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人为本”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2017-04-20李浪光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以人为本

李浪光

摘要: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思想角度出发,阐述了以认为本的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二是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构建了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策略,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

引言: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到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来看,都对辅导员的职责和职业功能提出:高校辅导员应为学生积极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以人为本”思想的相关概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成社会发展的“根”和“本”,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大学生的最佳就业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 以人为本的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

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就业情绪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其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需求与现实之间矛盾的表现。因此,要加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地放在受教育身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1 以人为本的辅导员有利于加强和学生的沟通

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与学生沟通,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大学期间辅导员经常与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从而使辅导员很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赢得学生的信任。对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辅导员容易凭借角色优势,本着关心和爱护的原则,利用掌握的有关信息和资料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具体的析,走出就业误区,克服困难。

2.2 以人为本的辅导员有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对学生的现实状况比较了解,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辅导员就可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这些同学的专业技能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舍,求职意向,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这些都有利于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提高对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达到预期目标。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能有效的开展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增强管理实效,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了解学生的就业取向,并提出最适合该学生的就业指导建议。

3 以人为本的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策略的构建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的就业的主体地位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键老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始终以促进学生更好就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凸显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客观性调动起来。在校期间利用专业课或“第二课堂”的优势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了学校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以了实现学生就业为前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要时刻树立了以学生为根本的工作理念,才能精准掌握大学生的价值取舍,求职意向、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优化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就业。

3.2 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当今社会,由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知识构成、特长等也有差异,性格特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提高针对性。个体化辅导主要是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動的辅导。辅导员在进行个别辅导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这基础上,通过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3.3 增强指导的实效性,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面对新形势下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辅导员尽早地给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就业焦虑。一、在思想和心理引导上。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敢于竞争的勇气,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着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二、在就业指导的实际操作上。通过邀请往届毕业生做现身说法,分析本专业的前景、当前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面试、求职洽谈会、求职简历设计大赛、开展个性化求职方法与技巧讲座等方面的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自我体验、教育与服务的载体。三、利用多种沟通手段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建立微信群、易班网站平台等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通讯工具加强对学生就业的人文关怀,这样不但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和需求,更能让学生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产生亲切感。

4 总结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多角度、最直接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新时期下的高校辅导员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促进学生最佳就业为出发点和归宿,增强对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的服务,充分体现对学生就业的人文关怀,与时俱进地改善工作方法和服务态度,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从而有效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袁宝菊.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新乡教育学报[J], 2009(3),18

[2]孔霞.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文教资料[J],2010年5月

[3]姬海苗.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出国与就业[J],2010年2月

[4]刘海明.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文教资料[J],2010年5月

[5]袁媛.高校辅导员应对“90”后大学生教育初探.现代教育[J],2010年6月

[6]王德明,林杨,董志军.探析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作用.21世纪[J].2010,5

[7]何燕.论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新模式的策略.文教资料[J], 2010年6月

[8]以人为本思想理论.EBOL:http://www.eduzhai.net/shehui/ 30/rudang_4997.html,2010/09/20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以人为本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