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品格教育之我见

2017-04-26何爱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幼儿园

何爱英

【摘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教育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品格教育,以此锻炼和提升幼儿的品行。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探讨了幼儿园品格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能提高幼儿园品格教育水平。)括号部分在整理一下文字表达。

【关键词】幼儿园 品格教育 日常 传统主题家园合一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58-02

品格教育旨在向受教育者传授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受教育者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行,因此必须将品格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开展的重要内容。3~6岁是幼儿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园教育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渗透品格教育,并在具体教育中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情感教育为主,注重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品格教育贯穿至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之中,以此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关注幼儿日常生活,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个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日常生活化的品格教育,吃饭的环节写的很好。玩好玩具要归位等。

在幼儿园开展品格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将教育渗透至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吃午饭时候,教师为学生讲述农民伯伯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艰辛,并引导学生了解食堂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让孩子们体会劳作的艰辛,在此基础上教导幼儿在吃饭过程中不能浪费粮食,从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以及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并且,在小朋友玩玩具后,教师引导小朋友将玩具进行归位,并在具体归位过程中给予耐心指导,保证小朋友摆放合理规整。同时当小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教师要求其监督身边的小伙伴或者家人的用餐、生活用品使用与归位情况,并在每天下午分享时间中要求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监督结果,教师给予任务完成良好的学生以小礼物作为表扬,在学期末谁获得的礼物多就可被评为班级的“生活之星”,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既引导学生巩固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引导学生去监督别人,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利用传统文化,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品格教育(适当加入敬老重阳节活动+这方面的书写)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承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奠定幼儿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在品格教育中渗入传统节日里,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可将传统节日引入品格教育之中,针对其文化内涵和品格要素开展具体教学,使得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常识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在教学中,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先介绍端午节由来及相关传说,幼儿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并未发展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讲故事的方式将端午节相关知识介绍给幼儿,比如以屈原故事为主线,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在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完之后,要求幼儿根据刚才学到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小朋友们各自与大家分享自己过端午的经历,并且要求他们谈谈对屈原的看法,屈原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以此引导幼儿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并渐渐形成相应的判断能力;接下来教师组织有幼儿开展以“浓浓端午情”为主题的制作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香包设计与制作,可自行设计图案,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成精美的香包,并将其送给自己的长辈,或者也可小伙伴之间相互赠与,以此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友爱之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此外,教师可在每年重阳节时组织“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的活动,教师先为小朋友讲述重阳节的故事,并要求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放学回到家讲给长辈听。同时,教师要求小朋友在放学后为家里的老人表演节目,以此增加与长辈之间的交流,并且通过自己方式表达对长辈的爱,可以帮助他们洗脚或者捶背,也可以对他们大声地说“我爱你”。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小朋友与老人之间的距离,进而培养小朋友尊老敬老的品质。

三、设定主题活动月,塑造幼儿良好品格(感恩主题的编写)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大、中、小不同班级幼儿的特点,分月份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以此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感受活动乐趣的同时,塑造自身良好的品格。例如在小班教学中,教师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胆子小等特点,将十月份的活动主题设置为“勇敢”,并参照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得幼儿在家长的见证下实现自我突破。而中班本月的活动主题为“感恩”,教师在艺术活动中带领幼儿进行“感恩的心”的歌曲编排,在排练中教师充分讲解什么是感恩,并要求幼兒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须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对于大班,考虑到幼儿心智发育较为成熟,教师在活动主题设计上更加倾向于行为判断层面,比如在本月活动中教师以“合作”为主题组织活动,要求幼儿合作叠被子,并在一起进行拔河、两人三足和合作画画等比赛,使得幼儿在竞争环境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慢慢形成行为判断意识。此外,在每个月活动结束后,在园长带领下各班教师对本月活动进行总结,并参观各班的主题环境,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四、注重家园合作,形成幼儿品格教育的合力(加入-父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发挥着决定性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品格教育中必须将幼儿园与家庭紧密结合,改变家长只关注幼儿在上学期间学到多少知识的误区,而是引导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品格教育。因此,幼儿园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家长,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幼儿品格教育的合力。例如幼儿园可设置幼儿成长档案,要求教师和家长共同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并在每天记录结束后对孩子当天表现进行评价,在每个月结束后教师与家长交换档案,以此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成长情况,并且教师在阅读家长记录的成长档案中也更加清晰地知晓幼儿在校园外的情况,便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成长中的困难。此外,幼儿园还制定“品格宝宝护照”,根据孩子的日常表现,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监督评分,对孩子在品格方面的优良表现进行记录,每个月对孩子进行评分考核,全班得分最高的三位小朋友可获得“品格宝宝护照”,有了这本护照可要求教师或者家长帮助其完成三个小愿望,但是品格宝宝每月评选一次,如果下月分数下降则会被收回护照。此外,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家长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家长在家应该对父母温柔孝顺,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意识,使得孩子长大后能够做到尊老爱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品格教育是我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幼儿园期间开展有效的品格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善恶的判断能力,为日后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岑岚.“一理念三步骤”在幼儿园礼仪品格教育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0):1145-1145.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