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沉醉的扬州

2017-04-22吴静陈岚

环境与生活 2017年4期
关键词:扬州人干丝春茶

◎吴静/文 陈岚/摄

春风沉醉的扬州

◎吴静/文 陈岚/摄

生活安逸、寄情享乐被认为是扬州生活方式的注脚,“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无不是对这一生活的写照反映。每年4月,扬州花红柳绿,暖风轻扬,是享乐型游客认可的“应景之地”,要体验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和“三把刀”的日常琐碎,游客只有到实地一探才解其中真真味。

扬州瘦西湖春色

冶春茶社的老式热水壶

扬州城北有座神居山,西汉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在此长眠了2000年。1979年,开山取石的炸药一声巨响后,广陵王墓重现天日。刘胥在富庶的扬州当了64年诸侯王,财力武力皆足以与中央抗衡。他,还喜欢游乐。广陵王墓出土了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大量珍贵陪葬品,令人惊奇的是,墓室里还有专门的浴房,有成套的沐浴用具,这些文物的出土将扬州沐浴文化的历史推到两千多年前。

扬州退休老人的享乐时光

扬州人喜欢“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早上喝茶吃点心,晚上到浴室泡个澡。年轻人当然没有这个时间如此逍遥,能过这种神仙日子的,多是老先生们。

张教授从大学退休已十多年,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只要不下雨,必定先到附近的瘦西湖公园晨练,活动活动筋骨。结束后便去吃早茶。早茶店中,有富春、冶春这样的老字号,那些地方往往外地人多,请客的多,要想在那里占一张桌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得起早去排队。张教授喜欢去扬州大学对面的一家小茶楼吃早点,这家店包子做得好,干丝味道正。“不比富春差。”这便是最高评价了。扬州人吃早茶,少不了三样:茶,包子,干丝。茶叶可以自带,店家也提供,最有名的是富春茶社的“魁龙珠”。富春茶社是有12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魁龙珠”是富春特有的自制茶,用安徽的魁针、浙江的龙井和富春自家窨制的珠兰,3种茶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扬州人吃的是长江水,所以“魁龙珠”号称“一江水煮三省茶”。扬州最有名的点心当然是包子,其实除了包子,还有千层糕、烧卖、蒸饺等等。光是包子就有数十种,最有名的是用笋丁、肉丁、香菇丁做成的三丁包。包子都是现蒸的,要等,这时候就来盘烫干丝或者大煮干丝,干丝吃完,一杯茶也下肚了,正好热腾腾的包子上了桌。一顿早茶吃下来,差不多快到中午了,正好回家做饭,回家的路上顺便买点菜。

吃过午饭,眯个午觉,就可以去泡澡了。甚至,午觉也省了,为什么?澡堂里泡一泡,蒸格上熏一熏,正好睡一觉。所以,扬州有不少老大爷下午就开始“水包皮”了。张教授只要不外出参加活动,每天下午泡个澡是雷打不动的。他年轻时当过“右派”,被发配去干体力活那几年,白天一身臭汗,收工后必定先去泡个澡,然后从熏烧摊上剁点猪头肉回家搭酒,喝至微醺,酣然入梦,苦乐荣辱便都是浮云了。

滚烫的老浴室

扬州现在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档沐浴场所,但老扬州人还是喜欢去老浴室。宋代《能改斋漫录》一书中,有“浴处挂壶”之说,浴处要挂壶,当然就是公共浴室了,可见扬州在1000多年前便有了公共浴室。老浴室都在老城区。在南城根中段西侧,有一条巷子,叫浴堂巷,巷名的由来便与这里有众多浴室有关。浴堂巷东首是南城根,过去是进城出城的必经之路;西首是常府巷,明代大将军常遇春的府上即在此地,一向是旧城人气最旺的地方。老浴室虽然设施简陋,但是汤滚、气圆,更有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地龙”。“地龙”就像地道,砖砌的,位于地下。热气在地龙里四通八达,是最原始的“地热”。在这样的老浴室里泡澡,那才叫过瘾。进浴室不仅是洗澡,还可以修脚、捏脚、刮脚、捶背、喝茶、聊天,或者闭目养神,乃至睡上一觉。这就好比老北京的茶馆文化,在茶馆里也不仅仅是喝茶。

临水而建的冶春茶社是家老字号

扬州姐妹修脚店

扬州姐妹修脚店里的女修脚师傅正在修脚

冶春茶社服务员给客人上包子

冶春茶社的汤包需要用吸管啜饮汤汁,吃法独特。

扬州香粉老牌“谢馥春”的产品包装带有浓郁的脂粉气

扬州沐浴业还保存着不少老字号,如扬州浴室、双桂泉、永宁泉等。地处老城区三义阁的永宁泉浴室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池内有一副石刻楹联:身离曲水精神爽,步上瑶池气象新。东门有扇形石额,上书“涤垢”二字,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吴让之于咸丰六年书写。每天下午,永宁泉门口的灯笼一挂,顾客便络绎不绝了。永宁泉离广陵路不远,广陵路在清代有许多银楼,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一条街,在当年,永宁泉的顾客里可有不少富商大贾。永宁泉吸引人的是“水暖气圆”。根据水温不同,浴池分头池、二池、三池。头池水烧得滚烫后,水汽蒸发,弥漫浴池,整个浴室顿时雾气氤氲,温暖宜人。头池水最烫,有70度左右,池上铺着木质的格栅,老浴客往往喜欢躺在格栅上蒸一蒸,或是坐在池边用毛巾沾点热水烫烫脚丫,蒸出一身汗后,再到二池里泡一泡,然后上来叫擦背工人擦个背,再回到池子里慢慢清洗,直到通体舒泰。

