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类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
2017-04-21何红艳
何红艳
浅谈机械类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
何红艳
编辑科技类图书,是一项非常繁杂琐碎的工作,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也较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统一性的问题、规范性的问题、逻辑与语法问题,是当前科技图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对于科技图书中的机械类图书,尤其更为复杂,除了科技图书编辑工作中那些共性的问题,还有专业方面复杂的其他问题。
科技图书;图书编辑;新标准;统一性规范性问题;专业性问题
[作 者]何红艳,硕士,中国铁道出版社编辑。
科技图书编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涉及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比较宽,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和学术著作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深度。编辑科技类图书,是一项非常繁杂琐碎的工作,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也较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统一性的问题、规范性的问题、逻辑与语法问题(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及敏感问题等方面;知识性、科学性等问题;稿件中的文法问题;体例格式问题;书稿前后章节中的呼应问题等),是当前科技图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编辑只要做到认真细致,不怕麻烦即可;而另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准、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对于科技图书中的机械类图书,尤其更为复杂,除了科技图书编辑工作中那些共性的问题,还有专业方面复杂的其他问题。在此文章中,针对所述的几个问题做一些简要分析,为更好地提高机械类科技图书质量提供参考。
一、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问题
在一般人的眼里,编辑是一份文科生做的工作,只要文字功底深厚,文笔较好就可以了。作为一名学工科的人来说,从事编辑工作在同学的眼里就是转行,就是“弃工从文”,在他们看来实在不能理解。其实不然,或许刚开始也有些顾虑,但是真正从事这个行业以后才发现编辑工作远远不是旁人所想。编辑绝对是一门大学问,它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宽泛的知识面。他们需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面,掌握社会的最新动态,可以说编辑是走在前沿的那一群人。
大多数人认为,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笔者在经过多年的编辑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编辑业务的学习之后,认识到编辑工作是专业性、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工科机械类的编辑,不再简单地认为那是文科生做的工作。在从事机械类编辑工作时,不仅能学到国内外机械类的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更能了解工业发展的先进理念,还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感。因此,只有深入认识到机械类图书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端正思想,才能将机械类图书编辑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才能有较强的使命感、责任感、义务感,才能多出好书。
二、统一性、规范性、逻辑与语法的问题
统一性、规范性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结构、体例、层次的规范统一;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的规范统一;文字符号与图形符号的规范统一;数字与外文的用法规范统一;产品和材料的型号、代号、牌号的规范统一等。机械类书稿应该做到专业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图、表、公式要求规范化;专业术语、量和单位、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全书统一且严谨,应与标准、规范、规程一致。
逻辑与语法的问题方面,要进行适当地增删、修饰,使其主题更加鲜明,层次更加清楚,逻辑更加严谨,语言更加流畅,文字更加精练。尤其是对于概念、定义,一定要认真推敲这些描述性的语句,不要晦涩难懂,应该使其易懂、明了。但是,对于可改可不改的,建议还是保留作者的原汁原味。
三、专业性的问题
机械类科技图书,除了满足一般科技图书的基本编辑要求外,应该结合具体的专业,具备较好的专业业务能力。关于机械类图书编辑,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总结,有以下几点具体的体会:
(一)机械类书稿的特点
1.机械类书稿图稿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械类书稿,图稿首先是最重要的,图稿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衡量该书的好坏。这类书稿应该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图样所需的全部尺寸,如果图不清晰将直接影响全书的质量。
因此,图稿的绘制一定要符合制图线型(线条粗细)、字体(字体大小)、图形符号的基本规定。另外,关于图的大小,应该认真琢磨,注意版面的和谐,图幅大小的协调。
2.机械类书稿审读应用的标准较多。
书稿的内容往往涉及较多标准,因此,应该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JB机械、TB铁道、QC汽车、JT交通、YB黑色冶金、SH石化……)的规定。
平均每年我国制修订约2000项国家标准,以及几千项行业标准,致使作者使用的数据、技术要求、术语、图形符号等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引用了已经废止的标准文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极限配合与测量等相关教材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时不能同步,如学校上课时,制图课讲的新标准,其他课还是旧标准……审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核对标准的准确与最新要求。
3.机械类书稿投影图绘制有专门的规定。
