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04-20毕玉娟
毕玉娟
摘 要:传统的简单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而情境式教学方法,则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体验式;生活式;问题式
情境,即人們利用语言、音乐、图片等道具,人为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情感能被激发,能迅速进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切体验,从而最终达到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也对情景式教学方式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认为此教学方法可以克服农村教学的种种局限,能够改变传统语文课堂高付出、低成效的不良教学局面,从而更好地保证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为了使语文教学更加真实,让学生能更轻松、更容易地体会,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即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站在文本中人物角色的角度,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进行真切、深入的感知。这样,学生站在文章中的立场去思索、体会,能使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真正转换。而且,小学阶段学生本就有善于表演、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以欢乐、愉悦的情绪积极参与。而且,在体验式情境中,学生可以快速且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以《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为例,由于是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指导学生简单了解这篇课文内容之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灵活生动地演绎出来。首先,我在班里挑选几名学生,给他们分配好角色,如“我”、父亲、碧云、残疾青年等,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探讨、排练之后,对故事情节进行演绎,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就真正处于文本内容所描述的场面中,学生也真实经历了书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体验式教学情境中,学生既有浓厚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又能深刻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即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
艺术源于生活。文章的唯一源泉也是生活。我们教授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课文情境,将语文教学变为简单的认知课,而是要注重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经历,创设一种生活式教学情境,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了解和体验。
例如,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在导入课文环节,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大家都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谁能说一说?”“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穿新衣服。”“放鞭炮。”……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都很踊跃,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的呢?为什么我们把春节称为‘年?我们在过年,那么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过年呢?……”随后,就这些问题与学生交流了我所收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看看老北京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出学生都十分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内容的距离,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之后,学生会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入情入境,有利于打开学生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三、巧妙提出课堂疑问,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句话明确道出了疑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动机,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巧妙提出课堂疑问,创设一种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从而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
例如,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在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下列问题: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作者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对于句子中“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因为是一篇童话,学生本就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参考文献:
[1]郭振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5).
[2]陈少月.谈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12).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