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精彩瞬间 写出习作一片天

2017-04-18沈春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周记课间习作

沈春梅

常听同事感慨,现在的孩子作文越来越差,批改学生的作文是一种折磨,就是每周一篇的生活作文,也找不出点新鲜的,要么流水账,要么东挪西抄凑一点。的确,提起作文,总是给人以厚重的感觉。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常听一些学生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述。我开始听到这种想法,同感也很强烈,似乎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就是在此,心理的焦虑也少了很多。事实真是上面所述吗?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

缘起:

中午吃过饭,我习惯性地进教室批改学生的生活作文。其实一直以来,对学生的作文,我大多数是采取面批的,但总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当批到小L的生活作文时,我实在批不下去了。都六年级了,这生活作文罗列了星期天大半天的三四件事情,才写了大半页作文纸,一句话一件事,这句话还只是一个长句子。再看看他,正和同桌眉飞色舞地聊得起劲,其实,我一进教室就看到他在和同桌嘻嘻哈哈地聊天,现在整个教室绝对是数他最活跃了。这孩子,平时讲话滔滔不绝,但真要写起作文来就像要他命了一样,抓耳挠腮半天交上个一二百个字来,且是没有具体内容的流水账。于是我把他叫上来,告诉他这作文通不过,没有重点,看不出你要告诉人家点什么,要重写。小L显得很为难,说:“我真的是写不出来,没什么事好写的。”我对他说:“刚才看你笑得很开心的,一定是有什么开心的事发生,就把刚才发生的事详细地写下来吧。”刚开始他说刚才也没做什么事写不出来,我就说:“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但一定要写清楚为什么能笑得这么开心。”

下午第一节课还没开始,小L就把写好的作文交来了,居然写了一页,这可是自教他以来头一回的事。作文内容更是让我为之一震——“给潘玮柏化妆”,多新颖的题材,后来又修改了两次。作文是这样写的:

吃过午饭,我没事干,因为上午我就把课堂作业做好了。我觉得没劲,就趴在桌子上喝水,灌得肚子胀极了,我无聊极了。

这时,我看到瓶子上的形象代言人潘玮柏,我就想来个恶作剧。我拿出水笔,在潘玮柏的眼睛上画了两个圈,给他添上了一副眼镜。哈哈哈,笑死了!帅哥变傻冒了,难看死了!我笑着把它给凌晨看。凌晨看了,也大声地笑了起来,引得前面的沈老师也朝我们这边看了。因为不是上课,我们一点也不担心,继续又说又笑的。这时,凌晨抓起我的瓶子,说了一句:“看我的。”只见他在潘玮柏的头上画了一顶圣诞帽,又用红笔在潘玮柏的鼻子上画了一个红果子。大歌星一下子变成了小丑了!“哈哈哈!”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说:“潘玮柏要是看到自己被我们破坏成了这样子,非气得吹胡子瞪眼不可。”凌晨说:“这叫个性。对了,再画上胡子,就更帅了。”说着还真又画了两撇翘胡子。

就这样,一个大帅哥被我们搞成了一个丑八怪。

反思:

作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叙述清楚,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展示了生活精彩的一面,表达了小作者的真实感受。单看这篇作文,绝对不会相信作者是一个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平时的作文就是流水帐。我惊讶于这个成绩中下的学生竟能写得这么精彩,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实。这是一件发生在学生中的极其平常的小事,整个事情的经过、时间也就那么短短几分钟,但就这几分钟已经把小作者的情绪渲染得很开心了。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由一件件不经意的小事组成。如果能够把这一件件不经意的小事记录下来,不就是一篇篇很好的作文吗?这样的作文才是说真话、实话、心理话的最好表现,这才是作文源于生活的体现。

一桩桩精彩的小事就在平时的生活中,但我们的学生却不能把它写入作文,我们很多人都把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归根为学生的生活范围小,但仔细想想我们的学生和大人甚至作家一起生活在同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看看他们写的作文,大多是内容贫乏,单薄空洞,不切实际。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吗?不是,“米”,有的是,就在孩子眼前,可孩子不会拿来“炊”。天天类似的生活麻痹了学生应有的观察力,蒙蔽了学生的眼睛,窘息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心灵的触觉。写不出好作文,我想关键还是在学生不会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启示:

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很多时候表现在作文中,就是“言之无序”和“空洞无物”。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为此,老师应不断地提示并强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并让这些情境生成无数细微的画面,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成为他观察、思考的参照物或者材料,把学生的一些生活情境通过综合取舍,形成新的生活情境再现于作文之中。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学生的生活更是简单,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不平凡”的事儿来呢?再说每天又有多少“大事”可写呢?于是,我尝试着从课间入手指导学生积累素材。课间,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每天或者说每个课间都会有不一样的事发生,虽然大多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是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了,但这就是生活。

1.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搜集课间精彩。

考虑到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如果要他们从学校生活中寻找写作的题材,可能更写不出来了,于是我在班中开展了写“循环日记”的活动。每五六个人一个小组,周一至周六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但要求写班中或学校里的人或事。好一点的学生先写,后面的同学不会选材,可欣赏前几位同学的日记,寻找点灵感再自己写。老师每天及时批改,并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或课前三分钟评赏。由于事件就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甚至是自己亲历亲为的,讲评时学生都会听得更认真,并能及时作补充,当然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提高得更快了。

2.课外延伸,独立捕捉生活镜头。

精彩的瞬间并不只会发生在学校,走出学校,家里、路上经常会看到或亲历很多能令 学生深有感触的的人和事。为了能让学生有一双慧眼捕捉住生活中的每一次精彩,渐渐地,我在让学生写“循环日记”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动笔记录自己的心情,让学生写写发生在校外的故事。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自己给笔记本起一个喜欢的名字,随心所欲地用它去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丑,用它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

每周利用一节课进行周记交流,每位学生可以阅读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的周记,对其中的一篇周记进行书面点评,要标出优美词句,并写出评语,注明点评者。这样一来,为了赢得点评者的好评,学生就要认真写周记,点评者为了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也必然非常仔细地阅读同学的周记。在相互阅读中发现和借鉴,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越来越多的精彩镜头,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也得到拓展。

3.趁热打铁,燃起学生的写作激情。

为了鼓励学生,我在班中每周一评“作文优胜小组”。这样,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学生们积极寻找材料,尽力捕捉精彩镜头,日记本、周记本在学生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课间的游戏情景,天气变化时同学的衣着,甚至早上同学进教室时的不同样子等,都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此间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或是想办法,出点子,找习作材料,或是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修改,或是共同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伴。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時,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增强。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在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中,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

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可以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有了一双洞察生活的锐眼,学生就会感觉到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然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起来了。

猜你喜欢

周记课间习作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语文周记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茶叶的秘密
帮忙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习作展示
嘎嘎猪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