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展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2017-04-26程静静朱国兴张圆刚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会展经济层级会展

程静静,朱国兴,张圆刚

(1.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3.澳门城市大学,澳门99907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展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程静静1,朱国兴1,张圆刚2,3

(1.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3.澳门城市大学,澳门999078)

通过层级分析法,对会展人才需求的条件要素排序,并进行成对矩阵分析及相对权重比较,得到人才评价模式。建立会展专业人才能力指标体系架构图,可以看出现阶段会展专业人才需具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个人特质五个方面,其中专业能力权重达到0.326,个人特质得分最低,策划能力在所有方案层中相对权重最高。人才评价模式可以为会展企业产业定位、高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提供参考。

会展产业;人才培养;能力;AHP

会展行业属于高潜质、高附加值、高创新效益特性的产业,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高前景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商机。会展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助于城市营销,体现城市国际化的程度。人才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在会展行业尤其明显,一届成功的会展只有体现其独特性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展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业界和高校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让学生具有业界满意的高素质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文献探讨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会展专业人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会展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会展专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素养方面,学界提出了会展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如会展策划、管理、营销等,[1]163-170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商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与掌握会展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工作中还要具备沟通、领导等各种能力。[2]68-70,[3]85-93,[4]221-230高学历对于会展行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战略应用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年龄对于进入会展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性别不具有关联性。[5]222-223

对于会展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国外主要是由高校、公司和会展行业协会共同承担,其中高校的培养是核心,高校与企业合作实行定向培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国外,会展人才职业观念比较强,从业人员流动非常小,有利于培养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会展人才的学历比较高,待遇优厚,而且能够熟练掌握高科技技术运用的能力。[6]304-308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会展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会展教育在这几年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国内关于会展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人才培养与经济方面的关系、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会展人才供求矛盾三个方面。

1.会展人才培养与经济关系

随着我国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会展发展的方向标被广泛提起,会展人才是会展经济发展的保证。[7]98-99会展经济已经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形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目前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够达到市场的要求,会成为制约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8]358-359有学者更进一步指出发展会展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和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推动地区的发展,同时它也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很多区域俨然已经将会展经济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就要求对于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会展市场相适应,从而制定会展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9]174-175,[10]36-38

2.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学者关于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往往结合地区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并对未来会展的教育提出对策建议。他们同时指出要有规模地发展会展人才,必须要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判,借鉴国外关于会展教育成功的模式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应结合我国实际摸索一条适合区域发展的会展教育之路。[11]81-84,[12]106-107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如何发展会展教育,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高职院校会展教育要注重 “实践+专业理论+实战+应用型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13]98-99研究型大学同样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外语教学和实践教学,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的特色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课堂。[14]55-58会展教育要注重政府引导,将会展企业作为用人核心和高校培养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会展教育之间的交流,培养能够真正推动区域会展经济的人才。[15]83,[16]42-43,[17]31-34

3.会展人才供求矛盾

我国会展教育目前还不能满足会展企业的需求,存在会展教育和会展企业之间认识上的误差,造成在人才培养的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高校对会展人才把脉不准,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部分课程设置完全不符合会展企业的用人需求,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高校应详细分析人才应用空间,完善会展教育体制。[18]104-105,[19]35-38,[20]69-72各区域的会展师资力量严重滞后,学生实习、校企合作没有落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脱节。高校应加强会展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交流,探索适合会展行业的教学模式。 [21]150-151,[22]133-136,[23]235-236

二、研究方法

Saaty提出层级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系统决策模式。其目的在于将复杂问题系统化,由不同层面给予层级分解,使得决策者得以在结构化的思考下剖析问题,这样有利于问题解决。[24]241-245

层级分析法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简化为几个简洁扼要的层级,汇集专家的判断与经验,以产生欲解决方案的优先顺序,以供决策者参考。层级分析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确认研究问题和分层

首先要确认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的问题定义,弄清楚决策的目的,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向,对评价要素分层。将会展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将此设为“目标层”,在列举“准则层”和“方案层”时要整合专家和决策者意见,根据其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在对待目标层所要列举的评价要素时应慎重,必须考虑决策因素的顺序及关联性。

