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中缺乏生成性思维的原因
2017-04-17郝创飞
郝创飞
摘要:在课堂改革中由于缺乏生成性思维,从而使课堂改革流于形式,变得低效、无效、负效,没有达到课改的目的和要求。导致生成性思维的缺乏,主要是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评价机制的不科学,以及教师学生思维的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开创精神。
关键词:生成性思维;课堂改革;缺乏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8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缺乏生成性思维,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方案过于操作化偏向,缺乏教学的生成性、境遇性等问题,也使教学流于事实操作层面的庸俗化,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过程死板,内容教条。没有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使教学效果变得低效、无效、负效,没有达到课改应达到的目的。而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我们缺乏生成性思维,缺乏一种价值导向,而导致缺乏這种生成性思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教学目标设定的偏差性
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是一定价值取向在教学中的体现,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一种预设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取向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教学目标,其特点就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这种教学目标以控制为本位,它有利于教师清楚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做出判断。而不利的方面就是会对一些内隐的、难以量化的行为要么意识不到,要么视而不见,错失良好的教育机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扼杀了学生探究的机会和自我反思与教育以及生成性意识的培养。比如:在讲《哲学生活》中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一框题,按照教师在传统思维指导下的内容预设目标,讲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及其规律就行了。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用就行了,没有必要节外生枝。实际上本课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和教师探讨的地方,如: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为什么是最活跃的因素?为什么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教师要设定目标,但要弹性预设,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设计前研究学生,更要学会在课堂上读懂学生,乃至在一切与学生共处的过程中,在学生的作业和行为表现中读懂学生。这是广义上的,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师学会倾听、而不是只会言说的要求。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不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要学会相互倾听,“不仅相互倾听,而且要彼此听见。这才是所谓的‘理解”,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二、教学评价结果的单一性
1. 评价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评价对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唯分数论,而不关注教育主体的生命体验。使主持教学的教师和学习的主体学生都是拼命地掌握直观的教学知识,而不体验知识背后更多的知识历程,只是填鸭式地教和学,从而也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生成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精神的树立。把教师引导成一名简单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只能生产出一大批书呆子和考试机器。
2. 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参与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动态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结果,更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发展。传统的预设性思维对一节课的好不好,往往重视教师的教上,即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难点是否突出,教案是否完整,作业是否批改,教学过程是否完整等,往往对学生的参与过程不太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够重视。即使对学生的评价有所体现,也只是简单地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认真听。而这里的积极回答问题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多是在教师提前刚性的预设前提下进行的,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参与是否获得新的东西,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价值体验,为课堂注入新的东西。没有关注教与学在课堂过程的碰撞中获得生命的提升和知识的拓展、提升。
三、教师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最起码的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思想的塑造者,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的育才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对学生的教,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课本为依托和范围,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能在教师主导下进行被动的接受,不允许学生偏离大纲和教材,否则就是离经叛道。更重要的是只有紧扣大纲和教材才能得到对付考试,而课本以外的东西对考试没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使教师对课堂不放手,或者不敢放手,让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只是按部就班地一味接受,失去了自我。而生成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情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与感受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路做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是一种需要规则但在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则的教学;是一种遵循规则但又不局限于规律的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也关注教师的教学。”
四、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互动观念
“课堂教学也就像是一个网络,学生是网络上的节点,网络上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人人都是住处的发布者、传播者。”而传统思维主导下的学生,长期的固化训练,使学生更容易奉行拿来主义,甘做一名被动的接受者和被制造者。而不积极主动地感受课堂,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去创造和体验,享受课堂的过程,只重视结果的坐享其成。这样,就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学生长此以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更别说创造和生成。
总之,缺乏生成性思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要进行多方面的重构和突破。要做好顶层设计,多方面引导,保驾护航,才能让生成性思维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种常态。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 472400)