一切完毕后,就可以到外间躺下休息了,这时便有伙计来问,要不要修脚。

修脚刀“肉上雕花”可治病

扬州“三把刀”(菜刀、修脚刀、理发刀),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修脚刀了。全国各地修脚业,大家都认“扬州师傅”。修脚师是扬州人,或者虽然不是扬州人,但是有扬州颁发的证书,就可以怀揣五把修脚刀闯天下了。不过,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师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修脚手艺号称“肉上雕花”,从片肥皂、削筷子开始练习,到能在熟客的脚上试刀,再到成为大师,都是埋着头一刀一刀练出来的功夫。

周业红就是从老浴室走出的修脚大师。笔者在“业红足艺”见到周业红的时候,她正匆匆从外面回来,因为有南京顾客预约好了在等着她。这位顾客有严重的甲沟炎,一个月前刚来修过脚,觉得效果不错,就又来了。同来的,还有这位顾客的一大帮朋友。周业红边给这位南京客人修脚,边跟我聊天。1988年,18岁的周业红进入扬州第二服务公司,是该公司招收的第一代女修脚工,也是扬州劳动部门正式招收的唯一一批女修脚工。这批女修脚工成了当时扬州的新闻人物,由于来自社会的种种舆论压力,这批女修脚工计划招收5人,实际招进4人,一年后,只剩下2人:周业红和陆琴。她们顶住社会上的冷嘲热讽和猜疑,硬是在这个一直以来只有男人从业的天地里,坚持了下来,并且都成为全国知名的修脚大师。如今,周业红已是国家题库开发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修脚考评委,江苏省5名修脚考评专家组成员之一。至于劳动模范、省政协委员等社会头衔,更是一长串。许多外地人专程到扬州,为的就是到“业红足艺”一试,希望周业红手上神奇的修脚刀能除掉他们的脚病。靠着小小的修脚刀,周业红修好的嵌趾、灰指甲、甲沟炎不计其数。她的顾客里,有两岸三地的政要,有身家亿万的企业家,还有外国人,当然更多的是平民百姓。

捏脚曾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100多年前,扬州可没有“业红足艺”这样专门修脚的地方,修脚师傅也不限于在浴池内,还可以跑茶馆、旅馆,走家串户。他们在修脚用的小凳子腿上,拉一根较粗的铜丝,上挂若干铜钱。修脚师傅走进茶馆,晃动凳子上的铜钱,如有顾客招呼,则放下凳子,解开刀包,开始修脚。没水泡脚也不要紧,用几片泡过的茶叶敷在顾客的脚趾甲上,使趾甲转湿回软,然后开始削、剔、刮一条龙。茶馆落市后,一般是去旅馆,或串街巷,上门修脚,兜揽生意。

扬州修脚刀不光治脚病,还让人享受。“捏脚,刮脚,就像有人给你挠痒一样,是件很舒服的事情。”周业红听师傅讲过,“文革时期,浴室里只准修脚,不准捏脚、刮脚,因为捏脚、刮脚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实在有熟悉的人想刮脚,只能等浴室打烊,关起门来悄悄地刮。”

过去,修脚师都是在浴室或上门服务,现在则有了专门的“足艺馆”,泡脚、修脚、捏脚、按摩,一套程序下来,那才叫通体舒泰。现在足艺馆品牌很多,有的甚至全国连锁,但是跟扬州足艺相比,特别是修脚这一项,别处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全国八成的修脚市场被扬州人所掌控。为什么扬州师傅这么吃香?一是扬州的沐浴文化历史悠久;二是扬州师傅修脚的刀法独特,往往刀到病除,效果奇佳。因此,常常有辗转各地治了多年脚病的顾客从外地赶来扬州求治。

扬州人眼里的三把刀

外地人提到扬州,大抵第一个要说的便是“扬州三把刀”。其实扬州人对这“三把刀”是又爱又恨。

为什么爱呢?因为“三把刀”确实让扬州人享受了生活中最平凡、最具烟火气的幸福:一把厨刀使得扬州美食天下闻名,这是口福;一把理发刀,曾经使扬州人引领过时尚发型的最新潮流;而修脚刀呢,更不用说了,所谓“洞房花烛夜,不如热水烫脚丫”,没有亲身体验过是描述不出来的。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准备留在南京工作,但婶子的一番话,打消了我留省城的念头,卷起铺盖回了家乡。婶子的原话是:南京大萝卜(俗语,意为南京人大大咧咧,办事粗糙)有什么好!过日子,还是我们扬州最惬意!

至于对“三把刀”的“恨”,我一个朋友的说法可以代表:什么扬州三把刀啊,天天吃包子喝茶有意思吗?身上就那么几个零件,有什么可洗的呀!扬州那么多的高雅文化,外地人不知道,本地人又不宣传,就知道这俗不可耐的三把刀。这位朋友是一家古琴厂的厂长,也是扬州文化的热心传播者。他认为将“三把刀”代表扬州文化,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扬州老百姓当然并不是成天在“三把刀”里混日子。其实“三把刀”的真正含义,是说在烹饪、理发、沐浴三个行业,扬州人做得最好,是全国的行业大佬。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扬州东圈门的市井气息

猜你喜欢

扬州人干丝春茶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春茶不宜贪尝鲜
大煮干丝的阔绰风范
望江南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大煮干丝的阔绰风范
鬼精的扬州人:那些优雅的传统市井生活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