2.建立层级结构图

以分析层级程序法来处理决策问题,首先需将决策问题的目标特性分写成上下串联的层级,且每层级中需尽可能纳入与总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属性,要考虑完整性,每个层级内要考虑所有决策元素的不同性质。从目标层、准则层到方案层,形成多重层级,而层级的多少则视决策复杂程度而定。AHP层次分析法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AHP层次分析法基本架构图

3.进行重要性比较

文章采用1—9标度法,进行两两成对重要性比较,从准则层中任取元素对目标层贡献的大小进行赋值,其方法如表1所示。[25]448-449

表1 标度方法

4.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问卷取得各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结果,接着建立判断矩阵,这是AHP决策分析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得到公式(1)。

计算优先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得到比较矩阵后,接着求取各层级要素的优先向量。一致性指标主要功能为衡量项目回答答案是否具有一致性,在进行一致性检验时需要计算如下指标:CI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指标,RI为层次总排序的平均一致性指标,CR为层次总排序的随机一致性指标。Saaty建议一致性指标CR<0.1时为可容许的偏误。

三、过程分析

(一)构建层次分析图

为能深入了解会展行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共邀请此领域内学术界教授和会展企业专家共12人参与。为了能够使准则层和方案层的能力指标更接近市场需求,企业专家达到了7位。12位专家各自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出会展行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指标,整理共同点和异同点再发给专家继续整合。经过5轮探讨,不考虑能力因素的顺序和关联性,最后专家一致认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个人特征5个主要指标为会展行业学生所要具备的能力,每个指标有3个次要指标构成方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会展行业学生能力指标,首先将决策目标特性分成上下串联的层级,且每层级中需尽可能纳入与总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属性,同时每个层级内的所有决策属性应具有不同的性质,彼此间独立。根据以上要求,建立会展专业人才能力指标体系架构图(见图2)。

图2 会展专业人才能力指标体系

根据会展行业要求对方案层各指标进一步进行定义,这有助于高校目标中有更准确的培养方向,同时也符合业界对毕业生的需求。

表2 会展行业学生能力指标具体内容

(二)设计访谈表格

根据会展专业人才能力指标体系架构图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准则层,第二部分为方案层。在准则层中,基础能力指标进行9次比较,专业能力指标进行7次比较,创新能力指标进行6次比较,沟通能力指标进行6次比较,个人特质指标进行2次比较,共计进行30次成对比较。根据访谈表格建立对比矩阵,计算最大特征λ,选取CR<0.1作为容许偏差值来衡量专家群回答是否具有一致性。

(三)结果分析

从权重分配情况看,各专家对于专业能力有着一致的高度认可性,权重为0.326;其次为创新能力,权重为0.212;沟通能力权重为0.181;基础能力权重为0.156;最后为个人特质,其权重为0.125。问卷CR均小于0.1,由此可以看出,校内和业界专家对会展专业学生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看法一致,详情见表3。

表3 会展行业人才各指标权重排序

基础能力层面中实践经历权重最高为0.419。实践经历是衡量学生进入会展行业积累经验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会展行业涉及面广,语言能力已经是基础能力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权重为0.326;同时还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主动性,才能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专业能力中专家对策划能力赋予的权重最高达到0.429,这与会展的实际工作内容有关;其次为与本行业相关的专业证书和熟练程度,权重分别为0.301和0.270。专业能力作为所有指标中权重最高的,其方案层中各具体内容相对权重较高,排名较为靠前。会展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客户的满意。具有创新能力是未来从事会展行业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本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始终位于前列,其组间排名分别为思维创新、知识面广、管理创新。沟通能力是从事任何行业都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会展领域内的沟通相对更广,接触的客户情形相对更复杂。沟通能力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表达能力、灵活度、主动性为其3个具体方案层的排序。个人特质是从事会展行业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个人目标与责任感仍是专家比较看重的,这与其他行业基本保持一致;文化艺术品位和仪表仪态有利于提升自己在会展行业的地位和身份。

根据层次分析法对矩阵进行计算分析,可以看出,在方案层所有因素中以策划能力最为重要,相对权重已达到0.139;其次为专业证书,相对权重为0.105;思维创新相对权重为0.092。各指标排序见表3。

