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地缘经济关系研究

2017-04-26陈宜海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互补性合肥城市群

陈宜海,汪 艳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地缘经济关系研究

陈宜海,汪 艳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通过改良的欧氏距离法构造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对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揭示了上海、南京、杭州与合肥2014年的地缘经济关系。结果表明:上海与杭州、南京与杭州表现出强竞争关系;杭州与合肥属于一般竞争关系;上海与南京、南京与合肥则呈现一般互补型关系;上海与合肥表现为强互补关系。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应当立足于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竞争领域,加强经济联系,促成整个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地缘经济关系;欧氏距离法

一、引 言

地缘经济关系指不同地区之间在地理、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以及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62研究区域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可以确定不同区域间属于互补关系还是竞争关系,从而为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更好地引导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地缘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由以爱德华·卢特沃克(Edward N.Luttwak)为代表的美国学者提出,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流派。其中美国学派注重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俄罗斯学派注重考查地理因素,意大利学派注重分别区域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国内关于地缘经济的研究主要起源于20世纪末,最初主要研究的是国际地缘经济,张丽君,郭焕成、张继宏,李继东等学者都是从这一角度对地缘经济理论进行研究。[2]79-80,[3]1-5,[4]65-70温志宏则用欧氏距离法定量地分析了地缘经济关系。[5]8-10近年来,刘媛媛,何琪,赵明华等学者则通过改良的欧氏距离法对国内热点区域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6]156-159,[7]123-125,[8]29-35

作为城市群的核心,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将会直接影响城市群的发展,因此合理的评价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根据城市间产业结构、资源状况、科技人才和交通运输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来了解中心城市间的竞争互补关系,对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前述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改良的欧氏距离法对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研究。

二、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地缘经济关系评价

(一)研究区域概况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全市和江苏、浙江、安徽部分城市组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间地缘经济关系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这里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作为研究区域。

(二)研究方法

构建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对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按如下的公式进行分析:ED=[(X1-Y1)2+(X2-Y2)2+…+(Xn-Yn)2]1/2

通过上式得到的ED越大,则表明两地区之间的差异越大,两地的互补性就越强;反之则表明两地区之间差异性较小,竞争性较强。

(三)选取指标

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可以通过经济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来表示,因此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地缘经济关系的特征,选取以下6个综合性指标X、Y、Z、S、T、W来反映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9]17,[10]543

X=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该城市的GDP,这一指标反映了该城市的资金充裕程度或者投资效率,X越大表明该城市的资金越充足或者投资效率较低,资金可能会流向别的城市。反之,资金可能会流入。

Y=某城市职工工资总额/当年该城市的GDP,这一指标反映了该城市的劳动生产效率,Y越大表明该城市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则劳动效率越低。

Z=某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当年该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这一指标反映了该城市产品的流动性,Z越大表明该城市的工业产品越充足,可以对外提供帮助,但同时这一指标也表明该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需要引进人才等资源要素。反之,则表明该城市需要引入工业产品,并可对外提供发展第三产业的帮助。

S=某城市年末金融资产余额/当年该城市的GDP,这一指标反映了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S越大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扩散效应可能相对较强。反之,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极化效应可能相对较强。

T=某城市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该城市人口总数,这一指标反映了该城市科技水平的强弱,T越大该城市的科技水平越强。反之,该城市科技水平则较弱。

W=某城市公路运输量/该城市货物运输总量,公路运输仍是这几座中心城市间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这一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该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高低。W越大该城市交通运输能力越强。反之,该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越弱。

(四)地缘经济关系评价

1.数据收集

各中心城市现状数据来源于各城市2015年统计年鉴,各项指标计算结果如下表1。

表1 地缘经济关系指标数值

2.标准化处理

对表1中的数据运用Z-score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公式Xi’=[Xi-E(Xi)]/S(Xi)进行计算。X’是X的标准化的结果,同理Y’、Z’、S’、T’、W’是Y、Z、S、T、W的标准化结果。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标准化处理后的地缘经济关系指标数值

3.地缘经济关系指数计算

利用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数值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指数EDij,具体公式如下:EDij=[(Xi’-Xj’)2+(Yi’-Yj’)2+(Zi’-Zj’)2+(Si’-Sj’)2+(Ti’-Tj’)2+(Wi’-Wj’)2]1/2

EDxij=|Xi’-Xj’|EDyij=|Yi’-Yj’|EDzij=|Zi’-Zj’| EDsij=|Si’-Sj’|EDtij=|Ti’-Tj’|EDwij=|Wi’-Wj’|

其中EDij表示第i个城市和第j个城市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指数,EDxij等则代表了两城市间单项地缘经济关系指数。

通过计算得到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如表3所示。

表3 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间地缘经济关系指数标准化数值

4.指数数值修正

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两个城市之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以城市间最短公路距离为权重对上面计算得到的地缘经济关系指数进行调整。具体权重如下所示:

两城市之间最短公路距离R<300km,权重V为2;300km≤R≤500km,权重V为1.5;500km

表4 修正后的地缘经济关系指数

三、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地缘经济关系分析

采用欧氏距离法测算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可以根据指数值将两城市间的地缘关系分为四种类型:EDV’≤-1时,两城市间呈现强竞争关系;-1

