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2017-04-19杨秀平

魅力中国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德育思想教学渗透初中地理

杨秀平

摘 要: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的审美情趣,这需要培养好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本文利从地理教学的角度阐述对学生德育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 德育思想 教学渗透

中学地理以“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为目标,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地理涉及自然、人文两大板块,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全面认识家乡,从而在情感态度上接纳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土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如何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地理教学的角度,通过实践,获得了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德育思想的途径和方法,概括列举如下,以供同行参考、指教。

(一)联系身边的社会时事。根据身边发生的某一时事热点,结合课堂专业知识,让学生自我去感悟,去思考。学生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效果往往优于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对某一时事热点进行剖析,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关注该时事发展的整个过程,并结合书本知识思考。最后,教师再以总结性模式,将该时事中出现的德育思想陈列于课堂,让学生了然于心,从而升华学生人文主义情感。

曾经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涉及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教师适当的引导,例举类似人口普查需要了解的相应问题,“你家庭和邻居每户有多少人?都是什么学历?”、“你的家人或邻居有没有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有没有外地到本地来工作或学习的?”、“为什么要在异地工作或学习?”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直接涉及到人口数量、人口再生产、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让学生通过人口普查这一的社会时事,从身边调查、了解相应的问题,在作答过程中,领会到人口容量、影响人口容量的原因、人口迁移及其迁移原因等。最后教师陈列出各问题涉及的人文知识,重点强调科学人口观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口观。

(二)注重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性,可运用于德育思想的培养。各类习题中,经常出现课本知识的迁移考题,我们可采用“拿来主义”,对某一地理环境现象及其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强调如何避免地理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补救措施。然后将这一地理现象迁移到本地类似的事物当中,学生便能把从它处得到的情感认知,迁移到本地事物当中。当地事物的亲切感更甚,迁移情感更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如“泾渭分明”涉及水土流失,环境影响,迁移到宜宾的“金沙江和岷江分明”。一条由黄土高原流出的河,因水土流失,含沙量大;一条由秦岭发源的河,植被保护好,水质清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水土保持良好的秦岭,不仅河水清澈,且物种丰富;泾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劣。将二者进行比较,探讨成因,提出保护植被,走人地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思想。然后迁移到本地的金沙江和岷江流域各异的含沙量情况,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把之前提及的环境观,在本地相应的地理事物中予以嫁接,进一步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环境观。

(三)指导地理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开展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实践验证理论,有助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走上前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依某一身边的地理事物,抛出探究性学习话题,让学生自我去了解,去认识,理解。教师结合专业知识,适当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用赏识教育眼光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论回归课本,自我检验课本知识。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四)分组撰写地方知识论文。地理知识的覆盖面广泛,而且有别于课堂案例,是学以致用很好的选材范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地方知识论文,不仅能考验学生知识熟识与运用程度,更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通过合作式论文撰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个人是生活在集体中、社会中的,个人价值也在集体中得到实现。既然是集体,就需要彼此理解与沟通,个体分工协作,才能共同促进集体的发展。在写作中,学生的观点互补,能将问题实质进一步阐述,而这一切所获得的成果,也使学生感受到众人智慧的强大,坚定其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以“身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为话题,让学生分组撰写论文。各小组成员需大量调研,再将数据汇总,讨论分析,才能最终写出较高质量的论文。这就迫使学生们首先要明确分工,各工序任何一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学生们务必要相互协作,在互助中共同完成各自的工序。论文写作前,对数据与论点的讨论,尤为激烈,这也要求各组学生懂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要以个人为中心,一切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而最终论文质量的优劣,也正是小组成员配合是否默契的反映。所以,分组撰写地方地理论文,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树立如何的价值取向。

(五)设计地方材料习题。德育思想可渗透到地方知识的方方面面,以地方材料为背景设计习题,也能熏陶學生的德育思想。地方习题的设计和编写,是以专业知识点为考点,在背景材料上着重选择学生身边的事迹。学生会在解题思索中,不知不觉受到德育思想的感染。地方习题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材料的问趣,学生对该材料不陌生,使原本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贴近生活,更能理解。在掌握考点的同时,也对有关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德育思想加以了了解。所以,展现出地理学科人情味与真实感的地方习题,同样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武器。

在编写“地震救灾”材料的习题时,不仅可从地震形成的原因和后续地质灾害的影响方面设计,还可在材料中加入全国各地对地震灾区救灾物资运送路线的设问。学生所在的当地,捐献的救灾物资,怎样能到达地震灾区?采用什么交通运输手段?让学生在分析救灾物资运输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育思想的可贵。在习题中体现对生命的重视,对道德的尊崇,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因此,在设计编写习题时,可加入蕴含德育思想的地方材料。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的和谐,推动科学的发展,需要德育思想,国家的未来在于学生,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在于教育。笔者通过地理教学实践,认识到地理教育对学生德育思想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地方地理素材的运用,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对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德育思想教育的素材,让学生感悟德育思想要义,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思想教学渗透初中地理
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中职校德育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