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2017-04-21粟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粟涛

【摘要】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需要有效性,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的有效性直接说明了教学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的大量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全面配合。但是提高有效性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67-01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课堂有效性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探索思考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需求,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语文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也给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所有这些原因共同造成的后果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低下,教学成果不够理想。具体来说,课本选用不合理、小学生不配合、教学方法落后等等都是背后的重要原因。

就语文教师的方面来说,很多小学教师对于自身的工作认识并不到位,加上自身的教学能力十分有限,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一些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古板陈旧的认识上,导致他们经常会采用比较死板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以书本和板书为中心,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而思想上的认识没有及时跟上教育的变革,就会导致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出现一连串的问题。不管是思想态度还是教学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进行大量的学习,不断的补充知识、提高技能,才能出色的完成教师的工作[1]。

就小学生方面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尚不能完全把握住学习的重要性。加上小学生年纪幼小,自律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不能集中精力、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情况,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进度和成效。小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结合上文中提到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面臨的困难,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自己和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认识,并且将这种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认识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能够显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选择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在基础的教学内容方面,语文教师必须以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进行仔细认真的备课,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紧密结合教材。语文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料,也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专门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准备的书籍。因此,教材在帮助语文教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使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而如何善用教材就是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为了发挥教材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学中的重点,要进行反复强调和认真学习;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则应该进行深入的解剖式的学习。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化的运用。重点分明、结构清晰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材和教师的积极作用[2]。

其次,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积极向上的教学内容。如果学习的知识太难,小学生可能无法正确把握知识的含义,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也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果学习的知识过于简单,则无法激起学生的挑战心理,无法使学生真正得到语文能力上的增长,也算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只有根据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进度,不断调整学习内容的难度,使教学内容始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够促使小学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朝着提高的方向进行学习。

最后,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是一种人文教育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选择贴近生活、积极向上的内容。从而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陶冶情操,锻炼心性,得到思想道德层面的提高。这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所应该积极践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重大的影响,小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明辨是非。这对于小学生的全面成长来说是必要的。

(二)培养学习习惯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是依靠教师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良好的配合。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言行尚不成熟,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语文教师还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教育职责,帮助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通过长期的教导使小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思想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认识,并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创新,以轻松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动力,只有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才可能会逐渐喜欢上语文课堂教学。然后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来,与教师进行良性的互动,从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耐心的教导学生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课堂上不仅要主动及时的完成学习任务,也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课下也要自觉主动的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学习。除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习惯于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3]。

(三)优化评价模式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课堂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模式的正常运作,语文教师才能够大概掌握教学的有效性程度。评价模式的优化升级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不能只以成绩为唯一的标准进行评价,而要以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参照。另外,在评价中,语文教师应以鼓励的态度为主,少用严肃批评的方法,也要耐心的帮助小学生改正知识上和习惯上的错误。

参考文献:

[1]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4:24-28

[2]房祝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3]王妍平.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2012,24:210+228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