(一)强竞争型

上海与杭州、南京与杭州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中表现出强竞争关系的两组城市。上海与杭州同属于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两者在投资效率、第三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因此两座城市在吸引资金投入、产业结构优化、科技人才集聚以及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性。此外,这两座城市之间距离较近,放大了这种竞争关系。不过,两者在劳动生产效率和运输能力方面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因此仍然有合作的空间。

南京与杭州同为副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相近。两者在资金投入、劳动生产效率、产业发展以及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等四个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两座城市间的欧氏距离在未经过最短公路距离的权重修正以前,在中心城市间表现出最强的竞争性,但相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削弱了这种竞争性。综合来看,两座城市属于强竞争性,但在科技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两个单项上两者仍具有互补性。

(二)一般竞争型

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中表现出一般竞争关系的只有杭州与合肥。两者在劳动生产效率、科技水平上表现出一般竞争性,在交通运输能力方面表现出强竞争性。同时两座城市在吸引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以及对周边城市带动辐射这三个方面又表现出一般互补性,从而在总体上表现出一般竞争性。

(三)一般互补型

上海与南京、南京与合肥这两组城市都表现出一般互补关系。不同的是,上海与南京在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辐射范围、交通运输能力四个方面都表现出了竞争性,其中交通运输能力上还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性。但是由于两座城市在劳动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上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综合表现为一般互补性。南京与合肥则相反,两座城市只在劳动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其他四项单项指标中,吸引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方面都属于一般互补性,交通运输能力上两者表现出强互补性,从而在整体上表现为一般互补型。

(四)强互补型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中只有上海与合肥属于强互补型关系。所列的6个单项地缘经济关系指标,上海与合肥都表现出互补性关系,其中资金投入、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四个方面都表现为强互补关系。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新崛起的副中心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极化效应较明显,在资金、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需求正好与上海的腾笼换鸟相适应,两者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但是合肥与上海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这一因素削弱了上海和合肥的互补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欧氏距离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14年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上海与杭州、南京与杭州为强竞争关系;杭州与合肥为一般竞争关系;上海与南京、南京与合肥为一般互补型关系;上海与合肥为强互补关系。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应当基于中心城市间不同的地缘经济关系开展分工与合作。

(一)充分发挥互补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动区域合作

属于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当作为城市群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区域内的联动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与合肥作为唯一一组强互补型中心城市,应当在资金投入、产业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科技实力、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区域内交通运输能力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作为新崛起的副中心城市合肥可以利用自己土地、人力等优势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人才、资本的转移。上海与南京、南京与合肥这两组城市虽然互补性稍弱,但是可以在互补性较强的领域内展开合作。南京可以引入上海的科技、生产技术和人才,同时在资金、产业发展等方面同合肥展开密切合作。

(二)处理好竞争型中心城市间的关系,优化区域合作

地缘经济关系表现为竞争型的城市一般发展水平较为接近,产业结构也较为趋同,因此呈现出竞争的态势。推动这种类型城市的合作,应当立足于具有互补性的领域,求同存异。上海与杭州应当深化在劳动生产效率、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合作;杭州与南京在提高科技水平、交通运输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杭州与合肥可以在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各城市在合作中应当找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力争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独特的竞争优势,在良性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统筹各中心城市合作与分工,深化区域合作

长三角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应当立足整体,统筹优化。在城市群内部,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自身产业发展情况,寻找优势产业,错位发展,实现合理分工。例如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应当利用金融业发达、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发展高端服务业,为整个城市群发展提供金融、智力等方面的支持。合肥应当利用成本较低、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制造中心。各级政府在统筹中心城市的合作与分工中应当密切配合,在城市群内构建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搭建一个综合的产业信息平台,采用适当的经济手段实现区域内的深化合作。

[1]张学波,武友德,明庆忠,等.地缘经济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

[2]董藩.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地缘经济学——评张丽君《地缘经济学导论——从民族经济到地缘经济》[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3]郭焕成,张继宏.国际地缘经济板块及其内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1994(2).

[4]李继东.论地缘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从地缘经济学视角对冷战后时代的审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2).

[5]温志宏.距离分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种方法[J].统计与决策,1998(1).

[6]刘媛媛,涂建军.中原经济区地缘经济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6).

[7]何琪.珠三角城市群地缘经济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7).

[8]赵明华,李娇娇,韩荣青,等.环渤海地区省际地缘经济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11).

[9]张怀志,武友德,王源昌,等.滇中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2).

[10]徐茜.省际外联经济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4).

责任编辑:曲晓红

The Geo-Economic Relationship among Central Citi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Chen Yihai,Wang Yan
(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The paper conducts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to the geo-economic relationship among central citi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and reveals the geo-economic relationship among Shanghai, Nanjing,Hangzhou and Hefei in 2014 by constructing the geo-economic relationship index with improved Euclidean distance method.Major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Shanghai and Hangzhou,Nanjing and Hangzhou are intensely competitive cities;Hangzhou and Hefei are comparatively competitive cities; Shanghai and Nanjing,Nanjing and Hefei are generally complementary cities;Shanghai and Hefei are intensely complementary cities.The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central citi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eo-economic relations among these cities.These cities should deal with their competitive areas and strengthen economic exchang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ity group.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geo-Economic relationship;Euclidean distance method

F129.9

A

1672-447X(2017)02-0047-004

2017-01-07

安徽大学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创新项目(REUDZZ2015010)

陈宜海(1991—),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汪 艳(1979—),江西婺源人,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互补性合肥城市群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中国园林欣赏的两种模式及其互补性——对陈从周园林欣赏理论的环境美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