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2017-04-19张永忠
摘 要:教学方式采用探究的方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全能人才,具体包括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数学思考的思维模式、能够面对问题临危不乱去积极应对和合理解决等。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和单方面的学生接受,对这种传统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构建和形成互动探究式的教学,这样在课堂上能够更加激发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有能力和方法去应对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技能 初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其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和理解数学原理时,教师仅仅提供一些事例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各种途径去自己进行探究,这些途径主要包括阅读大量知识、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于某些猜想进行试验、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进行讨论等,学生自己对相关原理理论进行发现和掌握的一种方法。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中学课程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中,感受数学是如何进行发现和创造的相关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够更好的发挥这一意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主要在于让学生在以下四个目标领域中全面发展自己,具体有“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目标领域。
一、情境创设,问题呈现,让学习兴趣有所强化
乌申斯基曾说过,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所在,如果没有一点兴趣,只是被迫强制学习,这样会把学生的求真欲望扼杀在摇篮里。学习的动力源泉来自于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对于预习这一环节是我们时常在强调的问题,但是在实践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是虚于形式并未真正的进行落实和执行。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通过预习带着疑问来参与学习,预习是问题发现的最好途径。
数学知识是从我们生活中形成并运用于生活中的。新课程中也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着重进行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灵活对實际生活进行利用。在教学设计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从很多支点进行情境问题的创设,这些支点包括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概念、数学的认知矛盾等。例如,教师在讲解指数这方面的知识时,可以把一张白纸对折好多次,向学生提出疑问,假设折无数次会是多高,最后告诉学生这个高度将比珠穆朗玛峰都要高,数学是个十分神奇的课程,以此激起学生对于数学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服务于教学,没有好坏的区分。比如,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申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尝试性的组织一些研究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能够提出一些新奇的观点等。情境创设时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
新课程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发展是教学的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教师要坚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备课和组织教学等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做到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具备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激发学生主动的去参与、探索、思考和实践。创设的情景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对未知去进一步探索。教师只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某些引导和组织,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他们自己去对问题进行观察、探索、思考和实践,完成探究活动。在教育这一体系中,学生是主要的信息加工者和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辅导者和促进者。
让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中,能够对许多知识进行了解甚至识记,最终形成自己的基本技能。学生对于自己通过自主学习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和疑惑进行小组讨论,能够使知识共享并更加深刻的掌握,最终实现共同提高。比如,在代数教学上就有别于几何,几何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进行理解掌握,而代数却是纯粹的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对于代数问题的学习能够深入并且自己会建立代数式,这就需要老师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准备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来辅助进行探究教学,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问题时可以准备些火柴棒并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搭建图形,还可以组织小组之间比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就会很简单的明白“搭建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火柴棒”这一规律。这种探究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相比单纯的讲解更加有效。
三、交流展示,提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育家第思多惠曾说过:“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更好的被激发主要在于对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设计,让学生的认识需要被激发出来,急切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把自我探究看作是真正的自我活动所需。交流展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树立创新意识并培养创新精神。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能够探究出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在此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对交流平台进行搭建,并对相互讨论的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对结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学生应该做到:对交流情况进行展示并对质疑做出解答和阐述、共享学习交流成果。教师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探讨精神,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所得出来的结论不全面时,教师应该留下多余的时间或者课后时间让学生们再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更加乐于进行探索的精神,对于他们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和优势。
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另一直角边?
(2)在△ABC中,已知∠A和边AB,AC,怎样求∠A的对边BC?
问题(1)会让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2)却根据勾股定理无法求解,使他们在认知上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组织,针对当前问题看到其内在实质性,并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办法。
数学探究是学校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的目标,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探究氛围进行巧妙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从被动的、僵化的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彰显个性和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 柴在喜.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6(08)
[2] 何新云.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5)
[3] 曹会鹏.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2016(36)
[4] 包春晖.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6(32)
作者简介:
姓名: 张永忠,出生年月:1969年1月20日,性别: 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湖南省衡阳市,当前职务 中学教师,当前职称:中教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作者单位:常宁市西岭中学,单位所在地(精确到市):湖南省常宁市西岭中学,单位所在地邮编:42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