四、结论与讨论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会展行业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进行研究,根据校内专家和业内专家给出的共同结果可以看出:(1)现阶段会展专业人才需具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个人特质五种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专家认可度最高的一种能力,其次为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基础能力和个人特质。(2)组间排名在基础能力方面依次为实践经历、语言能力、学习主动性;专业能力方面依次为策划能力、专业证书、熟练程度;创新能力方面依次为思维创新、知识面广、管理创新;沟通能力方面依次为表达能力、灵活度、主动性;个人特质能力方面依次为个人目标与责任感、文化艺术品位、仪表仪态。(3)方案层所有因素相对权重排序依次为策划能力、专业证书、思维创新、熟练程度、表达能力、知识面广、实践经历、灵活度、个人目标与责任感、语言能力、主动性、管理创新、文化艺术品位、学习主动性。

通过AHP层级分析法,将会展人才需求的能力要素进行排序,并进行成对矩阵分析及相对权重比较,得到人才评价模式。所建构的人才评价模式可为会展产业相关企业在员工招募、教育训练、薪资福利、绩效评估等方面提供相关准则,让业界减少在人力资源训练上的成本。同时它也给高校的课程设计以及人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给大学生学习提供方向,使他们减少选择上的错误,更有效地将学习内容与业界需要融合。

参考文献:

[1]Getz,D.,Wicks,B.Professionalism and certification for festival and event practitioners:Trend and Issues[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 ism,1994,1(4).

[2]Stafford,J.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for event professionals[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 Tourism,1994,1(2).

[3]Crausaz R.Events management:An emerging challeng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J].Festival Management&Event Tourism,1996,4(3).

[4]Royal,C.,Jag o,L.Special event accreditation:The practitioners'perspective[J].Festival Management Event Tourism, 1999(5).

[5]V.S.McCabe.Strategies for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8,27(2).

[6]徐红罡,罗秋菊.国际会展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2).

[7]夏学英,李秀彦.我国会展教育与会展经济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5,11(2).

[8]张兰欣.会展经济与会展人才[J].商场现代化,2007,8(13).

[9]刘宇.浅议会展业发展与高校会展人才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15(7).

[10]朱海滔.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人才瓶颈凸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9(17).

[11]刘大可.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5).

[12]苏彦朝.河北的会展教育发展趋势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2).

[13]宋继东,宋晓燕.浅谈我国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6).

[14]张俐俐,庞华.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旅游科学报,2008,22(3).

[15]刘学莉,徐虹.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9(1).

[16]黎春红.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J].广西教育,2010,12(4).

[17]黄露,江波.广西高校区域性会展人才培养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0,9(10).

[18]王冬梅,浅析我国会展人才供需错位的成因[J].商业经济, 2007(11).

[19]高欣.辽宁会展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开发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33(6).

[20]刘雅祺.基于上海世博会的长三角会展人才一体化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9(1).

[21]傅广海.论会展经济与会展人力资源培养[J].经济师,2005(10).

[22]魏晓颖.内蒙古会展业人才供需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8(3).

[23]潘海颖.浙江省会展人才需求分析与开发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6(4).

[24]丁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2003(2).

[25]《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吴 夜

A Study on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Exhibition Major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heng Jingjing1;Zhu Guoxing1;Zhang Yuangang2,3)
(1.School of Tourism,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21,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21,China; 3.City University of Macau,Macau999078,China)

Through AHP,a talent evaluation model is obtained by ranking the demands for exhibition talents,and then making a matrix analysis and a relative weight comparison.A chart showing the ability indicator system of exhibition professionals is established,from which we can know that,at this stage,the following five kinds of abilities are needed:basic skills,professional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ndividual traits.Among them,professional ability takes up 0.326;individual traits carry the lowest weight;planning ability takes up the highest relative weight in all hierarchies.Talent evaluation model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ial orientation of the exhibition enterprise,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exhibition industry;talents training;ability;AHP

G642.4

A

1672-447X(2017)02-0127-005

2017-01-0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5A527);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研项目(2013zdjy181);安徽省2014年省级新专业建设项目(2014zytz026);安徽省2014年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344);安徽省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2015jyxm339);黄山学院201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2013xsk008);黄山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4jxyj13)

程静静(1983—),安徽黄山人,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

猜你喜欢

会展经济层级会展
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分析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初探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对中外会展经济的比较分析
广西会展经济与东盟主题经济的发展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