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北跨建设中传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7-04-19张璇袁越
张璇++袁越
摘 要:本文主要借济南市城区北跨建设契机,就传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展开一定研究,提出当地景观保护性设计的方法,在结合济南市区北部地域历史文脉的同时,将前瞻性设计理念融入传统景观环境建设工作,从对历史风貌的解析与探索中找寻现代街区环境、邻里关系和城区面貌的设计突破口。
关键词:北跨建设 传统景观 传承保护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形势下,济南地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建设也日趋完善,根据省政府和济南市北跨发展指挥部的工作部署,我市于 2015年便开始积极开展了城镇化建设北跨规划工作。
一、濟南市北跨建设进程中的政策支撑与设计落实
为了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建设思路,结合济南地域景观设计现状,我市规划局委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和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济南市北跨与济北新城发展战略研究》。打实了北跨建设的根基,明确指示了济北新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从设计规划的前期调研中,也为具体的街区文化保留、新民居普适性探索、旧居改造和沿用以及新城风貌的统一塑造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依据和设计指导方案。
二、济南市北跨建设中对传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济南地区现有的城市景观设计,在文化开放视野的冲击下,进行了多年的融合性设计和拓展性开发,但对传统景观信息和元素的爱护与传递存在诸多西方化和雷同化的问题, 盲目漠视文脉的修缮改建与不伦不类的因袭模仿造成了诸多传统特色的流失。
1.济北诸山地标建设
济南北部地区的历史名胜古迹众多,古时由千佛山向北方眺望,可以看到黄河以及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标山、凤凰山、鹊山、华山和卧牛山这九座青灰色的小山,所谓“长河一线,齐烟九点”。自大明湖北岸之鹊华桥上,可望到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以华山和鹊山片区为代表的“鹊华美景”,便是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发源地。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既是描绘华山风光的经典之作。华山古名华不注,作为道教名山,山上的华阳宫、文昌阁、吕祖祠等建筑和传说,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而鹊山是济南北郊黄河北岸的一座小山,较泺口码头斜对,与东面华山遥相呼应。除此之外北郊的标山,因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标山记》而得名,其曰:“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众山围屏,若即若离,均属于“齐烟九点”特色景观之一,也是北跨建设中的重要地标,相关以山为势的城镇规划与片区设置均应尊其地势山位,借势而建。例如对华山镇片区的开发,应遵循当地本源的邻里尺度,从景观植被、建筑风貌和地势地形上采用新手法借喻古文化。
2.济北两河廊带建设
济南北部城区的小清河和黄河,均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济北“两河”流域哺育了济南北部城镇和村落的风土人情,是济南北跨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地域文化。对小清河与黄河两条平行的城郊景观廊带的建设与规划,可以将原始地貌和水畔景观作为着陆点,使水域文化同城中的大明湖与泉水景观相辅相成。
自北宋时期的济南古城规划便将湖山林泉定义了格局,城既是园而山水呼应是济南独特的地理风貌,沿小清河带状分布的水系之情为济南北跨建设中大量的居住片区设计和景观节点设计提供了灵感,较黄河的恢宏气度而言,小清河的秀美亲民则为河畔的居住群落提供了极佳的休憩宝地。因此建设济北两河廊带的视觉景观和功能性景观,都应从片区本身的人-情-事-故入手。
那么何为济南北部城区的小清河和黄河片区景观设计的人-情-事-故?首先,是人居环境景观尺度的合理性和为人所用的功能景观规划。城区主干道与支线道路尺度关系决定了车行道的流速流量与片区交通节奏,步行道与沿途景观绿植的尺度关系决定了邻里生活氛围和生活节拍,景观设计除观赏价值之外还应具备功能性和可持续延展性。其次,地域情怀是济南北跨建设景观廊带的内涵支撑,这体现了古城文化的传承精神和保护意识,有情之地感人,有景之处动人,情景二字的相得益彰在此得以充分感念。第三,家事国事史事新事,一个有故事的城才有人情味,有事发生,片区景观才有内容。人与情都应在事中产生,因此景观小品设计应具备可参与性和故事情节性。最后,故乡故土故人,故去的往事应在对传统的模拟和传承中得以重现,以情感人以景动人,以故事留住人,以文脉联系人,基于此,一脉相承的老城改造才能给予使用者故地重游的妙意。
