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水平的差异研究

2017-04-17张燕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1期
关键词:聋哑独生子女幸福感

张燕平

·论著·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水平的差异研究

张燕平

目的 对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的社会比较水平进行对比。 方法 以社会比较倾向问卷为研究工具,对73名聋哑中学生和221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 聋哑中学生的能力比较倾向得分[(19.45±3.19)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18.28±3.45)分,t=2.582,P<0.05]。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性别差异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聋哑中学生高、中社会比较倾向水平的比例(46.6%)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2.7%)(χ2=77.010,P<0.01)。 结论 聋哑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比较倾向,应对聋哑中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使他们能更健康地成长。

聋哑中学生;普通中学生;横断面研究;社会比较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如能力、智力等)时,往往是通过与周围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其意义的,Festinger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通过文献检索可以看到,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多聚焦在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比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白红敏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负相关[1]。张小丽研究发现:不同焦虑水平的个体社会比较倾向差异显著[2]。洪冬美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倾向在自尊水平和综合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显著[3]。郑晓莹研究发现:向下社会比较会提高个体的助人倾向,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由个体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所中介[4]。蒋山花研究发现:学生自卑与社会比较显著正相关[5]。张兴贵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充当了神经质人格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向下比较提升了对能力和心境的自我评价,向上比较降低了对能力和心境的自我评价[6]。徐芬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只通过认知信任影响亲密度变化(完全中介),即相比于向下比较,向上比较时的认知信任水平较高,从而更有利于维持友谊的亲密性[7]。黄婷婷研究发现:年轻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地位比较的影响,而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容易受到社会计量地位比较的影响[8]。赵德雷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主要取决于“同他人比较”的结果[9]。

②社会比较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杨晓莹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会产生显著影响,当女生进行差异比较时,会出现对比效应,从而产生消极表象;进行相似比较时,则会出现同化效应,从而产生积极表象[10]。陈朝珍研究发现: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和社会比较有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比较对成就目标有显著预测作用[11]。

③社会比较与学业的关系。邢淑芬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的频率均低于一般儿童,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比较目标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儿童[12]。张保研究发现:学业成绩优异的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认同、平行认同的比较方式,而学业成绩较差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对比、下行认同的比较方式[13]。梁静研究发现:观点比较在学业成绩上有显著差异[14]。Cooney等人对 60名轻中度智力障碍者的社会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就读,智力障碍学生都倾向于和比自己更严重的障碍者进行比较,并以此得到对自身的积极评价[15]。

可以看出,社会比较研究大多聚焦在正常的大学生和中学生,而聋哑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语言、听力障碍使得他们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流,了解他们社会比较的特点将有助于更好地为聋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指导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河南省某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部共73人,男生44人,女生29人。正常中学生来自河南省两所中学,共221人。其中,初中部共97人,男生49人,女生48人;高中部共124人,男生58人,女生66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F.X.Gibbons和B.P.Buunk合作编制的《社会比较倾向问卷》,包括两个分量表,均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社会比较倾向越严重。第一个是能力社会比较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第二个是观念社会比较分量表,包括5个项目,支持费斯汀格的关于社会比较的二因素结构:能力和观点。王明姬对该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4周后重测,信度为0.89,且效标关联效度较高[16]。

1.3 施测程序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施测要求。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聋哑中学生沟通障碍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聋哑中学生测试的主试为各班的语文老师,由其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内容解释,施测时由语文老师对难以理解的项目进行手语翻译。实际印发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

1.4 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完毕,由研究者统一对量表进行编码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比较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在能力比较倾向分量表得分差异显著,但在观念比较倾向分量表、总体社会比较量表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比较(±s)

表1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比较(±s)

能力比较 19.45±3.19 18.28±3.45 2.582 <0.05观念比较 16.41±3.27 16.54±3.43 0.281 >0.05总体社会比较 35.86±5.22 34.81±5.64 1.406 >0.05

2.2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性别比较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在能力比较倾向分量表、观念比较倾向分量表和总体社会比较量表的得分上,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性别分布(±s)

表2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性别分布(±s)

能力比较 19.73±3.11 19.03±3.32 0.928 18.51±3.59 18.05±3.32 0.992观念比较 16.59±3.53 16.14±2.63 0.593 16.24±3.51 16.81±3.34 1.244总分 36.32±5.40 35.17±4.89 0.929 34.75±5.79 34.86±5.52 0.146

2.3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比较的比较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在能力比较倾向分量表、观念比较倾向分量表和总体社会比较量表得分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2.4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水平的比较

采用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 Analysis)的方法,把两类学生都分为高、中、低3种不同社会比较倾向水平的组别。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类学生在3组社会比较水平的分组均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精确 χ2=77.010,P<0.01)。从表 4可以看出,高社会比较倾向、中等社会比较倾向水平的聋哑中学生人数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的人数。

表3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比较的比较(±s)

表3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比较的比较(±s)

表4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倾向状况 [n(%)]

3 讨论

研究表明,聋哑中学生在能力比较倾向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这和白红敏[1]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聋哑中学生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导致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受到少部分人的歧视、排斥,甚至嘲弄,同时,聋哑中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也不尽如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因此,聋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体验到失败,尤其是来自社会认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的挫折感导致信心不足,需要通过社会比较来确认自己的能力。