我国规定绘制投影图时应采用第一角画法。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但必须在图样中标题栏附近画出第三角画法识别符号。
4.机械类书稿的审读必须具备专用的资料。
审读机械书稿是应必备《机械设计手册》,需要时可查询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的规定、应用说明及热处理名词。同时,可查阅常用件、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方法等。在查阅资料时应注意国家标准的更新。
(二)机械类书稿的审读重点与难点
(1)机械类书稿图稿占全书的50%~70%时,图稿的质量决定了这本书的质量。因此,书稿中图稿应做到图线粗细比例一致(图线线型符合制图国家标准),图中的文字、数字应该做到全书统一。
(2)由于机械类书稿涉及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数控技术、化工交通能源与环保等相关课程,各专业的规范、标准较多,审读时应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标准与规范。
(3)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专业标准与规范需要及时修订。因此,审读时应该特别关注相关标准的更新,书稿中的相关数据、术语、图形符号与新标准应该保持一致。
(三)机械类书稿常见差错案例与解说
1.名词术语错误。
科学名词与专业用词本是有法可依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部分行业都有了名词术语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辑书稿时只要查一查这些标准,就可以做到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但是,目前在书稿中使用已经淘汰的术语、地方性术语、土语、习惯性术语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
(1)缩略词的使用不当。在机械类维修资料中经常出现大量缩略语。关于缩略词,首先要弄清楚其确切的含义,否则很容易出现应用错误,常见的有两类:对于缩略词的确切含义不了解而导致错误;滥用缩略词,将缩略词当成部件的类型名称使用。例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ECT)”,应该为“冷却液温度(ECT)传感器”,因为ECT是“冷却液温度”的英文缩写,而不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缩写。再如,“ATF油”,因为“ATF”已经是自动变速器油的缩写,后面的“油”字则画蛇添足了。例如“IPC仪表板计算机”,IPC就是仪表板计算机,恰当的表示方式应该是“IPC(仪表板计算机)”“仪表板计算机(IPC)”。
(2)未使用新的规范术语,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旧术语“攻丝”,新术语为“攻螺纹”;旧术语“走刀量”,新术语为“进给量”;旧术语“工时定额”,新术语为“时间定额”;旧术语“表面光洁度”,新术语为“表面粗糙度”。旧术语为“上(下)偏差”,新术语为“上(下)极限偏差”。
2.使用过时的国家标准。
1993年以来,相关部门对我国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逐步常规化,并开始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到2003年底,1985年实施的17项制图标准已有14项被取代。截止到2012年机械制图及相关内容标准又有很多处采用新的术语与内容。此外,相关部门还对机械行业领域的名词术语标准、标准件、通用件及其他一些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因此,在编校机械类书稿时,要特别注意核对书稿中应用的标准是否为最新的。
例如,关于轴、孔的倒角,国家标准规定有0.8,1.0,1.6,2.0,…但有相当多的书稿倒角注写为C1.5。
再例如,弹簧的外径、中径、小径的符号,《弹簧术语》(GB/T 1805—2001)、《弹簧表示法》(GB/T 4459.4—2003)中重新命名了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及其代号:新标准:D—弹簧中径,D2—弹簧外径,nz—支承圈数;旧标准:D—弹簧外径,D2—弹簧中径,n2—支承圈数(见图1)。
图1:压缩弹簧的尺寸
再如,关于视图的表示法,旧标准中,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用代号A、B、C表示,现在的新国家标准GB/T 13361—2012《技术制图通用术语》规定了新的基本视图的投影顺序:主视图A,左视图B,俯视图C,右视图D,仰视图E,后视图F(见图2)。
图2: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及配置
GB/T 14791—2013《螺纹 术语》中,相比之前的旧标准GB/T 14791—1993,关于螺纹牙型、线数、螺距和导程等,定义和说法都不太一样。
此外,在新标准制定或者修订后,考虑到就标准实际应用和新标准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应当注意处理好书稿中新旧标准的过渡问题。
3.图稿中常见的差错。
图稿是机械书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稿质量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整本书稿的好坏。书稿中图稿差错的来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作者提供的图稿本身具有差错。第二,责任编辑将编辑加工好的书稿让绘图人员重绘后,由于原图不太清楚,或绘图人员理解的偏差,或操作错误造成了新的差错,图稿的主要差错类型如下:
(1)图稿不清晰。
(2)图稿表意不清楚;绘图时丢失或错绘线条,丢失或者错录文字、符号。
(3)图稿逻辑性或知识性错误。
(4)视图投影关系与位置差错。
(5)线型的粗细比例使用不当或视图本身存在错误。
4.其他差错。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类型的差错外,机械类书稿中还常常有数据错误、数控程序错误、设备和工艺内容陈旧、材料牌号用错以及专业技术知识错误等。编辑加工此类书稿时要注意结合新标准、新知识,正确判断并改正书稿中的错漏之处。
四、结语
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知识与内容层出不穷,编辑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知识传承者和缔构者,进而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就个人而言,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编辑工作的前沿性决定了编辑必须不断学习。只有了解新东西,掌握新知识,站在学术前沿,把握好导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编出高水平的文章或书稿,也才能胜任编辑的工作。
[1]辛田,陈蕾.化工机械板块科技图书编辑工作的几点体会[J].科技与出版,2011(7):43-44.
[2]张继武.论科技图书编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