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精的扬州人:那些优雅的传统市井生活
2015-09-10吴乡穑
吴乡穑
扬州人都鬼精得很,看起来又刁钻又滑头,有时令人哭笑不得。但他们骨子里又带着几分文人气,放下锄头就能操弄琴棋书画,非常会享受传统的市井生活,不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搞出了洗澡擦背的行业标准,打出了“天下澡堂出扬州”的名声。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今天的扬州,环境宜人,景色秀丽,是中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左页图为扬州城市夜景,右页图为扬州瘦西湖虹桥修禊园景观。
扬州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历经几度盛衰,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国人提到扬州,想必多会想到温婉平和,小富即安的词眼——实际上,扬州人也的确如此:他们讨厌被人约束,喜欢安于现状,甚少外出闯荡打拼,喜欢朝九晚五,休闲自在的生活。“早上水包皮,晚上皮包水”,让这座古韵古风浓厚的城市,从内到外都散发出闲适安逸的感觉。
一条大运河,无疑是造就扬州在历史上地位的重要原因,过去的扬州,仗着运河之利,南来北往,博得“雄富冠天下”的名声,十个扬州人里面,估计得有七八个都靠运河讨生活,要么是贩盐,要么是贩粮,胆儿大的说不定还贩点铁器……
大概是南来北往,三教九流的人接触多了,扬州人个个精明得很,在外人看起来又刁钻又滑头,说起话来如同深长曲折的巷子,绕来绕去。问他喜不喜欢,扬州人聪明,不会直截了当地回答,非得跟你开开玩笑,调侃一下。现今,许多扬州人没有“妈妈”或者是“屌”是开不了口的,例如:“什么屌事”、“没得屌人”、“别烦屌神”等。
扬州人在江南地区有个外号,叫作“扬州虚子”。“虚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大惊小怪,二是以少报多,总而言之,说的就是扬州人虚张声势,爱贪便宜的毛病。前些年,有外地人在扬州购物,只因顾客催促了一声“快一点”,女店员就回敬一句“不要嘘!”外地人一听觉得有些上火,后来还在报纸上写文章抱怨扬州人没礼貌。其实,扬州人所说的“不要嘘”,就是“不要急,等一等”的意思,并非骂人。
扬州人在江湖上打滚惯了,都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非常懂得自己在什么环境,该说什么样的话,颇有几分“墙头草”的味道——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扬州式的智慧。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就是典型的扬州人,见了天地会的他就“反清复明”,见了皇上就“鸟生鱼汤”(尧舜禹汤),到了神龙教又“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凭着一张嘴,到哪里都混得风生水起,而他嘴中“乖乖龙滴咚,韭菜炒大葱”和“辣块妈妈不开花,要开就开喇叭花”的口头禅,那也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俚语。
扬州人虽然市井气息浓厚,却并非粗俗不堪,几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让他们身上也带着文人气。你看古诗词里面和扬州有关的句子,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一旦把“扬州”换成其他地方的名字,还真就失了那个味儿——“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北京”——变味了是不?
扬州人特别爱看书,看看淘宝上显示关于网购书籍的数据,你会发现扬州在全国最爱买书的城市中排名第二,每100人就网购了26.5本书籍。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不少扬州人都好弄点雅事,家里装修得古典雅致,平时舞个文弄个墨什么的,闲暇时还种点石榴、月季、榆树、香椿、凤仙花、山药蛋……真是抬腿能种田,放下锄头就能操弄琴棋书画,没事还喜欢搞搞聚会,结社、吟诗、作画、弹丝、品竹、唱曲、猜谜,相互切磋技艺,正所谓“教场惜余春,驼子高先生,破桌烂板凳,满座是诗人。”近几年搞得风生水起的“虹桥修禊”,就是对此最好的例证,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诗人到扬州参加。
生活里扬州人都是漫不经心的,可以对很多事“慢”,唯独对吃不能怠慢。清早五六点,天刚亮,外面还是一片烟雨蒙蒙,你一出门,准能撞上个扬州大爷,拎个鸟笼直晃荡,问个好他哼哼随便应你一声,没好气地回你:“早啥啊,赶着吃早茶呢,去晚了可就没位儿了!”然后一溜儿小跑,就消失在七拐八弯的小巷之中。
这里的早茶,并非只是早上喝茶,还包括吃点心等,是扬州独特的早餐习惯,极具特色,充分说明了扬州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色。旧时,扬州还流传这样一首和吃有关的歌谣,说的就是扬州人一天五顿饭,非常讲究:“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吃过晚饭想夜宵,一碗莲子羹,清心又补脑,一觉睡到大清早。”
扬州人吃早茶从来都不在家里吃,都是外出去茶社里吃,老少爷们,姑娘媳妇,都会在清早涌进大小不一的茶社中,要是你在早上看见一家老小都坐在茶社里,吃一笼包子,不用好奇他们怎么早饭还出门吃,那是他们在享受生活。就在古运河旁,看着亭台楼阁、杨柳依依,然后慢条斯理地吃上一顿早饭,闲话几句家常里短,那才叫一个舒心惬意。
扬州出名的早茶店,如老字号“富春茶社”、“冶春茶社”、“共和春茶社”等,天天人满为患,正所谓“富春的包子,冶春的饺子,共和春的馄饨”。扬州人把每一家的特色都摸得很透。那精致的灌汤包一端上来,鲜香肉嫩、皮簿筋软,看着就有食欲,按扬州人的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轻轻地吸一口,顿时满嘴鲜香,细细品尝,除了汤汁外,还有碎碎蟹黄,这“早上皮包水”果然是名不虚传!
