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利普·拉金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2017-04-26刘爱玲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
关键词:拉金生态伦理菲利普

刘爱玲

摘 要: 菲利普·拉金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主题、叙事和语言层面论及拉金诗歌的英国性、两性伦理和语言特质,对其生态伦理思想的评析却少有涉及。拉金诗歌所表现的对动物的关心和对生态平等的支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将拉金的诗歌放置于理性生态哲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下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菲利普·拉金 生态伦理 诗歌

一、引言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名叫Coventry的工业城市。194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先后工作于威灵顿(1943—1946)公共图书馆、雷斯特(1946—1950)、贝尔法斯特(1950—1955)及赫尔(1955—1985)等大学图书馆,曾担任诗集学会主席,大英文艺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文理科学院名誉院士。1985年12月2日因喉癌逝世于赫尔。拉金生前正式出版的诗集有四本,即《北方船)(The Northship,1945)、《较少受骗者)(The Less Deceived,1955)、《降灵节婚礼》(The Whitsun Weddings,1964)和《高窗》(High Windows,1971),1965年获女王诗歌金质奖,同时被评论界誉为“英格兰现有的最优秀诗人”。由于拒绝担任这一殊荣,他又被称为“非官方的桂冠诗人”。拉金生前其作品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直到辞世以后,其诗歌纯粹的魅力和趣味才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戴维在《托马斯·哈代和英国诗歌)(Thomas Hardy and English Poetry)第一章“拉金的风景”中论证了拉金受哈代的影响;韦恩在担任牛津大学特聘诗歌教授期间发表讲演《菲利普·拉金的诗》(The Poetry of PhilipLarkin,1974)中,分析了拉金诗歌的主题和诗艺;恩赖特在《沿墓地之路走去:菲利普·拉金的诗》中指出拉金作品阴郁的情调和纯熟的技巧。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主题、叙事和语言层面论及拉金诗歌的英国性、两性伦理和语言特质,但对其生态伦理思想的评析却少有涉及。拉金诗歌所表现的对动物的关心和对生态平等的支持,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将拉金的诗歌放置于理性生态哲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下,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拉金诗歌中的动物

拉金将自然的顽强与脆弱交织在诗歌中,自然的坚强体现在万物成长生存过程中的灾病困顿与艰辛步履,而自然的脆弱则表现在动物被人类利用技术手段无止境地掠夺和压榨的生存境况。拉金许多动物题材的诗歌把伦理关怀关照到动物界,表达了诗人敬畏生命和提倡生态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

以及它们觅食取暖的方式,

迥异于我们,可是

某种亲密的关系挥之不去:

我们均渴求家的舒适

洞穴、窝巢和居室.

我们的感知如此一致

——或许不正确,或许不实际一一

这让我们不断联系;

我看见岩石,陶土,白垩粉,

低垂的草,摇曳的枝干,

这就是我眼中的你。

《地球的微小生命》

这首诗歌是拉金生态伦理思想的高度概括,动物和人类有相同的生存需求和生存权利,自然界的生灵和人类既是息息相通的又是息息相关的。

拉金本人是一个喜爱动物、对动物很有爱心的人。事实上,拉金一共写了十多首以动物为题目或为题材的诗歌,比如《鸽子》、 《刈草》、《猩猩实验室》、《癞蛤蟆》,等等。拉金的动物诗歌描写的动物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十分接近,比如在田野牛圈里的牛犊(《电网》)、在赛马场上奔跑的赛马(《在草地》)、在屋顶上歇息的鸟(《鸽子》)、不情愿地被当作道具的猫(《题在一个年轻女人照相簿的诗》)、羊圈里的羊(《最初的风景》)、被机器无意中杀死的刺猬(《割草机》),等等。由于这些诗歌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动物,它们的境遇更能唤起读者的认同感,能打动读者,唤起人们注意这些动物岌岌可危的处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拉金着手编辑《牛津丛书:二十世纪英国诗歌》这本书。这部丛书的主导思想是“以我的观点来规划英国诗歌”,由于拉金个人对动物诗歌的偏好,这部丛书里收录了很多动物诗歌,比如:收录的D.H劳伦斯诗歌中,有一半是劳伦斯的动物诗歌。在這部丛书还收录了六首拉金自己写的诗,其中有两首是有关动物的: 《在草地》和《带一只回家给孩子们》,这一方面说明拉金对动物诗歌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拉金自己认为动物诗歌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在拉金立下的遗嘱中除了把一部分财产留给他忠实女伴莫妮卡,一部分捐献给作家协会以外,其他财产都捐献给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

