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2017-04-18马勤英
马勤英
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从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
2.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
教学方法是指在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下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的、为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如,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主要源于教师对于传统课程教学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得小学课堂缺乏活力。许多低年级的学生从一二年级起便开始对于数学失去了兴趣,这是典型的教育失败的结果。
因此,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同一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往往会交替使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参与,通过引起学生注意、给予学生关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而趣味性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进而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创新情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情境可以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想法,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在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四、营造趣味式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中,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综合学科,光依靠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学生心底引起共鸣的,是难以被学生所接受的。只有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和谐发展。
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提出挑战问题,开拓创新思维。(3)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发挥。(4)组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5)结合现实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
7到12岁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才是成功的关键,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转变传统模式营造新的课堂模式,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实现轻松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