在扬州人眼里,包子和其他小吃不一样,讲究情怀,是日久弥香的东西,只有上了年头的老店才好吃,譬如富春这样的老店,那是有故事的,所以120多年来,每天早上6点一开门,都是顾客盈门。
既然是叫做“早茶”,茶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以绿茶为主,常用的有龙井、碧螺春以及扬州本地的绿杨春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富春茶社的“魁龙珠”茶,它是用浙江龙井、安徽魁针,加上富春花园自家种植的珠兰兑制而成,融合了苏、浙、皖三省名茶特色,号称“一壶水煮三省茶”。
扬州人喜欢悠哉游哉地过日子。有一句俗语,专门用来形容扬州人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寥寥几笔,替扬州人勾勒出一幅最传神的漫画。
除了“早上皮包水”,扬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晚上水包皮”了。这个“水包皮”,就是上澡堂泡澡,而且历史悠久,过去扬州满大街的澡堂,门口都挂一灯笼,连没上学的小孩都知道有句歇后语叫“澡堂里的灯笼——天天挂”。
扬州人这么爱泡澡,和他们爱享受生活的习性分不开。《扬州竹枝词》里有一首就讲:“求条签去修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你看,求签、修脚、抽烟、剃头、看戏,这都是市井休闲生活,扬州人过日子,就是这么讲究。
扬州澡堂里,浴室内大多用白石砌池子,方丈有余,分为头池、大池、娃娃池。头池上面盖有粗木条制成的栏架,浴客往上一躺,池里的热气涌涌而上,有点像蒸桑拿;大池里的水热而不烫,可以将整个身子泡在水中,这时“水包皮”可算是点题了;娃娃池位于大池旁边,面积不大,专供年龄较小的孩子使用。每个池子下面有数条地龙相通,作烟道和保温之用。床位也有长短两种,可坐可躺,夏天铺席,冬天铺浴巾。
澡堂除了能洗澡外,还可以修脚、捏脚、刮脚、擦背、按摩、理发、刮胡子,就算你泡澡的时候肚子饿了,招呼一声,都有跑堂的替你去外面叫来面条或者包子,总之功能齐全,能把你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拾掇舒坦了。
扬州人泡澡也喜欢老字号,最有名的当数“扬州浴室”、“永宁泉”、“双桂泉”、“中华泉”、“教场浴室”等,其中永宁泉最有特色,有150多年的历史,内部的澡池水烧得滚烫,水气氤氲,聚而不散,老扬州称之为“水暖气圆”。
扬州澡堂最具特色的就是擦背、按摩了,这个历史悠久,在宋朝就有了,《仇池笔记》记载,当年苏东坡来扬州做太守,就经常去澡堂泡澡。
扬州澡堂擦背是有行业标准的,分为干擦和潮擦两种,干擦就是先用毛巾搓掉身上污垢,再打香皂冲洗;潮擦就是先用水冲湿身体,再打香皂擦洗。擦背时,讲究个“四轻、四重、四周到”:“四轻”即喉部、乳部、颈椎和小腿骨处要轻;“四重”即臂部、背部、膀子、大腿部要重;“四周到”即手、腿、足跟、腋下要擦得周到。
在扬州,在浴室里替人擦背、钎脚是艺术,扬州澡堂的这份功夫,在海内外都很有名,正所谓“天下澡堂出扬州”,在全国许多城市中的“浴足城”,仍以“扬州师傅”的技艺最为精湛,哪个足浴师要是去扬州培训过,回来身价也立马水涨船高。要看扬州人对你如何,就要看他是否邀请你去洗澡,在扬州,洗澡可是高档的待客之道。如今扬州人谈生意,很多都是直接拖到澡堂去谈,在擦背师傅“顺水推舟”、“珍珠倒卷帘”等花式下,客人没有不折服的,立马连连点头,生意自然也就马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