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才能唤起人们对动物的同情和对他们恶劣的生存境况的重视呢?拉金借鉴了劳伦斯动物诗歌的写作手法。拉金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模仿劳伦斯的诗歌写作,他高度评价劳伦斯:“这个世纪没有哪一个作家像他这样关注这个世界,没有哪一个作家有他这样全面,他的写作涉及国家和五大洲,涉及人民和哲学,涉及每一件事物:小鸟、走兽、花草。”劳伦斯的诗歌不仅有对自然界中各种各样植物的赞叹和描写,更有对各种动物的描写。拉金和劳伦斯一样对自己笔下的动物充满敬畏和爱,他们的诗歌都表现“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念。要做到“敬畏生命”,就要“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如体验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拉金就是以生态伦理道德观对待他视野中的各种生命。他“敬畏”所有的自然生命,在描写动物的时候,“如体验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他几乎忘记了自己作为人类的身份,仿佛他就是自己笔下的那种生物,抒发对生物境遇的同情,揭露人类对待动物的残酷。《鸽子》和《最初的风景》赞扬动物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的生存意志。

拉金的动物诗歌讴歌了呵护动物、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批评了人们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动物身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拉金以如体验自己那样体验动物的表达手法说明: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了解,人与自然之间也同样需要了解。只有沟通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消除误解,才能尊重动物的习性,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动物脆弱的生命和顽强的求生意志呼唤人类生态责任和人性关怀,人类不应该对自然颐指气使、骄横恣肆,而必须倡导人与自然的亲和,同时呼唤人们对自然肩负起呵护与关爱的生态责任与义务。因为归根到底人类是要依赖于自然而生存的,保护自然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生态平等的伦理

拉金把伦理的理念扩展到生物界,认为应该平等地看待自然界的生灵。拉金诗歌有不少题材表现了诗人众生平等和生存权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如:《在草地》、《刈草》、《带一只回家给孩子们》等诗歌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作者对生物境遇的同情,呼吁人们反对虐待动物、剥削动物。

《在草地》表现了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支配下,自然被当做一台可控制的机器,表达了作者认为人类应尊重所有生命形式的思想。《在草地》这首诗表现了拉金对理性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的反叛。拉金认为人类并非这一地球的中心,而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的主宰,地球上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类应该以慈念在胸,敬畏生命。拉金对动物的伦理关怀与法国哲学家史怀泽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是一致的,他们都主张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包括一切有生命的对象:自然界。自然界内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人和自然生物的关系应是一种亲密、平等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都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都具有生命价值并處于平等地位,爱护并促进生命的延续是人类善性的体现。拉金除了在《在草地》上表达了他“生态平等”的生态伦理观以外,还写过其他关于动物的诗,值得注意的是他笔下的动物几乎都是被人驯化了的,如《初见》中的牧场小羊羔(“First Sight”)、《带一只回家给孩子们》的宠物动物(Take One Home for the Kiddies)、《猩猩实验室》里被当做活体实验品的猩猩。

拉金不仅同情被人类任意宰割的动物,而且同情被人们任意蹂躏的植物。《割草》这首诗描写了叙述者在远处看到草坪上的草被割草机剪割的过程。诗人用充满同情、哀伤的笔调描写花园里的草被机器无情地割断的情景,感叹草叶与草茎的柔弱而无奈。拉金的这些诗歌宣扬了一种观念,即“生物圈中的所有事物都拥有的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人类应该同宇宙万物一样享有自己在生物环链之中应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而是不破坏生物环链所运行的平衡。生物环链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脱离任何与生物环链之间的联系,都会导致整个链结的破坏。人类被生物环链理论安放的地位仅仅是在环链的中间,在一个转折点的位置上,人类与低于他的动物的区别并不大,是生物共同体的平等一员。自然界的万物具有不依赖人类价值的内在价值和存在的权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尊重生命的多元化,承认生态整体的内在价值,与自然和谐共处,若无充足理由,人没有任何权利毁灭、剥削或虐待其他生命。

四、结语

拉金的诗歌反映了自然生存的法则,自然不应被视为无足珍惜的、仅供经济发展之用的“资源”,人生的意义不等同于与自然做斗争。他的生态平等的观点蕴含着深刻的伦理内涵,批判了现代人片面强调物质利益,把追求主体的利益作为唯一目的的行为,以科学为工具,毫无节制地利用和操纵自然,通过经济利益衡量自然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只有人自觉地尊重地球这个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时,才能维护共同体的完整、美丽、稳定,才能成就最高的善行。

参考文献

[1]印敏丽.当代英国文学词典[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157.

[2][法]雅克·德里达,著.汪堂家,译.《论文字学》“译者的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3.

[3]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33.

[4]菲利浦·拉金,著.桑克,译.菲利浦·拉金诗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米勒德·艾利克森.后现代主义的承诺与危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彼得·毕格尔.意义的消失:后现代阅读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84.

猜你喜欢

拉金生态伦理菲利普
我们仍需阅读拉金:返归拉金诗歌的经典性
菲利普·拉金诗歌在中国的研究述评
接受平凡,接受生活
——读菲利普·拉金《故事》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活跳板
西藏马扎拉金矿区外围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