3.济北人文内涵建设
传统文化的可种植性是对地域文脉发扬光大的重要方法,应将其运用到济南北跨建设中的景观设计里。传统文化的可种植性,是指将原有的传统文化通过景观设计中的借喻和演示等手法展示出来从而广为传播和推广,这可以是对某种元素的变形使用,或是对某种特有本土材质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对某种特产形象的改造设计。这是对城区文化内涵建设的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于景观设计的载体之上,令其生根发芽,景中有山水也有文化,观其形也可观其意,这才是景观设计的大美。
三、济南市北跨建设中对传统景观的利用与设计策略
济南市北跨建设中的传统景观,应在新的设计规划工作中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指借助山水地势和自然风貌对原始景观进行改良型设计再造工作。例如再造华山湖,重现华山镇出水芙蓉的盛景,届时泉城济南将坐拥全国第五大城中湖。
1.传统民居景观的利用与再设计
济北新城的建设规划,要基于旧城本已形成的原始风貌进行设计再造,在济南北部地区的民居景观设计中,虽不像济南城中的近泉民居景观那样秀美,但仍具备市郊特有的风土人情。邻里相处的亲近尺度和三五成群的小群生态现象在济南市北部新城的景观规划中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在景观廊带布局中对人用景观的行进、停驻、就坐、景观节点和地标性景观的设计,除了在视觉色彩和形式上大量应用济南北郊传统纹样和代表颜色之外,还应在组织形式上有亲民作用,使用者能够在景观设计的情节故事场景里参与其中,对老人和儿童进行独立的景观区域规划,除无障碍必需的设施设备外,增加趣味性设计和游艺设施。另外,针对不同人群的景观片区应有衔接性和连贯性,不能过于突兀和孤立,在针对普通人群或当地民众活动较集中的地方应考虑通用设计准则。
2.传统道路和水体景观的利用与再设计
早些年曾有网友评出济南北郊最美乡村公路,虽审美水平及游艺范围有限,但仍为济北新城景观设计提供了第一手的民意调查依据。例如黄河大堤南岸建邦大桥附近的长清高怀路段,其长度约20公里,草香暗溢,清风徐来,远观黄河甚是惬意。黄河在济南段号称“百里险工”,每一段都经过精心的修制,路面质量较好,行道树造型讲究,用于防汛的石头也被精心砌垒。此路程适合于驾车漫游体味四季交替之美,景观赏心悦目。因此在设计再利用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原始路带风貌的保护。沿此路段过泺口浮桥,行至黄河北大堤右拐行约一公里,即是鹊山。而跨过建邦大桥向北走至老屯也就是历城渔场附近,左右皆可望及龙湖水域。龙湖是人工湖,也是当地人垂钓、游泳和野营的天堂,在平地上挖坑造湖,而挖出的土堆放在“湖”边,堆砌成了人造“山岗”。由于“山岗”的材料是质量上乘的土壤,所以培植出来的花草树木十分茂盛,景色怡人,若在新城建设中给予适当园林造景手法则颇有诗情画意,可谓全心静气看自然,时时处处皆景观。
市北景观设计中的道路和水体文化特色研究,是当代城镇化建设水景应用的一个热点,作为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规划项目,其涉及到景观设计的各个领域,涉及建筑设计、河道治理、园林园艺、城市规划、环保生态、植被修葺、动物栖息地保护、清淤、防洪、排涝等多方面的内容。
济北新城的传统景观设计研究工作,是基于合理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以及政府构建科学城镇化的宏观布局之中。济南北跨建设景观设计工作中对传统景观的利用与设计再造,是将文化古城街区群落作为主体形态,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的综合工程。景观设计工作者和研究者应力从打造生态城市的角度切入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历史记忆和地域韵味的美丽济北景观。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環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王鹏著.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璇(1982.11),女,汉族,济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袁越(1979.01),女,汉族,济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2016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济南北跨建设中传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结项论文,项目批准号JNSK16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