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社会比较的性别比较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社会比较的比较表明,二者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①学校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改革的原因。本研究调查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强调鼓励聋生用口语进行交流。另外,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和经济状况较好,学校开展了许多课外活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发展了聋生的学业技能。应该说,此次研究中聋哑中学生的社会比较水平与聋哑学校教育观念的进步有着直接联系。②社会因素。社会观念不断进步,普通人对聋哑人的了解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聋人,并承认聋人参与生活的各种能力,进而更加关注着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动与其进行交流。这样使聋哑学生能更好地成长。③测量统计原因。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所以会出现统计学上的误差,这种误差可能会影响到比较的结果。

研究表明,高社会比较倾向、中等社会比较倾向水平的聋哑中学生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这说明了尽管由于教育观念、社会因素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但聋哑学生由于长期处于无声世界里,内心把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可能存在某种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的倾向,呈现出无价值感、自我概念低下、悲观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聋哑中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以使他们能更健康地成长。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聋哑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比较倾向。一般来说,社会比较倾向高的人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社会比较倾向低的人,往往有更多的主观幸福感。所以,根据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教育聋哑中学生采用合理的社会比较方式。具体方法包括:①和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要学会合理的比较方式,合理运用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特别是不同自尊的学生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情,在具体选择比较目标时要加以注意。Wills认为,当个体的自尊受到威胁时,倾向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来维护其主观幸福感,下行比较是个体应对压力事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具有很好的适应功能和调节作用[12]。②如果与他人的比较会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比较策略。比如,回避比较,选择新的比较维度,在同一维度上寻找新的比较等。Klein[17]等发现:只有当社会比较信息与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一致时,才会更多地被个体用来进行自我评价。如果社会比较信息威胁个体的积极自我概念,个体会减少对它的注意力,回避社会比较的进行,以维护其积极的自我概念。③运用时间比较可以更好地自我提高,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情。国外以往研究结果发现:失败者会减少社会比较的频率,增加时间比较的频率,以维护其积极的自我概念[18]。一个人发现自己比以前有所进步,也会带来良好的心情,自我竞争是一种良性的比较方式。④班主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在一块,尤其要结合心理咨询师对聋哑学生进行如何选择恰当的社会比较方式为主题的班会教育。心理咨询中心要有计划地进行自尊干预训练,以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选择恰当的社会比较方式,增强自尊水平,从而达到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的目的。

[1] 白红敏, 许莹, 张荣华. 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4): 418-420.

[2] 张小丽, 程绍珍, 王林. 高考生考试焦虑与社会比较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1):70-72.

[3] 洪冬美, 许芳, 陈红云. 大学生自尊、社会比较倾向对其幸福感的影响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35): 209-211.

[4] 郑晓莹, 彭泗清, 彭璐珞. “达”则兼济天下?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心理机制[J]. 心理学报, 2015, 47(2):243-250.

[5] 蒋山花, 王勋, 张振新. 大学生社会比较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自卑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 (8):10-16.

[6] 张兴贵. 社会比较和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交互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2(5): 114-122.

[7] 徐芬, 周晓禹, 马凤玲. 初中生的社会比较对认知与情感信任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3): 257-264.

[8] 黄婷婷, 刘莉倩, 王大华, 等. 经济地位和计量地位:社会地位比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年龄差异[J].心理学报, 2016, 48(9):1163-1174.

[9]赵德雷. 社会比较效应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4): 46-54.

[10] 杨晓莹. 社会比较在媒体对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影响中的作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1):52-68.

[11] 陈朝珍. 自我效能感、社会比较与成就目标的关系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 2011, 26(8):927-932.

[12] 邢淑芬, 林崇德, 俞国良. 小学3-5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比较的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2):36-39.

[13] 张保. 中学生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4):392-394.

[14] 梁静, 苏华.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社会比较倾向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1):77-80.

[15] Cooney G, Jahoda A, Gumley A, et al. Young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ttending mainstream and segregated schooling perceived stigma, social comparison and future aspiration[J]. J Intellec Disabil Res, 2006, 50(6):432-444.

[16] 王明姬, 王垒, 施俊琦. 社会比较倾向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5):302-305.

[17] Klein M P, Blier H K, Janze A M. Maintaining positive self-evaluations: reducing attention to diagnostic but unfavorable social comparison information when general self-regard is salient[J]. Motivat Emotion, 2001, 25(1):23-40.

[18] Gibbons F X, Benow C P, Gerrard M. From top dog to bottom half: social comparison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poor performance[J]. J Pers Soc Psychol, 1994(67): 638-652.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of Social Comparison Levels Between Deaf-mute Students and Ordinary Ones in Middle Schools


Zhang Yanping. Anyang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comparison levels between deaf-mute students and ordinary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s. Methods By cross-sectional study, seventy-three deaf-mute students and two hundred and twenty-one ordinary ones in middle school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ocial Comparison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ability comparison orientation score (19.45±3.19) among deaf-mut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18.28±3.45) among ordinary students (t=2.582, P<0.05). Social comparison competence of thes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had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terms of a single child, there also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that of their normal counter-parts. The percentage of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high and middle sense of social comparison (46.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normal counterpar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s in three levels of social comparison competence (2.7%) (χ2=77.010,P<0.01). Conclusion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bility comparison orientation between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ordinary one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Deaf-mute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Ordinary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Cross-sectional study; Social comparison

10.16117/j.cnki.31-1974/r.201701017

安阳学院,安阳,455000。

张燕平(1975—),河南安阳人,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咨询,757716886@qq.com。

2016-10-15。

猜你喜欢

聋哑独生子女幸福感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两个好朋友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独生子女需要的是保障而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