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好,药才好中草药向有机种植发力
2017-04-22曲径,刘国伟,萧野
药材好,药才好中草药向有机种植发力
自远古时代起,先人们就用草药来治病和保健。这些药材有的为人们疗伤止痛,有的则为膳食增添了独特风味。然而近年来,传统药用植物因集约化种植和加工造成的污染不时被曝光。要让公众吃得安心又有效,要加强对药材源头的治理,有机种植是中草药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草药不能承受之“重”
作为世界上草本植物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发现的中草药资源达12807种,既是中药材生产大国,也是中医药的最大消费市场。然而,药材种植中大量存在的污染问题数次引发媒体关注,比如2012年,国内枸杞就由于重金属、农残超标等严重问题,被取消了有机认证资格。种种乱象使我国中药材产业在国内信任度和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出口中药材因有害残留物超标频遭扣留和退运,我国与日韩等主要中药材进口国也产生纠纷。
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曾介绍,重金属一方面可能与中药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如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施用,以及工业“三废”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污染;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主动吸收功能和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关。此外,中药材的采集、运输、加工成饮片以及制剂过程,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
正所谓“药材好,药才好”,作为中草药生产的“第一车间”,药材种植的科学、规范与否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我国中草药种植多分散于农户和小企业,种植管理粗放,质量、功效及食品安全难以保证。而大棚内栽培等集约化种植,往往存在设施内湿度大、透气差的问题,使得药材易滋生病虫害。还有一些生产者片面强调产量,乱用肥料及农药,一来造成药材产品质量下降,二来威胁公众健康。这些都阻碍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有机草药种植收复失地
所幸,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为破解植物类中药的发展难题,纷纷向有机种植发力。
有机中草药,是指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草本药材类植物。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绝不使用人工合成化合物、化肥及转基因技术等,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也不添加人工合成化学成分。从生产、加工、包装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和健康等原则。
2008年,安徽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了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的有机认证。该公司种植面积只有150亩,但能得到在有机界享有较高地位的IMO的认证,是个良好的开端。
2016年初,占全国铁皮石斛产量半壁江山的云南传来喜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石斛选育及种植实验基地成功通过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同年5月,宁夏有13家枸杞生产企业重新获批开展有机枸杞认证试点,终于“收复了失地”。
今年3月,青海又传来捷报,该省有20家企业通过了欧盟的有机枸杞认证,16家企业通过了国内有机枸杞认证,面积分别为8.1万亩和5.6万亩,从面积到产量都居全国各省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的中草药取得了国外的有机产品认证,但这些检测只针对最终产品,而缺少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因此是否符合国内有机标准还难以验证,即使在国外获得了认证,在国内也不能以有机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
中瑞合作促有机中药材入欧
有机中草药的研究工作也有一些进展。2月13日,广西药用植物园与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的双边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国有机中草药研究的合作平台,以确保中国有机中药材的质量,并促进其进入欧洲市场。2011年,广西药用植物园因其保存药用植物种类最多和保护面积最大,跻身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大的药用植物园”。
该项合作的第一个成果就是成立了“中瑞有机药材联合研究所”。研究所的任务包括有机中草药栽培、草药提取和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在生物农药和生物兽药开发中的利用,还包括培训研究人员、培养学生和指导农民,在瑞士和中国之间建立关于有机药用植物的交流和学术平台。
有机草药活性成分更多
和有机草药相比,集约化种植所提供的环境,使得草药远离原生态的成长要素,造成活性物质和疗效的缩水。2007年的《世界农业科学》杂志刊文,记录了在埃及色拉坎卡卢比亚省国家研究中心农场里进行的有机草药种植试验:研究人员2003~2004年在这里用有机方式种植了8种药用植物,发现草药的生长参数比普通种植环境下明显向好。如鼠尾草的产量(无论是湿重还是干重)显著增加,草药的酚类物质(如水杨酸成分)和抗氧化性都有所提高。正是由于种植成本高、活性成分更多,在东南亚市场上,有机药材比常规种植的药材价格贵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