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供应链认证助推绿色制造”
——访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副总经理吴冷
2017-04-22郑挺颖
◎本刊记者 郑挺颖
“用绿色供应链认证助推绿色制造”
——访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副总经理吴冷
◎本刊记者 郑挺颖
由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深圳市家具协会主办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研讨会”,3月21日在深圳召开。当天,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还向全国首批获得绿色供应链五星评级的家具企业颁发了证书。
绿色供应链方兴未艾,为何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抢占了先机?4月6日下午,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副总经理吴冷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采访,向记者介绍了有关绿色供应链认证的来龙去脉。
“2012年就介入绿链研究”
《环境与生活》:作为环保部批准设立,通过整合环保部相关单位认证资源而成立的权威认证机构,中环联合认证中心(下简称CEC)与绿色供应链是怎么发生联系的?
吴冷:“绿色供应链”(下简称“绿链”)是指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的供应链,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说到我们与绿链的渊源,还得追溯到2012年,当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简称“国合会”)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办了一场活动,推广绿色供应链工作。时任国合会首席顾问支持专家组组长的任勇(现任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同志主导了这个项目。后来,相关的具体研究工作落给了环保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我们CEC总经理张小丹也全程参与了此事,因为需要我们具体实施层面的研究人员,来当这个项目的专家。
那时,我们CEC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我当时还在上海的分公司工作,感觉可以作为“十二五”期间环境管理创新的一个抓手。后来,这个项目在2014年就结题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慢慢开始转化,天津和上海先后成立了绿链中心。天津是从市政府出政策、法规、标准方面做工作,抓住排放量大的行业入手。上海不一样,是环保局主导,从上汽通用、瑞典宜家、百联超市等大企业入手。上海环保局从供应链比较长的企业层面开始落实。两个试点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月21日,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董事长席俊清董事长(左三)在深圳为绿色供应链评价五星获证企业颁发证书。
3月21日,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副总经理吴冷(左四)在深圳为绿色供应链评价四星获证企业颁发证书。
深圳环保局的绿链项目则聚焦减少危废,2010年以后,华为等大型公司加入了,从电子产业供应商入手,减少电子产品危废有害物质的排放。2015年底,我与张小丹总经理还参加了深圳绿链的结题会。
帮天津研发绿链标准
《环境与生活》:听说CEC是天津绿色供应链中心的发起人之一,并且协助天津绿链中心制定了相关规范和标准?
吴冷:2014年的APEC会议,确定把天津作为绿链试点城市。那时,国内对绿链已经有一些认识了,毕竟先进环境管理的引进、消化、落地都需要时间。2015年,我们CEC作为天津绿链中心的共同发起单位与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研发了4个相关标准。
到了2016年初,这些标准就发布了。这说明我们CEC在国内是最先开展绿链规范、标准等技术层面的工作的。对天津的绿链工作要出台哪些政策、法规,我们都给出了建议,确实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后来,绿链的概念蔚然成风了,阿拉善SEE基金会等机构还向我们取了不少经。
东莞绿链主推VOC减排
《环境与生活》:除了天津,CEC还与哪些地方政府在绿链方面展开了合作?
吴冷:广东东莞市也很重视绿链,于2015年初提出绿链管理试点工作。2015年12月7日,环保部原则同意支持东莞市开展绿链环境管理试点工作。2016年,东莞市政府正式把绿链管理试点工作列入东莞市年度重点工作。
东莞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许多企业环境管理相对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随着绿色消费时代的到来,东莞作为经济外向型城市,企业必须通过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使用和回收等供应链各个环节,提升绿色制造的水平和要求,才能跟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2010至2015年,我们CEC接受美国环保协会委托,去调查美国苹果公司在华供应商的劳工权益问题,看看他们在生产过程是不是给员工劳动保护。我们单位对苹果在华供应商做了全面风险评价。另外,美国环保协会还委托CEC对在东莞的沃尔玛供应商做了风险评价,我们做得也不错。所以,东莞市就邀请我们来起草绿链的工作方案——从绿链制度、体系、组织保障、政策建议,到标准规范的全套方案。后来,东莞市政府发的绿链方案,就是建立在我们的蓝本上的。
东莞绿链推动工作的目的性特别强,就是要解决东莞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问题。东莞的经验值得往别的地方推广——抓住主要问题,解决这一个问题。今年,东莞要出台家具和制鞋业行业的绿链评价细则——主要是这两个行业的VOCs排放量很大,这个更要技术水平了。
绿链是绿色制造的重要一环
《环境与生活》:CEC作为权威的生态标志认证机构,如此深度介入绿色供应链的目的是什么?这对我国的环保大局及绿色制造有何意义?
吴冷:我们CEC置身于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的环境管理技术大平台,是一个环境管理技术支撑单位,社会责任比较强,主要宗旨就是服务国家环境战略,落实环保部中心工作。
进一步说,CEC以环境管理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环境管理服务为主营业务。CEC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研究绿链的方法学和标准,在家具行业和电子行业开展了企业绿链的评价试点工作。
客观地说,环境标志是环保工作介入生产、流通、外贸等全过程的一个抓手。在绿链方面,CEC就是在实施层面起到技术桥梁的作用。通过长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的交流,CEC储备了大量人才、经验,再把同行们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行业、企业的标准。
现在,工信部、环保部都在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去年各自拿出了一个工作方案。绿色制造的体系含四部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园区和绿链。我们CEC主要是围绕绿色生产、绿链和绿色园区来展开。
绿色消费习惯是污染企业的终结者
《环境与生活》:那么,目前的绿链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么去解决呢?
吴冷:绿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去引导、推动,出一些政策去扶持。但只能是在前期起步阶段这么干,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运营。绿链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消费者这三个主体。
另外,绿链在操作层面,还需要行业联盟、龙头企业的更多助力,东莞就是商业联盟在主导。还有像上海那样,抓住龙头企业来推动就有示范作用。
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的张小丹总经理在2015绿色供应链论坛上致辞
我个人认为,绿链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的环境信息必须尽快公开,我们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宣传推广也还需要一个过程。毕竟,推动绿链工作,消费者认识到位,养成了绿色消费的习惯,不采购这种污染企业的产品,那这些企业就会被淘汰掉,进而形成“良币逐劣币”的态势。
《环境与生活》:截至目前,绿链在哪个行业取得的效果最明显,见效最快?
吴冷:从操作层面来看,还是简单一点的比较好推动,那就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消费品,如电子产品、家具这些。因为消费者都关注健康、安全问题,我们从消费端入手,可以快速推动供给侧的改善。
“十三五”期间,在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推动绿链有重大意义,能够对绿色转型发展,助力供给侧改革发挥积极作用。一些著名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在推动绿链,这是对的。房地产的产业链太长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很高,他们重视绿链对国家和消费者来说都很有意义。
2016年6月7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是“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20年”主题活动之一,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是此次会议的承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