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的探讨

2017-04-20黄辉万仁英杜忻司江倩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监测仪血站全血

黄辉,万仁英,杜忻,司江倩

(南昌市血站,江西南昌330025)

·输血与检验·

血液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的探讨

黄辉,万仁英,杜忻,司江倩

(南昌市血站,江西南昌330025)

目的探讨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中实现适时性、真实性、监控性、有价值性、可追溯性、易操作性等多重目的,使得整个血液制备过程形成一个无缝式链接环路,提高了输血安全和有效性。方法收集血站2016年3月15日至2016年8月15日无偿献血3944人份(200ml规格),其中手工滤白操作1440袋,滤白监测仪辅助手工2504袋。采用在线滤器联袋的方式通过传统的手工滤白和使用滤白监测仪来完成血液的去除白细胞过程。比较滤白监测法与手工法制备的滤白全血在Hb含量、白细胞残留量、产品重量、制备时间监测、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运用滤白监测系统制备的滤白全血与手工法比较,可以监测制备时间与产品重量,发现重量不合格的有45例,滤白红细胞H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末期溶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另外可以记录母袋与子袋条形码的关联性及操作者的电子记录。结论无论是从去白细胞血液质量,还是规范制备流程的操作和记录整个过程,滤白监测系统都起到一定的实效。

滤白监测系统;成分制备;滤白全血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和抢救患者的常用医疗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白细胞是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媒介物,血液中一定量的白细胞可能造成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如发热、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以及病毒传播[1,2]。因此进行有效的白细胞滤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为探讨滤白监测系统在成分制备的作用,我们采用滤白监测法与手工法对比的方法,观察二者在Hb含量、白细胞残留量、产品重量、制备过程的实时记录方面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2016年3月15日至8月15日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捐献的3944人份的200ml全血。

1.2物料和设备FILTRAMATIC滤白监测仪(深圳普特)、低温操作柜(山东威高)、200ml多联采血袋(上海输血技术公司),血细胞计数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

1.3方法

1.3.1血液制备的原理与方法手工滤除白细胞法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3]全血滤除白细胞进行操作;滤白监测仪法是使用滤白监测仪辅助血液滤白,通过记录滤白的开始与结束时间、血液过滤速度、起始重量和终末重量来测算滤除白细胞的量,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报警记录。按滤白监测仪操作要求完成血液的滤除白细胞进行滤白操作2504袋,手工法在低温操作柜(山东威高)上进行滤白操作1440袋。

1.3.2质量检测方法对两种方法制备的每一袋血进行外观与滤白后的重量检测。另外,手工法和滤白监测仪法制备的滤除白细胞血液(混匀的情况下留取滤后血样标本)分别随机抽取40例和64例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白血病残留量、血红蛋白含量及储存期末溶血率。按血细胞计数仪说明书要求进行血样标本的白细胞检测。

1.4统计方法通过SPSIS 10.0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除差错预报次数采用泊松分布比较外,其它均采用t分布进行均值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工和使用滤白监测仪制备的滤白细胞血液的随机抽检40例和64例的质量检测结果见表1,红细胞回收及差错预报情况见表2。

3 讨论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去除白细胞作为制备红细胞制品的标准操作规程[4,5],其质量控制项目除血型及血液检测外,尚有体积、血红蛋白和贮存末期溶血率要求(<0.8%)。我国《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也规定了去白细胞全血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6]。国内外制定这些标准的目的就是为确保滤白血液成分制品质量,进而保证临床输注安全和治疗效果。

大量的科研数据和临床实际取得效果都证明了血液滤除白细胞对用血者起到好的作用[7]。作为为临床提供血液成分的血站而言,如何保证血液成分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通过手工的方法进行血液制备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人为干扰的状况,这无形中就会给血液成分制品质量埋下隐患。而通过机器自动化和程序化的方式或者机器辅助的方式来制备血液成分,会大大降低人为影响的因素,更有利于保证血液成分制品质量。从表1和表2实验调查可见,使用滤白监测仪制备的滤白血液质量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较手工操作制备的制品质量更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同等白细胞过滤器质量标准下,排除人为干扰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8,9]。正是因为使用滤白监测仪,可避免诸如挤压、通过旁路、红细胞回收不加控制等不规范操作,增加了血液滤除白细胞的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滤白血液制品质量的目的。此外,滤白监测仪的使用也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实现了很好的质量记录效果[10]。

随着《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行业法律法规实施以来,血液成分制备溯源性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制备记录可以追溯到血液制备过程的人员、设备、血液来源和原材料、方法步骤、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11]。而滤白监测仪的使用就可以满足血液成分制备的溯源性要求。对血液成分制备的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使用滤白监测仪可进一步规范血液滤除白细胞的操作过程,同时对提高滤白血液制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血液制备的信息化建设,因此,使用滤白监测系统用于血液制备不失为一种过程质量控制的好方法。

表1 两种方法制备的滤白细胞血液质量检测结果(x±s)

表2 两种方法监控的红细胞回收和差错预报情况(x±s)

[1]王照军,曹红荣,刘兴文,等.过滤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质量探讨[J].淮海医药,2008,26(6):509-510.

[2]张月萍,卢小莲,罗世彬,等.血液滤白时机对制备去白细胞血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0):38-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S].2012:15.

[4]Benson K.Guide to the preparation,use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blood components[J].Transfusion,1999,39(5):547.

[5]Mayer WR.Guide to the preparation,use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blood components,13ed[J].Vox Sang,2007,93(3):279.

[6]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7]王玉红.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1):58-59.

[8]秦艳兰,刘景春,刘仁强,等.自动和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评价[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1):33-34.

[9]李莹,杨剑,黄丽红,等.三种方法批量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产品质量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5):684-685+696.

[10]李聚林,罗志,谢苇,等.滤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质量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2):121-124.

[11]王飞,李一鸣,李东鹏.成分血制备过程信息化系统建立与实现[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9):1054-1060.

R193.3,R457.1+2

A

1674-1129(2017)02-0284-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2.051

2016-12-06;

2017-01-22)

南昌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洪科字(2016)223号

猜你喜欢

监测仪血站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便携式物联网环境监测仪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PM2.5环境监测仪设计
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交互式环境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