课堂和讲座的形式完成。

最后,考试模式的改革。完善综合测评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测评,强调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测试采用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的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对语言的应用能力。A级班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仍保留听力部分的考核内容,考核和成绩计算方式按照原先的方法进行。对于B级班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可以自愿参加。B级班的学生期末单独命题考试。

从2014级和2015级学生年度结业成绩 (英语B级)的数据比较和分析来看,改革方案基本契合了学生英语中介语水平,对防止产生更多的石化现象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对缩小男女生中介语水平显著的差异并未产生重要影响。

五、结 语

学生的英语中介语言系统的动态发展直接决定了英语学习的结果。根据Krashen提出的“学习-习得”假设,学习者的习得效果主要与课堂以外的习得有关,所以教育者和教育部门不仅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更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让男女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还要使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修正(以上过程不断循环反复),帮助他们完善英语中介语系统,使之不断朝目的语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状态。

[1]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4]周文美.大学英语学习者过渡语发展中石化现象发生学实证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5(2).

[5]齐洪英,朱丽翠.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多维视角及其研究效果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6]杨连瑞,纪璐,李绍鹏.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综述[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

[7]包媛媛.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3).

[8]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吴 夜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Fossilization of English Interlangua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Xu Taoping1,Ji Hong1,Li Ming2
(1.To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ongling244000,China; 2.Tongling No.2 Middle School,TongLing244000,China)

Inter-language is a transitional dynamic language system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The phenomenon of large-scale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is due to the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glish teaching systems in middle schools and colleges.This study attempts to know the scale and degree of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 data of student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2011 to 2016.It is suggested to adjust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educators and to reform the existing public-English teaching model to shorten the social distance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learner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and to defrost the students’fossilization and activate the students'interlanguage to move towards the target language,thus making progress in English learning.

interlanguage;fossilization;social distance;psychological distance;teaching reform

H314.2

A

1672-447X(2017)02-0081-005

2016-12-15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一般教研项目(2014jyxm509)

许陶萍(1976—),安徽枞阳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学秘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纪 红(1968—),安徽铜陵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李 明(1975—),安徽肥东人,铜陵市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学习者考试语言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你考试焦虑吗?
我有我语言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