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下,如何让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轻松而有效
2017-04-17刘梅芬
刘梅芬
摘 要:为了适应新高考,“走班制”成为一种新的分层教学模式。“英语走班制”让不同班级但英语学习处于相同水平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个人意愿等因素的前提下,将学生分成Advanced Class(A班),Bravery Class(B班),Creativity Class(C班)。而对于C班的学生来说,初高中的英语教学衔接尤为重要。下面就以C班学生为例,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从教材特点、教材使用的困惑、对策三个方面來切实贯彻因材施教这一原则。
关键词:“走班制”;C班;衔接;因材施教
一、现行教材《牛津高中英语》特点
现行教材《牛津高中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编排思想要让“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主线是话题,主导是任务,再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效果。同时各个模块内容出现的形式都是话题,高中学生应了解的各方面知识都涉及了,并涵盖了人际关系、购物、饮食、天气、日常生活常识、文娱体育等二十多个话题,这当中尤其注重对比中西方文化,给学生以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使用的困惑
1.词汇过多,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广大师生在使用本套教材的过程中,反映该教材词汇量大。教材每个单元有7个校块、80多个词汇,其特点可归纳为新、长、杂、多,这使得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不知所措,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提前出现,而且处于落后水平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2.任务过多,导致流于形式
《牛津高中英语》中的“任务型”教学内容包含Task 和Project 两大部分,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为了有效地完成各种真实的与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活动,教师应以结对、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让学生用英语交流完成目标任务,即“用英语做事”。这种任务型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往往流于形式。
3.要求过高,教学出现跳跃
众多高中英语文章节选自英语版原著,相比初中的对话式课文难度大大提高,学生在阅读时必须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才能理解全文。在初中阶段,教师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对句子基本成分的讲解较少。因此,学生缺乏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基本成分的能力。但是高中阅读教学则特别重视培养分析复杂句式和长句的能力。另外,初高中教材中某些语言训练项目出现了跳跃,对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
1.学习课标,重视衔接教学
我们开展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英语课程标准》。一方面,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此纲领性文件,才能在它的引导下,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只有按照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基本学习素养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做到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无痕衔接。
2.了解学生,优化教学环节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新课程改革最深入人心的基本理念就是学生不再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观能动者。教育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动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程家庆,2004)。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促进者。我们农村的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弱,在Task 和Project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显得有点困难。我们果断地去掉这种流于形式的活动,给学生加点料,选取一些与之相关的篇幅较短的趣味性文章,让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并连句成篇,相互口述给搭档听,达到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目的。
3.培养能力,重视阅读教学
高中的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因此初高中的阅读衔接尤其重要。初中的阅读文章多是对话和较短篇幅的文章,而到了高中,篇幅变长,容量加大,难度增大,让学生有点喘不过气来。这时,给学生加点料,加一些介于两者之间的相关文章,让学生做一些由易到难的单选或多选题或判断题,培养学生分析长难句和深层次理解文章的习惯,训练学生感知和把握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驾驭文章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件快乐而又有吸引力的事。
英语学习者是有既定目标的登山者,他们拾级而上,一路捡起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常用句型、语法、从句这些宝贝,并不断把玩到山顶,达到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有了这些料,高一新生将能快速、轻松、有效地完成从初中到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了。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山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